分享

如谜的浚县

 闲庭斋阁 2021-11-20

浚县是豫北的一个小县,面积不足一千平方公里,人口不足70万,却能成为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本身就是一个谜。

如谜的浚县

浚县的名如谜。浚县远古称黎,两汉称黎阳,后又称通利军、永利军,荣利军、浚川军,元代称浚州,明初称浚县,此后沿袭至今。这个“浚”字,其它地方都念“jun俊”,唯独在这个地方念“xun汛”。一说古时境内有浚xun水,淇卫合流后称浚水,一说明初山西移民定居浚县后,因语音问题jun.xun不分,音变而来,至今未有定论。

如谜的浚县

浚县的山如谜。浚县地处广袤的华北平原腹地,四邻的县区均是平原,浚县近千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平地突兀地冒出了十来个海拔百十米的“馒头山”,星罗棋布地散落在一望无际的平畴沃野上,显得格外的别致。尤其是位于县城的大伾山和浮丘山,虽然不高,却声名远播,还真有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神韵。山是怎么形成的?古籍中说“山再成曰伾”,也就是说大伾山是经过二次的造山运动或地质运动才形成的。但去问当地的老百姓这两山是怎么来的吧,他们会告诉你,是大禹治黄河时堆起来的,或者是二郎神堵黄河决口时担过来的。不想细究的文人雅士们干脆就叫它“中原奇峰”,称它是“仙崿”。如果把这样的山放到山区去,人家会笑话我们“夜郎自大”,这也叫山!可就是这百十多米的小山,名山的元素一样也不少,古树名木、奇峰怪石、名刹古寺、瀑布山泉、摩岩题记应有尽有,吸引来了帝王,如大禹、如刘秀、如石勒、如曹丕、如李世民;吸引来了将相,如曹操、如袁绍、如杨玄感、如李密、如李勣、如王阳明;吸引来了文化巨星文人骚客如李白、如高适、如王维、如骆宾王、如陈子昂、如范成大。有的来了还不想走,像王维,一住就是几个月。这么多的“明星”纷至沓来,实属罕见。

如谜的浚县

浚县的水如谜。历史上的浚县是富水区,伾山脚下是滚滚南来的滔滔黄河,不知在宋金时期经历了一次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桀骜不驯的黄河,调头南向,离开了浚县,“黄河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如今留下了古大堤,古黄沙,古村落,还有一串串的黄河故事。浮丘山的西侧是今为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的一段永济渠,水借山势,山因水名,“云溪燕语卫水舟”的美丽图景,铅华褪去。从山西太行山而来的清若漓江的诗河淇河在枋城古堰处汇入卫河,下游的河段不知何时不再经过枉人山、顿丘城,以至诗经中的“不见复关,泣涕连连”竟成了真实。许许多多与淇河有关的发生在浚县的诗经故事踪迹难觅了。

如谜的浚县

浚县的会如谜。浚县的庙会由来已久,同北京的潭柘寺庙会、山东的泰山庙会、广东的佛山庙会并列古代四大庙会。但令人不解的是浚县正月庙会一会就足足一个月。不知是否创了吉尼斯世界记录,会期之长,在全国首屈一指是没有疑问的。更为神奇的是,这浚县山的庙会还有个口口相传的规矩,“要么不来,要来就来够三年。”浚县的庙会还有个农历五月庙会,为泰山老母庆生,暖寿的场面异常壮观,先天夜里前来暖寿的香客就在山上席地而坐或席地而眠,至今热度不减。

如谜的浚县

浚县的话如谜。古代的浚县曾是卫地,他们曾会说最有文化味、最高雅的话,他们能吟诵出诗经,能从古体诗创造出白话诗。他们的才子们诗词歌赋文章样样亳不逊色。今天的浚县话跟多数地方的河南话相同。但有的差异较大,发音独一无二。浚县人说话,有时把声母作了变化,如工资册(ce),浚县人见到“册”字,都会说成“che”儿。浚县人叫“儿子”为“小”,叫“闺女”为“niao”,叫姑姑为“嫲嫲”(mama)。浚县人叫太阳为“老爷儿”,叫太阳地为“肉儿地”“老爷儿地”。叫“筷子”为“kiao”。

如谜的浚县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浚县还有好多如谜的地方,如过去浚县民间喝酒,不用杯不用盏,就用碟子(浚县人叫小浅儿),这些年才慢慢地改成杯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