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5-2 地球表层水的分布和水分循环

 生态学时空 2021-11-20



同学们好!虽然我们所赖于生存的星球被称作“地球”,但从太空中看,这实际上是一个充满了水的蓝色行星,覆盖了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庞大水体,是这颗星球上所有生物必不可缺的生命之源。

一直以来,我们把水看作是一种资源,而实际上,水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循环,并且所有生命都参与到了这个循环之中。数十亿年前开始,水循环让这颗星球慢慢冷却了下来,生命才得以诞生并慢慢演化,动植物则进化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水利用方式。可以说,水循环一直以来都是这颗行星上生命的掌舵者。我们这一节的内容就是地球表层的水分布和水文循环。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水圈(Hydrosphere)是地球外圈中最活跃的一个圈层,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人类活动所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水圈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在我们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称为水星,就是图片上的这颗行星,可惜虽然其名字中有水,但根据我们的观测和天文常识推断,水星上是不可能有水的。而地球则应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星,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地球表3/4的面积被海洋、冰层、湖泊、沼泽及江河覆盖。

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原始地球初期水是很少,最早是从大气中分化出来的。当时大气中的大量水汽,由于温度降低,以尘埃为凝结核,形成水滴降落地面。更多的水来自地球内部岩石中的结晶水,它们由于温度升高形成水汽,随火ft活动等逸出地壳进入大气中,经凝结降落地面。主流的认识就是这样:水圈是整个地质时期由小,到大长期积累的结果。当然,现在有许多的证据证明地球上的水可能是天外来客。

地球的总水量13.8亿立方千。大陆表层岩石和土壤的空隙中充填了大量地下水,包各种矿物中的化合水、结合水以及被深层岩石所封存的液态。大气对流层中漂浮着大量的水气和雨、冰晶。水圈的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4000。如果将水铺在平坦的地球表面,可形成一个水深2744m的海洋,而如果集中起来,就像图中所显示那样,是一个直径1384千米的大水球。

地球海洋是水圈的主体,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有97.4%的水存在于海洋和咸水湖中。也就是说,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为咸水,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2.6%;而其中,淡水中两极的冰帽和冰川占1.98%,地下水0.59%。冰川水地处僻远,目前还难以利用,地下水需凿井才能提取。只有余下的0.014%为江河、湖、土壤和大气圈中的水。这就是我们平时能见到的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0.014%,也就是万分之二不到,是不是有些反常识,或者难于理解?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虽然地球上的水很多,但真正能被利用的水却非常有限。

地球上,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随时随地都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大规模的交换,这种交换过程称为地球水循环。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一般,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将地球上的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与此相反,仅在陆地或海洋的局部地区,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当然,我们要明确,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既然地球上的水要进行循环,而每一个水体类型在一段时间内其储量又是相对保持不变的,那么就存在循环更替周期的问题。对于海洋和湖泊这样的水体,假设其水体容量保持不变,那么其更替周期就是水体容量除以水循环量,主要是蒸发和降雨,所得到的时间。水的更替周期是反映水循环强度的重要指标,亦是反映水资源可利用率的基本参数。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水体储水量并非全部都能被利用,只有其中积极参与水循环的那部分水量,由于利用后能得到恢复,才能算作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量。而这部分水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水体的循环更新速度和周期的长短,循环速度愈快,周期愈短,可开发利用的水量就愈大。

我们汇总成一张表,就是这样的。这最后一列,是地球上水的平均停留时间,我们合成在一张表中了。大家可以停下来认真比较一下。

通过水分的循环,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以相互沟通、转换,水也得到更新,从而使地球上的水处在动态平衡之中,称为水量平衡。我们来看看这张图,图上数值的单位是立方千米。大家可以根据这张图计算一下,陆地上的降水量比蒸发量多4万立方千米,其中有一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一部分暂存于湖泊中,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多余部分最后以河川径流形式回归海洋,从而完成海陆之间的水量平衡。全球海洋的总蒸发量为43万立方千米,总降水量39万立方千米。蒸发量比降水量多支出的4万立方千米水以水蒸汽形式输送到大陆上空。全球每年水分的总蒸发量和总降水量均50万立方千米。

从前面这张图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如果计量降水量呢?对于雨水来说,那就是雨量筒,可以测量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降水总量。雨量器主要由集雨装置、计量装置、计时装置、其它辅助装置等组成。现在一般采用翻斗式计量器。从这个装置我们可以看出,翻斗盛到一定的水量后会翻转,产生一个脉冲电流,数据采集系统只要记录下载脉冲的次数,就能转化为降雨量。雨水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测量的,而降雪就相对难一些。右图是一超声雪深测试仪,也就是采用超声波遥测技术的将降雪过程进行监测。

蒸发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维持陆面水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层中水汽的循环是蒸发-凝结-降水-蒸发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地表蒸发散,或者称地表蒸散,英文简写为ET,它其实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地表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简称E,还有一个是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作用,简称T。开水滚了可以看到的白烟,因为水蒸气饱和了,在空气中冷凝出来,所以看的见。而水在气态的形式是看不见得。植物蒸散作用是看不到的。一般的野外监测是采用图上所示的一些仪器。如果大家自己想看到蒸散作用,特别是植物的蒸腾,可以用塑料袋把植物包起来,放到太阳底下,植物蒸散作用的水气会被挡住凝结成水雾和水珠,那就是植物蒸散作用所散失的水份。蒸散(发)作用的测定过程有许多中,有些原理也比较复杂。如果对这个概念想深入理解的同学,可以看看我推荐的一篇文献阅读。特别对于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建议好好读一读,因为以后你们可能会经常用到。

径流是一个地区(流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一般用水量平衡方程来表示。在大洋和陆地的水量平衡方程是不同的,多年平均的大洋水量平衡方程为: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多年平均的陆地水量平衡方程是: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但是,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地理分布都是不均匀的,这种差异最明显的就是不同纬度的差异。测定径流的方法也非常多,根据径流的大小不一样,流速不同,测量方法也各异。有自动的,也有人工的。有的还需要建一些基本的设施,就如图上这样。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明确了:

1)水循环把水圈中的所有水体都联系在一起,它直接涉及到自然界中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水循环对于人类社会及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水循环的存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成为一种再生资源;使各个地区的气温、湿度等不断得到调整。

2)从陆地上看,凡是水循环越活跃的地方,生命的活动就越活跃。

3)此外,人类的活动也在一定的空间和一定尺度上影响着水循环,研究水循环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并进而改造大自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地球上虽然总水量充沛,但很多地方却总是缺水,并因缺水带来各种环境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4)但是,缺水并非整个地球的问题,而是局部水量分配失衡的问题,而且多半是人为所至。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相关课程中还会反复提到。

好,这一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