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岁消防员为救轻生女子而坠亡被“质疑”,牺牲是他基因里的本能

 谢耳朵馆长 2021-11-2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2021年,11月12日上午,安徽亳州市蒙城县一女子轻生打算跳楼,民众报警后公安、消防人员紧急赶往第一现场。
但该女子情绪激动不听劝,在工作人员救助期间她突然跳楼,消防员一把抓住了她,两人不幸同时坠楼。
在下坠的过程中,消防人员一直未曾放开女子的手,最终两人皆从4楼坠落受伤,该女子经抢救无效后死亡,那位消防人员经抢救无效后牺牲。
该消防员牺牲的时候才24岁,他叫陈建军生于1997年,2014年入伍,生前曾参加各类灭火救援战斗1300余次,疏散营救群众百余人。
其实对陈建军的牺牲,很多人的内心深处都觉得不值得,虽然这样的想法很罪恶,但这是事实。
生命从本质上的确无贵贱,但从社会价值的角度讲,失去一名消防队员的损失远远大于一个轻生的女子。
当然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称颂,但同时我对该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迷惑,类似陈建军这样的利他行为,用达尔文进化学无法解释的,他的牺牲也受到甚至了“质疑”真的有人是大义凌然的吗?
这一人类行为背后究竟潜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可以让年轻的生命如此赴汤蹈火。
《人际关系授课》一书中说:“人本质上是充满欲望的动物,人的动机来自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动机。满足了欲望之后,人就会失去动力,只有未被满足的欲望,才是驱使人类的动力。”
那么驱使利他主义者利他的动机是什么呢?
进化心理学给出的答案是,利他主义行为虽然会使个体处于危险的境况之中,但从群体角度而言,利他有助于群体的稳定发展。
因此在进化过程中生物机制便在人们的基因里留下了利他主义的思想,最终成为一种社会规范。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牺牲是他刻进基因里的本能。
后代在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中掌握利他主义思想,少部分人使其成为自己人生的指导思想。
一旦个体将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生命,他就会坚持认为这一行为方式是正确的,并严格遵守这一信仰生活。
消防员、警察、医生等职业从一开始就接受的是此类思维教化,因此舍己为人的思维模式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意识里。
这是唯一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个体能够违背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抛弃以自我为中心,沉浸的投入到帮助他人,为他们奉献自己的机制原因。
不过社会交换的理论认为,利他主义者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追求最大的收益和最小的付出。
利他的收益有很多展现的形式,例如良好的社会评价、奖励、甚至将来可能的回报都可以看作是回报。
中国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做过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他行为可以缓解身体疼痛。
实验中,实验人员询问每个参与者是否希望他们在fMRI脑部扫描仪中进行慈善捐赠,在参与者给予答案之后,实验人员立即将电击施加在参与者手上。
最后发现,给出肯定答案的参与者们,在受到电击时,大脑中与疼痛相关的活动相对较少。
专家解释到:“在核磁共振的作用下,我们发现个人实施利他行为后,对疼痛电击做出反应的背侧前扣带皮层和双侧岛叶激活程度降低是由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的神经活动介导的。
而VMPFC的激活与利他行为实施者的意义感呈正相关。”我们也可以如此理解,利他行为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利己行为,利他行为实施者从利他行为中也获得了个人利益。但这一说法研究目前异议较多,我们还不能肯定其结论。
就目前我们已知的概念,利他行为的确是一种对抗人性之后的高尚行为,那个24岁就牺牲的陈建军值得我们对其致以深深的敬意,但还是希望这样的牺牲在未来能够少一点,生命只有一次,结束了就是真的结束了。
人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如果一遇到问题就轻生那么人类社会要如何发展下去,所以不要轻贱自己的生命,人性最大的悲哀就是“贱命”,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任何事需要你作贱自己的生命去维护。
女性们要学会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任何事情只要你肯面对,都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轻生是弱者的行为,是懦夫,因为只有懦夫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才会用死来逃避。和平年代还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个体用生命去对抗。
珍惜生命,在某种程度上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是珍惜他人的生命,但愿大家都能明白这一点,不要让陈建军的悲剧再重演。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