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可以不懂教育,但不能没有教育意识 ——写给学生家长的心里话

 新用户19085124 2021-11-21

你可以不懂教育,但不能没有教育意识

——写给学生家长的心里话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高勤华

前天晚上,我处理了一个突发事件:在学校的晚间例行点验中,宿管老师发现有一个学生有轻生念头,并写好了遗书。此事一经发现,学校非常重视,一边给学生做心理疏导,一边通知家长来校。孩子的父亲很快赶到了学校,见到孩子就破口大骂,丝毫不顾及孩子的人身安全和自尊心。孩子见了父亲吓得浑身瑟瑟发抖。看到这种场景,我的脑子里立即跳出来一句话: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有问题家长。我上前制止了这位父亲的行为,把他拉到一边,谈了事情经过,并简单指导他亲子沟通方式。他将信将疑地看着我,似有不想接受劝说的挣扎。

这件事之后,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人父人母的成年人,可以不懂教育,但不能没有教育意识。

所谓教育意识,就是作为父母,要具有随时随地观察、指导、培育孩子言行举止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个人品德养成、奋发有为上进的思考方式和思考习惯。教育意识指导教育行为,只有父母、家庭有了正确的教育意识,并贯穿于陪伴孩子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充满阳光、能量爆棚、责任感满满的孩子。

由上面这个突发事件,我想到了另外一则家庭小故事。

某家庭,父母和孩子商量好明天一起到书店,买孩子下步学习需要的练习册等书籍。计划安排得比较具体,出发时间、出行方式等都有安排,孩子兴致也很高。第二天早上,为了按时出发,妈妈早早地就把孩子叫起来,安排各种要准备的事情;爸爸也是查看线路、是否堵车、为车加油、准备钱物等等。最后,一切都按计划顺顺当当地完成了,家庭成员都皆大欢喜。

从事情的过程来看,堪称完美,但我们如果从教育的视角分析,这件事情前前后后都没有显现出家长应具有的教育意识,当然也不会有对孩子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整个过程是以买书这件事为中心,以完成这件事为目的。如果爸妈具有教育意识,让教育意识贯穿购书的全过程,即以孩子受体验、受锻炼为目的,培养孩子计划、安排事情的实际能力,那么买书这件事就只是途径和手段了。反观父母的做法,在购书过程中,最应该体现的教育内容被“忽视”了。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我认为,“生活”并不必然“即教育”,在“生活”和“教育”中间还需要一个重要媒介,即学校、教师及家长的教育意识。

回到为孩子购书这件事情上来,首先,如果父母具有教育意识,就应该充分尊重孩子意见,外出计划也应由孩子参与完成计划,哪怕计划不完美。其次,从起床到出发,要让孩子打理自己的东西,甚至应该帮助爸妈完成一些准备工作。孩子做得越多,责任感就越强。最后,买书过程中,也要以孩子意见为主,父母只做指导,决定尽量由孩子去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敢于决断的能力。在适当的时候,父母需要“示弱”,给孩子显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产生信心。孩子越有信心,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当孩子愿意积极参与,愿意承担责任,愿意多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一切教育目的不是都在其中了吗?

刘景忠点评:高校长的这篇文章写得极好!好在何处?好在切中时弊。无论是早已成为父母的中老年人,还是刚刚为人父为人母的年轻人,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其实早在一百年前,鲁迅就写文章,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的这篇文章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一百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我非常同意高校长的观点:教育意识应该贯穿陪伴孩子成长的全过程。做家长的有没有教育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大不相同的。

我对文章题目作了修改,仅供高校长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