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机的人机关系及声学设计

 学习新知识tzh 2021-11-21

接上期:耳机知识介绍

不废话,见以下正文:


【摘  要】

介绍了今后耳机的发展方向,阐述了耳机的人机关系,它关系到耳朵佩戴的舒适性。利用声学电路图详细说明了耳机的声学设计,以使对耳机腔体的设计有更深的了解,最后给出了耳机的声学参数和音质的关系。

【一】小型耳机的发展方向

(1) 耳机产品更加时尚。现在时尚已经是一个流行的话题,年轻人越来越追求外观靓丽的产品,耳机厂商也看到了这点,大量的“漂亮”耳机不断登场, 来满足他们的视觉需求。不过通常这类产品的售价与音质不成正比,回放效果也只能算说得过去而已。

(2) 降噪耳机。很多耳机都存在漏音的情况,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下听没有问题,而一旦在嘈杂的环境下使用,人们听到的就不仅仅是美妙的声音了,其他声音就会趁虚而入。尽管目前也有不少隔声效果出众的耳机,但这些产品的价格都异常昂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降噪技术也会应用到中低端的耳机之中。

(3) 耳机的舒适性。耳机的舒适性也是相当重要的,使用耳机的同时如还有其他的活动也要考虑进去,一副耳机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应可以长时间佩戴。头带和单元的可调整性可以保证不同头部形状和不同用途的使用,专业音频人员有时需要单只单元监听,单元就需要能够旋转,另外线的长度和单元的入线方式也是影响使用的一个因素。在调整头带长度时要注意:头带短,对头顶的压力大,耳罩对头的压力就小,头带长时相反,三点的压力要取得平衡才是最舒适的,对于自适应头带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1-2]。

【二】 耳机的人机关系

耳机的人机关系主要关系到耳朵佩戴的舒适性, 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种类型的耳机外形,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 耳罩式耳机

耳罩式耳机佩戴舒服,主要是因为耳罩整个把耳朵罩起来,不会压迫耳膜,又能保证低音,如图 1 所示。另外,耳机衬垫会采用特殊材质,如羊皮,可以增加佩戴舒适性。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比较笨重,不便于随身携带。

图片

(2) 耳塞式耳机

耳塞式耳机,外径大小和材质对耳朵佩戴影响很大,外径越大泄露越少,但是佩戴时间长,耳朵会疼痛。耳机外缘材质越硬,佩戴就越不舒服。所以耳机外径 16.3 cm 为普通耳机的佩戴尺寸,耳机外缘最好采用硅胶材质,如图2 所示。

图片

还有一种是采用外加的耳塞套,把耳塞式耳机变为入耳式的耳机,这样耳机和耳塞套是分离的,耳塞套可以随意更换,如图3~4 所示。

图片

(2) 入耳式耳机

入耳式耳机主要是把耳塞塞入耳道,使密封更好,低音更强,如图 5~6 所示,但是往往会伤害耳膜, 因此不能长时间佩戴。

图片

图片

还有一种是定制耳塞,根据耳朵轮廓专业定制, 定制耳机起到的是完全100%的降噪、隔声作用,但是价格都比较昂贵。

【三】 耳机的声学设计

耳机按照密闭程度可分为入耳式和非入耳式两种。

3.1 入耳式耳机

入耳式的佩戴密封性更强,所以低音显得更强, 但是由于内外压强不一致的原因,听起来会让耳朵有一种被压迫的感觉。在耳机外形选定之后,主要是扬声器的选定与耳壳的设计,对于单体曲线与装入腔体之后曲线变化的了解非常重要。耳机与扬声器的关系如图7~8 所示。

图片

从图中可以看出,扬声器和装入壳体之后的测试曲线相差比较大,整体曲线的感度上升,其中1 kHz 的感度上升5 dB 左右,低频上升比较多,高频由一个峰变为两个峰。

图9 为耳机腔体示意图,图10 为耳机腔体的声学电路图。图中,Ca 为SPK 声顺;C1 为后腔的声顺;C2 为前腔的声顺;Ma 为SPK 的声质量;M1 为SR 的声质量;M2 为前出音管的声质量;Ra 为 SPK 的声阻;R1 为通气布的声阻;M3 为后盖泄露孔的声质量,根据声学电路图进行分析。

图片

当频率远小于低频共振频率 fo ,即在低频时,前腔的声阻 ZC2  与频率和声容成反比,声容与体积成正比,而前腔的容积又很小。所以,低频时,前腔的声阻很大,近似开路。

前出音孔的声阻 ZM2  与频率和声质量成正比,而声质量与出音孔的面积成反比,一般耳机的出音孔面积很大。低频时,前出音孔的声阻很小,近似短路。所以当低频时,声学电路图可简化为图11。

图片

耳机低频共振频率公式为:

图片

(1)式中,fh 为装入耳机壳之后的高频共振频率;Ch  为系统的声顺;Mh 为系统的声质量。因为 Ca 与 C2 串越大时,耳机的低频共振频率 fb 就越低。因此后腔体越大,低频性能越好。

