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腹痛比较常见,原因常见为饮食不当导致食积、寄生虫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此外,疝气和胃肠痉挛、阑尾炎等也是常见原因,而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一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特别是小男孩发病多见。目前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伴有的腹痛多是由于并发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有研究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炎是5岁以上儿童急性腹痛的主要原因。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因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远端回场的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培养为阴性。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差,因此呼吸道、胃肠道的病毒、细菌等感染容易累及肠系膜,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表现 典型表现为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约20%的患儿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腹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回肠末端,诊断可以依靠病史,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腹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良好,经解痉、驱虫、保护胃粘膜治疗无效,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等。超声的应用为本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检查途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淋巴结数目增多,增大,无融合,可根据这些特征做出定性诊断。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原则为抗炎、抗病毒治疗,同时针对发热、腹痛等症状可给予对症治疗。一般门诊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即可,对腹痛剧烈、呕吐、腹泻严重、不能进食者可适当静脉输液,必要时住院治疗,对明确细菌感染的患儿可采用抗生素治疗。 中医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温经散寒、消食导滞、调理气机、疏通经脉、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对症施治,如清热祛湿、消食和胃、健脾化积,从而使整体功能得以改善。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防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多运动,增强体质;注意饮食卫生,忌过食生冷瓜果、忌雪糕、冰淇淋等冷饮,少喝饮料,不吃零食,不暴饮暴食;注意气候变化;注意腹部保暖,餐后稍事休息,勿作剧烈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