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新”更“走心”,国际学校图书馆未来发展“剑指何方”?

 新用户0600hzOa 2021-11-20

文 / 新学说Cassie

在传统场景中,图书馆是单纯存放书籍、借阅书籍的地方。但在国际学校,图书馆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不再是书籍的存储空间,而是研讨、交流、阅读、学习等多维度、多样化的综合空间。纵观中国国际学校的图书馆,其建设与常见的图书馆截然不同。本文将选取部分国际学校图书馆的特点进行介绍,并简要分析新时代图书馆的三大变化。

多元化图书馆,“一校多馆”

通常来讲,一所图书馆是一所学校的“标配”。但部分国际学校打破了传统,按照学段、科目等因素设置多所图书馆。

学生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学生的年龄大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等,导致他们的阅读和学习需求也有不同。按照学段设置多所图书馆,能够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年龄段的书籍。

广州斐特思公学

广州斐特思公学(下称斐特思公学)是英国斐特思公学和K12教育集团博实乐联手创办的十五年一贯制国际化学校。该校的图书馆打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概念,为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各设计了一所单独的图书馆,另外还设置了独特的幼儿园森林图书馆。

广州斐特思公学图书馆布局

斐特思公学英方校长Marco表示, 图书馆是每个学部的学习中心。它们不仅是每个学部所在地的“心脏”,也是培养学生检索信息能力的重要场所。斐特思公学为了让学生可以在日常轻松地接触到学习资源,特别采用了“学习中枢”的概念。该校“学习中枢”贯穿整个校园,周围遍布教学办公楼、小型图书、活动空间和寄宿院舍。

贯穿广州斐特思公学整个校区的“学习中枢”

北京市鼎石学校

和斐特思公学的图书馆设置一样,北京市鼎石学校(下称鼎石学校)也根据学段的不同设置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所图书馆。为了培养学生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身份的认同感,鼎石学校将中英文的图书和期刊混合摆放,削弱两种语言的界限。

北京市鼎石学校图书馆

在鼎石学校高中部图书馆中,空间布局被重新解构。除了固定书架和阅读区域之外,其他区域都可以通过家具的重新摆放组合改变空间布局,满足IBDP课程中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的需求。图书馆可以变为潜心耕读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小型演讲、读书会、沙龙的举办场所。

平日的阅读区域可以切换为课堂讨论、小型沙龙演讲的场所

北京私立汇佳学校

据新学说调查发现,部分以IB课程为主的国际学校会根据IBPYP、IBMYP和IBDP三个学段设置图书馆。如北京私立汇佳学校,该校图书馆由PYP图书馆、MYP图书馆和DP图书馆组成。

北京私立汇佳学校图书馆

为满足IB项目的需要,汇佳学校图书馆会组织阅读项目、安排有趣的活动,支持课堂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该校的图书馆还会为学生研究技能学习提供帮助。汇佳学校通过协作教学支持和促进IB探究式教学和学习策略,包括培养学生在线搜索能力和线下搜索能力,如搜索纸质书籍、期刊文章、报纸文章等。

智慧型图书馆,“玩转数据”

置身于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学生应该如何获取数据、辨别数据、使用数据?信息化时代,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未来竞争的重要能力。如何培育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摆在国际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大部分国际学校在培育学生信息素养时,把图书馆作为“主要阵地”。

北京致知学校

北京致知学校(下称致知学校)设有小学图书馆和中学图书馆,各所图书馆还设有图书馆教室、检索区、国家地理角等。致知学校格外注重图书馆建设,并研发出特色图书馆课程。该课程融合中国国家课纲培养阅读素养方面的要求和国际课程体系对图书馆的标准,还参考了美国AASL图书馆课程体系。

北京致知学校图书馆

该校图书馆课程以信息素养课程为重点,通过学科和超学科合作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同时,该校结合国际课程体系中知识论 (TOK)的理念,使学生在信息爆炸时代有效地进行搜索、阅读、思考、分析、筛选、获取,并正确使用、传播和反馈信息。例如,在“我们身处什么时空”为主题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会融合信息技术、图书馆和SEL(社会与情感学习)等知识进行教学。

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西)

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西)(下称德威学校)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研究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准确性,鼓励图书馆团队和班级教师紧密合作。各年级组会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形成概念性的理解,拥有基本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探索图书馆的布局、了解小说和非小说文本之间的区别,并逐渐理解标题、作者和插图等术语。其中,一年级学生将学习简单的书籍封面、图片和目录页检索技巧。随着年级的提升,学习难度也会增大。五年级时,学生要学会使用杜威参考系统和在线目录查找书籍,并能识别各种信息来源,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时效性和偏见。

