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人留言说:我今年36岁,还是个普通员工。收入多年不涨,但家庭负担一年比一年重,再想往上发展难比登天。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苦恼,今天心眼儿就跟你详细聊聊35岁以后的职场规划,从而让迷茫的你猛然发现:35岁真不是“危机”,而是有着更多机会的“黄金期”! 另外,我还会推荐3种适合中年人的转型方向,收入高有潜力,赶紧来挑一个吧。 01 换个视角,天地宽职场中,为什么会有“35岁危机”?真是因为我们开始走下坡路了吗? 实际上,职场中的中年人,不过是又站在了人生岔路口上,再重新做一次规划而已。 毕竟,这个年纪的人,不再有年轻人充沛的体力,却有年轻人不具备的经验与阅历。这时,如果还用年轻人的“打法”去打拼,肯定会出现不适,而陷入各种问题与麻烦中。 那该怎么办? 方法很简单,你只需要扬长避短,发挥出“中年人的优势”,就稳赢啦! 比如说,很多人都说自己被“卡”住了:上,上不去;下,不愿意。 其实,之所以有 “卡”的感觉,是因为你只看到了一个方向。
把视角放大了,你就会看到自己人生的更多可能。 02 视角一:向左右看说白了,就是跳槽。 也许你会说:别开玩笑了,人家招聘网站上写得清清楚楚:35岁以下。我去投简历,还不是当分母! 没错,很多基础工作的招聘要求,的确是针对35岁以下人群。 而且,那些工作大都也是给年轻人准备的,并不适合已经在职场打拼了十几年,甚至20多年的你。 你应该看的,是那些没有年龄限制,更看重“个人价值”的招聘信息。 其实,哪个大佬不是从小白一点点成长起来的? 我有个同学,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做物流管理,天天没黑没白地加班。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她还要去图书馆查资料,找案例。 可谁也没想到,3年后,她竟然跳槽去做了采购。 当时我觉得:你看,因为开始没考虑好,那么多苦功夫,都白费了。 结果,她现在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供应链主管。 表面上看,这个人好像一直在换岗位、换赛道。 但如果你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位朋友的“核心价值”,始终没有变——
既合情又合理! 很多厉害的人,看似在不断换方式、换平台,但本质上在做同一件事,就是持续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成为某领域里“重要的价值节点”。 所以,“向左右看”的关键,就是要打破职位、岗位的束缚,站在行业的高度,从创造价值的角度重新给自己定位。
一旦你做到了,自然能跳出“35岁魔咒”,直接去应聘那些“没有年龄限制”的工作了。 03 视角二:向内看也许你会说,现在让我积累“核心竞争力”,太晚啦! 很多中年人,尤其是在大企业上班的人,早都养成了依附于既定资源,既定客户的工作习惯。 只要按照规范的标准操作,任务就搞定了。 别说持续打造“竞争力”了,只要离开这个岗位,可以说他“什么都不会”。 怎么办? 这个时候,你最好先别急着“往四周看”,因为看了也是白看。 而是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开始,一点点让自己成为“专家”。 这里的“专家”,不是说让你去读书、考证,而是拥有不依赖于平台、独立工作的能力。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年人,最应该有的底气。 有了这个能力,不管是继续留在公司,还是自己另立门户,你才能适应各种层级客户的需求,以及整个市场的竞争,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与报酬。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请你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我可以向这个世界提供些什么? 一时没有思路没关系,你可以每天睡前思考一下,然后把零碎的想法答案写下来。 这样坚持一个月或者半个月,你的方向就会清晰起来,你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然后,顺着你找到的方向优势,继续深挖下去。 比如说,建立一个本领域的案例库,提炼出几大常见问题,给每个问题写出具体解决方案,以及发散解法等等……专家,还会远吗? 一旦你掌握了“离开岗位”独立工作的能力,什么“淘汰、被裁”,就统统威胁不到你啦! 04 视角三:向外看最后,你还可以“向外看”,也就是大家都在说的“兼职”。 也许在梳理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现在做的,既不是优势,也不是爱好。 这可怎么办? 中年人换赛道、重头再来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那就不如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兼职”做起。 这样的例子,近来是越来越多了。
只要你有兴趣,肯投入时间,就有相应的“赚钱机会”在等着你。 但是,这里有两个选择标准,一定要记住! 1、不要用时间/体力换报酬。 时间和体力,对于中年人来说,是稀缺资源。 用你的稀缺资源,换微不足道的兼职工资,实在不划算。 反而,你的经验与阅历是可以复用的,是可以实现“一次投入,多次回报”的。 2、不要跟风做。 新项目、新风口总是源源不断的,但你擅长的方向,只有那么一两个。 与其一直跟着风口走,今天学网上写作,明天又看直播更赚钱,后天听说考个证书能变现……到最后,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做不成。 不如就从自己的优势领域入手,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更有效率! 所以,兼职这件事,一定是你真心想做的事,而不是单纯地算“经济账”,否则很容易被“热点”带偏,到最后变成了瞎折腾。 05 尾声总之,并不是所有35岁以上的职场人都会失业,都会陷入“危机”。 而是因为我们的思路没有打开,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限制,才让自己感觉被“卡”在了35岁上,没有出路。 只要你能放开束缚,打开视野,就会看到“左右”其他行业的机会,“内部”成为专家的可能,以及“外部”用一份时间赚多份钱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