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书》修订本

 脩心 2017-04-03


《魏书》是北齐魏收所撰的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载了自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兴亡史,是现存记载北魏历史最重要的文献。



《魏书》的作者魏收(505-572),字伯起,北齐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入仕后曾任太学博士等职。北齐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他的年辈小于温子升、邢劭,而文誉齐名,世称“三才”。



全书130卷(含子卷),分本纪十二篇,凡十二卷;列传九十二篇,凡九十八卷;志十篇,凡二十卷。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后抄写流传,唐宋间渐有散佚,陆续又有人利用《北史》等书加以补足。至北宋中期,学者查明其中二十七卷完全是用他书所补,另有三卷不全。北宋雕版印行后,文字又有讹脱残佚。



《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魏书》记述了我国北方鲜卑族拓跋部从四世纪末叶至六世纪中叶(即北魏道武帝至东魏孝静帝)的历史,内容涉及到它的发展兴盛、统一北方、实现封建化和门阀化的过程,以及北魏、东魏与南朝宋、齐、梁三朝关系的历史。因此,研读《魏书》,对于认识我国历史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这一客观事实,必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魏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作者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的自觉性。除了它的列传具有比《宋书》更突出的家传色彩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志。《魏书》的志,新增《官氏志》、《释老志》两篇。魏收在《前上十志启》中说,这两篇志所记述的内容是“魏代之急”、“当今之重”。《官氏志》首记官制,后叙姓族,记载了鲜卑氏族的名称及所改之姓、官制和制度的变化,为研究拓跋部落的发展扩大及汉化提供了完备的资料,是反映北魏统治封建化、门阀化的重要文献。


《释老志》记佛、道二教,以记佛教为主。它叙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史。重姓族,崇佛教,这正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此志乃魏书首创,首次有史书记载佛道两教的流传及变革,尤其对于记载佛教发展十分详实,可看作是一部中国佛教简史。魏书首辟专篇记录宗教,是其在历史上的功劳。


百衲本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明万历南京国子监本


上世纪七十年代,唐长孺先生等点校整理《魏书》,通校了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本,明万历南京国子监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清同治十一年金陵书局本四种版本。


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


清同治十一年金陵书局本


并参校了明万历北京国子监本及明末汲古阁本,同时广泛利用《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资治通鉴》、《金石萃编》、《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旁征博引,考定是非。引书之富、校勘之细、考证之精和标点之准,首屈一指,广受推崇,被称为古籍整理的范本。


南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本次修订以百衲本为底本,以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殿本为通校本,以汲古阁本、局本为参校本,谨慎吸收了新出土的墓志材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严格遵循古籍整理规范,审慎去取。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清康熙补刻本


原点校本虽“择善而从”,但事实上仍以百衲本为主,此次修订增加三朝本作为通校本,三朝本即南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因此可以说是为《魏书》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宋刻本。整体而言,《魏书》修订本实现了对原点校本的升级和超越。



首印一万套限量版布脊精装本,每套均有唯一收藏纪念号



书名:《魏书》

作者:(北齐)魏收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