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新知识,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293期) 图|网侵删 作者 l Benign Hu 编辑、排版 l Benign Hu ![]() 01 何谓把背包扔过墙 思维模型 一、把背包扔过墙思维 所谓把背包扔过墙思维,指的是先承诺、选择,把自己置于一个可能有些风险和损失的地方,继而更好的激活自己。 大脑系统思维模型告诉我们,人类大脑有三个脑组成,即掌管欲望的爬行脑、掌管情绪的情绪脑及掌管理性的理性脑。 每一次做决策时,三个脑就会相互斗争!若理性脑被爬行脑、情绪脑打败,则我们会停滞不前;若理性脑战胜了,则我们会有所行动继而不断前进。 而把背包扔过墙,指的是理性脑要我们开始行动了,可是爬行脑、情绪脑在拖后腿,以致行动的动力、欲望不足,这时理性脑选择激进的办法,即把背包扔过墙,继而逼迫情绪脑、爬行脑行动,目标一致(翻墙找包),三脑合一,开始行动。 生活中,当众给自己定目标、喊口号都是把背包扔过墙思维的一种。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往往由于“冲动”,突然对身边的人(世界)宣誓:我每天要写一篇文章,我在某年某月前要完成某件事,我今年要挣多少钱…… 事后冷静下来你会发现,这件事要实现难度不小,你有些许悔意。但木已成舟,为了曾经吹下的牛皮,不得不硬着头皮前进,全力以赴。 最后,结果往往很完美,甚至超过预期,你也突破了自己。 二、把背包扔过墙思维模型 所谓把背包扔过墙思维模型,就是指将把背包扔过墙思维运用到解决问题上。 生活、工作中,当自己迟迟不能做出决策、迟迟不愿行动时,这时不妨把背包扔过墙,即把自己置于一个可能有些风险和损失的地方,然后谋划行动,来改变现状。 02 把背包扔过墙思维模型 生活中的案例
一个人在下定决心前,容易东想西想,犹豫不决,怕这怕那,也容易退缩和放弃。当我们把背包扔到墙的另一头时,不仅切断了退路,还对自己许下了承诺——我一定要达成目标。 当一个人切断自己的退路,专心致志往前冲时,这时压力便会转化为动力,激发出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据说,在1879年,爱迪生曾对外界宣布,他将在那年的年底公开展示他的新发明——电灯。 可是事实上,他之前的实验都是失败,他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但是他选择了将背包扔到墙的另一头。尽管他面临了许多问题和困难,然后在那一年的最后一天他终于成功了。 二、拖延症小组完成《终结拖延症》翻译 《终结拖延症》这本书的中文翻译来自豆瓣上一个十分有趣的小组——“战胜心理成长会”,这个组织会员和粉丝已有数万,成立之初旨在一起治疗拖延症——一种毁灭人们意志力的行为。 一天,他们对外宣称(把背包扔过墙)要翻译《终结拖延症》一书,随后他们就开始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他们终于完成了全书的翻译,且翻译的质量很不错。 最后翻译出版后,该书成了各大网站的畅销书,帮助许多人战胜了拖延。 03 启 发 把背包扔过墙思维让我想起了以下两句话: 第一句:人生后悔想做没做的事,远远大于做错了的事! 第二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走了,但走错了,强过根本没有出发! 所以,为了别后悔,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要适时的把背包扔过墙,适时的逼自己一把,也许突破成长就在此举! 以下给出我的几点启发: 一、有想法就去行动 生活中,我们总是想法万千,今天看了这个好,想做这个;明天想着那个好,想做那个;然又因为怕这个、怕那个,很多想法也终究是一个想法。 最后,我们也就做了那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曾说:人最大的威胁是无所行动! 扔背包过墙思维模型告诉我们,我们需要适时的把背包扔过墙,逼迫自己行动。 记住,行动是检验想法正确与否的唯一办法! 所以,当我们有想法时,别再给自己找借口了,去行动,时间不会亏待不断行动的人的。 二、培养优化心态 也许有人会说,我行动了,这导致我错的太离谱了,以致我再也不敢去行动了! 别担心错,记住正是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是错的,我们才更接近对的。 就如爱迪生当年发明碳丝灯泡的故事里,他和他的团队尝试了1600多种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才制成第一只能够发光45小时的碳丝灯泡。 当别人问他失败这么多次为什么还能坚持时,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1000多种不适合做灯泡的材料”。 如上,生活中、工作上,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优化心态,即通过行动,行动后的反观(反回头去看)、反思(为了达成某个结果,哪些行为需要修正)、反省(心态、思维方式是否需要调整),继而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行动,最后让自己处在一个不断提升的状态,即我经常说的每天进步一点点。 04 写在最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把背包扔过墙是应对人性懒惰、拖延的一个非常好的对策。 愿各位早日学会使用该模型,继而助您终结拖延,开始行动,最终成功、成才。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
|
来自: 碧海蓝天kx32di > 《Ⅰ认知思维训练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