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生态学|02-3 廊道及其生态属性【复旦赵斌教授公开课 | 图文课件】

 生态学时空 2021-11-20

我上节课给大家介绍了景观要素中的斑块,下面紧接着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廊道及其生态属性。

廊道,就是外观上不同于两侧环境的狭长地表区域,也可以看作是形状特化了的斑块。比如公路和河流,是景观中最常见的两种廊道。

不同的生态学家,在他们各自的文章中,对廊道有各种定义。如果将他们对廊道的定义汇集起来,就可以发现大致有两种不同角度,有些是侧重于结构的,有些是侧重于功能的。比如这里的这些定义,你能看出它们是侧重于哪方面吗?第一个,与两侧背景(基质)不同的狭长带,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廊道定义的简单说法吧,这无疑是侧重于结构的。第二个,提供在栖息地之间移动的线性景观要素,这里所指的对象应该是生物。第三个,促进生物在栖息地碎片之间移动的路线。这两种说法应该是类似的,但同时表达了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最后一个,在连通性中起关键作用的景观要素,这主要是从生态功能上说的了,但我们后面会看到,这个功能可能只说了一半。

同样,我们也想知道,廊道有些什么类型,在环境中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对比对斑块的类型,我们会发现廊道也有很多类似之处。有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环境资源廊道、种植廊道和再生廊道。

很容易理解的是,干扰廊道的起源与斑块类似,是由线状干扰所导致的。那么,什么样的是线性干扰呢?比如修建的公路、铁路等动力线,或者简单的线性采运作业等等。这些很明显都是线性的干扰,并且要维持其形态常年保持不变。

同样,残存廊道是周围大部分环境受到干扰后的结果,比如,这里照片中显示的,是森林被采伐后留下的林带。当然,你可以理解为采伐保留带,也可理解为动物迁徙而保留的植被带。

还有那种穿越农田的铁路或者公路,道路两侧存在天然灌木和草丛带,这是修道路之前大面积植被的残遗群落。周围的农田是人类高强度干扰的种植斑块,所以只有道路周围才是原来植被的残遗。

环境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异质性,所以,环境资源廊道,就是由环境资源在空间上的异质性的线性分布形成的,最常见的就是河流廊道。

森林里的动物要移动,也是选择障碍小的相对平坦的路线,所以它们所通过的这个动物路径,也是环境资源廊道。

种植廊道,都是由于人类种植形成的,比如防护林带、公路周围的树篱。

有时候我们修了一个栅栏,因为栅栏周围长时间没有人干扰,在栅栏上就有很多植被生长,形成了一种廊道,这个我们就称为再生廊道。

还有老城墙上自然长出的树篱,也形成了一个廊道,这些都是再生廊道。

了解了廊道的类型和起源,那么,同样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来度量廊道,并以此来了解其结构呢?显然与斑块是不同的,一般涉及到宽度、高度、曲度、连通性和内环境几个方面。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并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指标,廊道长度。你知道为什么吗?

廊道宽度变化对物种沿廊道移动或穿越廊道都具有重要意义,会影响这些物种迁移及物质能量流。但我们很清楚,同样是比较典型的两种廊道,河流的宽度总是会发生变化的,而道路的宽度一般都是保持同样一个水平。而且河流会蜿蜒曲折,道路则相对要直得多。

廊道的高度,也对整个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高于环境的廊道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而低于环境的廊道,那么就是反过来,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这张图中有三种不同的廊道,树篱、道路和河流。树篱最高,河流最低,所以树篱会影响环境,河流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我们刚才说,河流比道路要弯曲,这个可以通过曲度来度量。廊道曲度的生态意义与生物沿廊道的移动有关。一般说来,廊道越直,距离愈短,生物在景观中两点间的移动速度就越快,而经由蜿蜒的廊道穿越景观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曲度的计算,在数学上有曲率的计算方法,但一般来说,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就可以简单地估算出曲度有多大,这个比值越大,曲度就越大,这应该很容易理解吧。

将斑块与廊道连接起来,就可以提供通往其他栖息地斑块的通道,增加基因流动和种群生存的能力,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受益,这就是由廊道的连通性来度量的,也就是说,连通性是廊道的连续性程度。要度量连续性,而实际统计的是单位长度上的间断数,间断数越多,说明连通性差,间断数少,说明连通性好。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比如我们这张图,从左到右是连通性增加的,但是第二个间断数是更多的,连通性却是更强的,说明仅仅依靠间断数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各间断单元之间的距离。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垫脚石的概念。

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小斑块可以作为垫脚石,让物种在大斑块之间移动,这在一些破碎的景观中是非常很重要,所以垫脚石如果丢失,就会抑制生物的运动,增加斑块之间的隔离度。对不同物种来说,垫脚石之间所要求的间隔是不同的。垫脚石这个概念是很形象的,比如大人能顺利通过的垫脚石,对小孩来说就通不过。这对大人来说是通道,对小孩来说呢就是阻隔。所以,垫脚石是有物种特异性的。廊道有无间断,间断有多远,是判定为通道还是阻隔的重要因素。除了这种间断,如果廊道中有非常狭窄的点,那其实也是一种阻隔作用。正如ft上有些非常狭窄的通道,大型动物无法通过,但昆虫却能顺利通过。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廊道似乎兼有通道和屏障的双重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两种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需要连接,比如要阻隔入侵物种的扩散,要阻挡寄生虫和疾病风险的时候,就需要用屏障的功能。我们这里说垫脚石的时候,其实就涉及到了廊道的长度问题,但是我们一般并不计算廊道的长度本身,而是计算间隔数,因为这里影响连通性的瓶颈问题,还是间隔的多少和间隔的距离,而不是长度本身。

