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魏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这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以前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都是记载汉族的历史的。其实,这个看法不是很妥帖。自《史记》《汉书》开始,历代“正史”中都有少数民族历史记载的专篇。十六国时,出现了许多记述各个割据政权史事的专书,可惜大部分都失传了。《魏书》记述了我国北方拓跋部从4世纪末叶至6世纪中叶的历史,内容涉及它的发展兴盛、统一北方、实现封建化和门阀化的过程,以及北魏、东魏与南朝宋、齐、梁三朝关系的历史。《魏书·序纪》还追叙拓跋氏的远祖至二十余代的史事,虽未可尽信,但却大致阐述了拓跋氏的历史渊源。因此,研读《魏书》,对于认识我国历史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这一客观事实,必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其次,《魏书》的作者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具有自觉性。除了它的列传具有比《宋书》更突出的家传色彩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志。《魏书》的志,新增《官氏志》《释老志》两篇。魏收在《前上十志启》中说,这两篇志所记述的内容是“魏代之急”“当今之重”。《官氏志》首记官制,后叙姓族,是反映北魏统治封建化、门阀化的重要文献。《释老志》记佛、道二教,以记佛教为主。它叙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史。重姓族,崇佛教,这正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 这些成就,也可以看作是《魏书》的主要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