耳机辐射声压公式为Pr = Eg ⋅ BL ⋅ ρSd /2πr (Rg + Re ) ⋅ Ma

(2)式中,Ma 为后出音孔的声质量。所以,当开孔的孔径越大,长度越小,低频的感度就会越高。不同腔体的频响曲线如图12 所示。

另外,当前盖开孔时,由于前后盖孔辐射出的声波方向相反,发生干涉,低频感度就会降低。所以,前盖泄露孔越小,低频就会越好。工作原理如图13 所示。

图片

图13(c)中 A 代表反向声波;B 代表正向声波;C 代表A,B 叠加后的声波;D 代表声波最大幅值。

图片

当频率远大于低频共振频率 fo ,即在高频时,后腔的声阻 ZC1  与频率和容积成反比,一般后腔的容积比较大,所以,在高频时,后腔的声阻很小可近似短路。因此当高频时,声学电路图可简化为图14。

图片

耳机高频共振频率公式为

图片

(3)fb = fs ⋅式中,fb 为装入耳机壳之后的低频共振频率;fs 为单体的低频共振频率;C1  为后腔的声容。所以,当后腔联,Ma  与 M2 串联

所以,1/Ch = (1/Ca) + (1/C2),Mh =Ma + M2 

图片

(4) 因为 Ca 和 Ma 是扬声器的等效声顺和声质量,当扬声器选定后,fh 只和 C2 及 M2 有关。所以,当前腔V2 很小时,C2 也很小,即 fh 很大。因为 M2 = ρo L/S,所以,当L 很小,S 很大时,M2 很小,即  fh 很大。L 为前出音孔的长度,S 为截面积。

高频共振峰越向后移,高频的延展性就越好,如果知道前腔的容积和长度,可以根据式(4)计算出高频的共振频率点。当高频时,耳壳前腔越小,高频越好。前出音孔越短,截面积越大,高频越好,如图15 所示。

图片

如果后盖没有导音管,前后盖组合全部密封的话, 相当于后腔全密封,这样的话,扬声器在振动的时候,内外压强不一样,振幅就会受到抑制。特别是低频振幅大,受抑制的就大,所以低频就会比较低,如图16 所示。

图片

3.2 非入耳式的耳机

由于有泄漏,低音会相对较弱,但是佩戴起来会相对舒适。耳机与扬声器的关系如图17 所示。扬声器和装入壳体之后的测试曲线相差不是太大,主要是在中高频部分,1 kHz 的感度会下降5 dB 左右,由于密封性好,低频变得平直,由于后腔体的原因,在2~4 kHz 会形成一个共振峰。

图片

3.2.1 耳机后腔体声学分析

耳壳后腔主要影响曲线的中频,装入耳壳后,后腔如果全部密封,不开孔的话,由于腔体共振,1~4 kHz 形成共振峰,如图18 所示。如果后腔开孔,后腔孔的声质量变小,所以共振峰向后移。

图片

耳机腔体参数如图 19 所示。图中,

图片

 为中高频共振频率。带入数值后计算当后盖开一个孔时,f=1.9 kHz,当后盖开5 个孔时,f=4 kHz。

图片

耳机中频共振频率计算如下:

V0 = 667 m3,N孔 =1个,L=0.88 mm,R=0.5 mm,Ca =4.035 3× 10-12  m 4 ⋅ s2 /kg,

Ma = 2 842.929 94 kg/m 4 ,声速V=344 m/s,空气密度 ρ =1.29 kg/m3,共振频率f=1 487 Hz。

耳机中频共振频率曲线如图20 所示。后腔开孔大小的影响如下:开孔变小,声质量变大,就会降低峰值。加通气布,增加阻尼,可降低峰值(一般开4~6 个mm 的小孔)。

图片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降低峰值,使曲线平坦,但是孔径变小太多就会近似于后腔密闭情况,反倒不好。因此,一般选用加通气布,可以通过调通气量来使中频更平坦。

3.2.2 耳机前腔体声学分析

图 21 为前盖中间堵孔和不堵孔的测试曲线,前盖中间堵孔的话,会抑制振膜中间的分割振动,所以高频曲线会上升一点。一般前盖开孔为边缘开孔面积比较大,前盖开孔面积为振膜面积的80%以上。

图片

各项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各项参数整理表

图片

【四】 耳机曲线与听音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耳机的曲线会直接反应出其听音的感受,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扬声器的膜片、腔体的形状和通气布还会对音色有影响。耳机曲线与听音的关系如图22 所示。

图片

耳机的平衡性对于听音很重要,所以对曲线来说,低频峰值和高频3 kHz 的峰值要小于3 dB,否则试听会感觉高音和低音不平衡。另外,3 kHz 和1 kHz 的感差要大于8 dB,这样声音才会有层次感。

如果低频比较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案调节:

(1) 降低扬声器的低频,简单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加扬声器通气布的目数来降低低频。

(2) 改变前盖泄露孔的通气布,通过减少通气布的目数来降低低频。

(3) 改变后盖泄露孔的通气布,通过增加通气布的目数来降低低频。

如果高频比较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案调节:

(1)增加前盖出气孔里面泡棉的密度和长度,密度加大,还可以降低5 kHz 左右的峰值,使高频曲线能够更平滑下降,让3 kHz 更加突出。这样高频就会比较清晰,不会太浑浊。高频曲线的峰值如图23 所示。

(2)增加前盖出音孔通气布的目数,降低峰值。

图片



【结论】

目前对于耳机的一些声学设计和模拟的论文都较少,经验和理论的结合可以让设计者少走很多弯路,更能节省很多成本。笔者利用声学电路图,详细介绍了耳机的声学设计,应用大量实例图片,让理论和实际更紧密地相结合。

如有错误欢迎点击下方↓留言吐槽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