廊道的长度对于特定地区来说,或者说连接两个斑块来说,那是固定的长度了,但是我们对廊道的宽度还是很在乎的,因为廊道有了一定的宽度后,就有了自己的内环境,在廊道内,垂直于廊道方向,就有温度、湿度、风速等的梯度变化,而这些因素对于物种分布、迁移、穿越来说都有影响。甚至在一些廊道中,还有一些专门的物种存在。所以,廊道和斑块,本来就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我们在前面的定义中,也说廊道是形状特化了的斑块。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宽的廊道和窄的廊道,其属性还真的不一样,虽然都称为廊道。

那么,也就是因为如此,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廊道宽度,一般将廊道分成三种类型: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那么线状廊道就是全部由边缘环境组成的狭长廊道,可想而知,物种主要是边缘物种和广布物种,并没有内部物种的存在。一般,公路、铁道、堤坝、沟渠、树篱、动物迁移保留廊道就是这样的。而带状廊道就包含了内部环境和内部物种,而且在每个侧面都还存在边缘效应。关于边缘效应的问题,我们后面的课再详细说明。我们前面说的采伐保留带,还有高压线路以及非常宽的树篱,就是带状廊道。除此之外,河流廊道专门区分出来,因为完整的河流廊道包括水道、河床和河岸植被。

其中河岸植被参与组成的河岸带具有特别重要的功能,这就形成了陆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带。这里的特点是水分多,空气湿度也较高,常受水淹没。这里的植物需水量高,土壤肥力强、耐水淹的植物就比较常见。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相应水系的河岸带,所以,河岸带特别适于人类生存,因为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天然的高生产力地带,人们在这里更容易找到食物。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廊道需要多宽呢?廊道太窄,可能会使生物暴露在不利的气象条件,被捕食风险加大。有一些动物就更喜欢森林边缘,而有些动物则会回避边缘。总体上,宽一点的廊道要更好,狭窄的廊道可能提供的资源太少,无法支持某些物种的常驻个体,从而降低了其有效性。但是,如果廊道太宽,可能会导致动物在其中游荡,在没有找到合适的领地的时候白白消耗能量。所以,在考虑廊道的宽度的时候,长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变量。随着廊道变长,个体在通过廊道移动或疏散中需要的时间就更长,就必须为长期生存提供住所、食物和其他资源。因此,较长的廊道就需要更宽一些,因为宽廊道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高质量的栖息地。这里,就有学者提出了10%规则:廊道最窄处的宽度不应低于其长度的10%。

在受到人类影响所产生的破碎化景观中,生态廊道越来越重要了。将原本孤立的栖息地斑块连接起来,就可以使栖息地斑块中的动植物得以分布。我们知道,物种栖息地斑块永远不可能是平均分配的,总是有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输出和输入,也就是源和汇的问题:局部地区过剩的就是源,局部地区短缺的就是汇。在景观水平上,从源到汇的迁徙,就可以带来总体上的稳定性。大家千万别小看这种认识,这让我们对传统生态位的概念,还有生态承载力的观念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我们不会再纠结某些局部地区的种群数量降低,甚至绝灭。所以,从自然管理的角度来看,了解这里的源是很重要的,它提供了物种保护的基础。

那么,在种群生态学中,详细探讨源-汇概念的就是集合种群。目前受人类影响的许多景观,适合动植物栖息地的斑块或多或少是孤立的。在这些情况下,物种是可以在集合种群中生存的。所以,集合种群降低了物种从特定生境斑块消失的风险,因为它可以从附近的斑块输入。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会详细讨论集合种群的概念。我们这里借用Nature上一篇经典的文献,简单比较一下不同学科对种群的认识。传统的理论生态学,通常是假设空间是均匀的、连续的,或者是离散的晶格空间,而景观生态学家更擅长分析复杂的真实景观结构,而较少强调对种群动态进行建模。集合种群生态学呢,就提出了一个简化的假设,即局域物种的最适栖息地是由理想生境斑块所组成的网络,虽然这些栖息地在面积、隔离度和质量上都不同,但最终决定种群动态的是整个网络,而不是局部分散的栖息地。

下面,我们再总结一下廊道的功能。根据我们前面的探讨,我们知道,廊道既可以分离又可以连接景观斑块,其重要特征是宽度,当然整个长度和可能的体量也是有重要作用的;里面的物质和能量有一个源,并可能包含一个内部实体、内部流,或者内部环境,所以增加了其复杂性。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提一下在英语中的这两个词:Linkage & corridor。在生态学中,这两个词经常被看作是同义词,代表着连接。但是,现在我们从景观生态学的技术上来讲,Linkage指的是更广泛的连通性区域,对促进多种物种的移动和维持生态过程非常重要,有时并非指某一个实体,而corridor则是指一个明明白白的特定的实体。所以,我们在学了景观生态学之后,对这样的认识应该不断提高。

那么,如果你得到了提高,本节课也就结束了。如果感觉自己没有提高,怎么办?再看一遍呗。好,同学们,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