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西)图书周

“处处”图书馆,跨越空间限制

“书一定要到图书馆看吗?”答案是否定的。好的学校空间,每个角落都应当蕴藏着教育内涵。目前部分国际学校开始充分利用走廊、教室等空间,开辟新的开放式图书馆形式。

南京金地皇家文法学校

南京金地皇家文法学校(下称金地学校)倡导 “在图书馆中建学校”、“书本遍及校园每一个角落”。该校构建了一所超越教室和走廊的“处处”图书馆,即处处是教室,处处是图书馆,处处都有学习。

不同于其他国际学校,该校从一楼大厅沙发卡座旁就随处可见书籍、杂志等。金地学校在教室、宿舍、餐厅、咖啡厅等空间建成了图书漂流台、电子阅览台,把学校建成一所“大书院”,让学校空间能够充分支持主题教学、休闲活动、部落式等活动的开展。

南京金地皇家文法学校图书馆

该校还特别设计了宽大的走廊空间,安置包括书架、沙发等在内的阅读区,以便让阅读“随时随地发生”。不管是在共享中庭还是在连通2-4层的宽大旋转台阶,学生可以在校园中找到阅读场所。

巴德美际学校

“建在图书馆中的学校”不止金地学校一所,还有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巴德美际学校等学校。其中,巴德美际学校图书馆的设计与金地学校的格外相似。

巴德美际学校在教学区设置了联合阅读区,学生经过的地方都摆满了书籍,每个角落都是一个迷你的“图书馆”。学校会根据每个月的阅读主题,定时更替阅读区的书籍。巴德美际学校表示,阅读从来不是只发生在图书馆,学生在哪,阅读就在哪。

巴德美际学校联合阅读区

“校内+校外”,深度联动

此外,部分国际学校将校内文化和校外文化进行深度联动。例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外国语学校(下称上师二外)的图书馆于2017年5月17日正式加入浦东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这意味着该校图书馆转变为浦东新区图书馆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外国语学校图书馆

据了解,上师二外的图书馆由综合图书馆、英文分级图书馆和中文读物图书馆构成,藏书总量超过20万册,实现了藏、借、阅、咨一体化,全面应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国际学校图书馆三大变化

图书馆在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中,势必要顺应人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综合来看,目前国际学校图书馆在“空间、形式和人”三大方面发生变化。

空间之变:借阅空间——学习、交流等多元空间

国际学校图书馆试图打破图书馆固有的沉闷方式,朝着复合式、灵活性、高效型、特色化发展。通过对图书馆空间的整合和再造,国际学校图书馆产生了新的功能,成为学习拓展、学术交流、信息分享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空间。

大多数国际学校坚持传统与创新结合,围绕图书馆开展各种活动,从根本上改变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新学说认为,无论是打破校内原有的围墙式空间限制还是打破校内外的限制,其实质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建立“共享”空间,满足更多人的阅读诉求。

形式之变:纸质书籍——数字化书籍

当前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呈现出了多渠道、移动化的特点,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国际学校图书馆也在与时俱进,努力建设智慧型图书馆。譬如图书馆内里设置多个电子阅读器,师生在网上即可获取自己想要的书籍。同时,部分国际学校利用电子书、电子检索工具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书籍的利用率和减少书籍储存空间,使其定位更加符合现代图书馆需求。

国际学校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不断的提升书籍的数量和质量,让图书保持新鲜的“血液”,让更多学生进行阅读。

人的需求之变:阅读需求——个性化需求

不管是空间的改变还是书籍形式的改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变化。如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是目前国际学校图书馆面临的全新挑战。一方面,由于现代化信息的影响,部分师生的阅读习惯从纸质阅读转变为网络阅读。另一方面,各类师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文化需求的广度和深度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对于图书资源的需求不尽相同。

国际学校图书馆引用电子借阅、图书管理等信息化系统,积极拓展图书馆空间、丰富图书馆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新学说认为,图书馆作为“学习自然发生地”,应该具备前瞻性的前瞻性的规划、人性化的服务、多元化的学习场景等特点。其建设要紧跟时代变化和校内人员需求变化,切合国际学校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服务”学生。

本文部分信息、图片来源于各所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侵必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