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山 ——名山之旅(149) 藏山,地处山西盂县太行山西麓。原名盂山,后因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藏孤救赵的故事,而改名藏山,被称为晋东第一名山。 故事发生在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司冠屠岸贾追名逐利,妄想独揽晋国大权,设计将宰相赵盾一家三百余口滿门抄斩。唯有赵盾的儿媳(成公妹)因皇亲血缘幸免于难。其时她身怀六甲,生子赵武(赵氏孤儿)。屠岸贾率兵追杀,欲斩草除根。赵朔(赵盾子)好友程婴、门客公孙杵臼、中军元帅韩厥三人将计就计,程婴舍子、公孙杵臼舍己,救出赵氏孤儿。程婴乘机携其于胸襟之内,立马从晋国逃往仇犹古国盂山,藏匿达15年之久。“后人因其名曰藏山,以藏孤得名也”。晋景公十七年,屠岸贾因犯欺君之罪而被斩除,赵氏冤情大白,赵武恢复了赵家在晋国的地位,承担接替了祖父的原位。 藏孤救赵的故事,《左传》、《史记》等史书上都有记载,历代口口相传。到了元代,戏曲作家纪君祥开戏剧作品之先河,将其改编为《赵氏孤儿》,搬上舞台,被推崇为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久唱不衰。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又将其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上演,成为我国走向西方的第一部戏曲,轰动了世界舞台。 藏山,作为《赵氏孤儿》故事的发源地,因此而闻名遐迩,成为忠义之山,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 忠义藏山,一段传奇,一种永恒,铸就了千秋万代之历史文化和风景地。 育孤园,是进入景区大门后的第一道景观。路两侧有一组雕塑,可以看出2600余年前在这里发生的藏孤、救孤、育孤的历程,从中领略藏山忠义文化的内涵。 育孤园的尽头,是到藏孤胜地和莲花寺两个景区的交岔口。左右两侧分别有两棵千年“龙凤古松”,左龙右凤,枝叶已枯,仅剩躯干,弯曲盘虬,老态龙钟,如同一对忠诚的守护神,守护着这片藏孤救孤的热土。 过龙凤松,先沿左侧之路上行,游藏孤胜境,去品读那一段历史的画卷。 途中经过神马泉,便到达碑文广场。碑文广场四周立有明清以来的重修记事和助银功德碑60通。中间一块四体碑亭,四面分别记述了藏孤文化记、赋,还有“北京会议”确认的藏孤地定位。 山上的“藏孤胜境”摩崖石刻 石壁上的千年古树“榆抱槐” 在广场的一角,还有一块特殊的碑“天下第一王”,与山顶上的“天下第一王"石刻遙相呼应。碑上介绍,赵武的故事感天动地,去世后从天上的玉皇大帝,到人间的历代帝王,对他均有敕封,希望其护佑一方,造福百姓。加封头衔之多之大,为历代名人之最,号称“天下第一王”。 刻在山上的“天下第一王”摩崖石刻 从广场的台阶上行,进入山门,便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藏山祠。 藏山祠,依山傍壁而筑,气势雄伟。祠庙座北面南,依次将山门、牌楼、戏台、钟鼓二楼、东西碑房、正殿、寝宫、梳洗楼等主体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格局精妙,疏宻得体。所有楼、台、殿、堂、亭,大小有30多处,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古老的建筑,始建无考。现存碑碣中有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重修碑记,其余都是明嘉靖、万历年间和清代多次修茸与增建,算起来至少也有800年以上了。 穿行在这些古老的建筑群里,抚历史,拜先贤,感受藏孤圣境震撼人心的忠直正义的历史文化内涵。 藏山神庙,即正殿。又名“文子祠”,以赵武之谥号赵文子命名。赵武即赵氏孤儿,当年程婴忍辱负重,把他抚养成人,最终报仇雪恨,恢复了赵氏宗位。赵武辅政后,开始停止武事,以礼行事,使晋国不断强大,维持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倍受后人称道。 赵武死后封神,玉帝敕封其为“藏山灵感大王”,专司人间风雨,历代皇帝也有敕封,设祠祭典。 正殿往上是报恩祠,有报恩殿、送子祠和保孤祠,一龛三殿,建在天然形成的岩龛内,风雨无损,保存完好。始建于金代,古貌苍然。 报恩殿,又名双烈祠,供奉的就是当年救赵氏孤儿的程婴和公孙杵臼两位义士。 春秋晋灵公时期,赵氏一门三百多口遭屠岸贾谋害诛杀,仅留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为保全赵氏最后血脉,程婴将赵氏孤儿藏在药箱中带出宫,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了“偷天换日”之计,程婴献出了自己的孩子,公孙杵臼舎身取义。 保孤祠,又名徐子庙,供奉程婴之子。当年在搜孤救孤中,屠岸贾曾扬言,如搜不到赵氏孤儿,即杀尽全国同龄婴儿。危急时刻,程婴舎子,这位小义士不仅换取了赵氏一脉,也救下了晋国同庚婴儿,义存千秋。自古以来,为小孩建专庙,也仅藏山这一处。 藏孤洞,在报恩殿后,是当年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地。为一天然造作的钟乳石洞,僻静幽深,洞中套洞,风雨不侵,洞前立有多处石碑,记载和颂扬藏孤之事: 当年程婴携赵氏孤儿,为避避侫臣屠岸贾的追杀,藏匿于此洞15年,靠山间野果,村民赠食,得以生存。 藏孤洞见证了舎子救孤、忍痛养孤、含辛育孤的千年壮举。 藏孤洞是忠义之根,沒有藏孤洞就沒有藏山,沒有藏山就沒有赵氏一脉,沒有晋阳古都、三晋大地上的太原城…… 藏孤祠是一座完整的古建筑群,还有悲烈殿、报恩殿、抱孤殿等,里面绘有丰富的壁画、连环画,记录了藏孤救孤的前因后果、前世今生。 沿着上山的台阶,可以登到高处的建筑。但那上面正在进行维修,禁止行人。在这面遙望这些建筑,如同镶嵌在陡峭的山壁上。 上介绍上看,上面还有享济故居、先祖殿、梳洗楼、韩厥祠等。 为了故事的完整性,记录一段: 先祖殿,供奉的是赵武三代祖先: 赵襄因扶助晋文公重耳夺位成功,赵氏家族开始腾达。到第二代赵盾时,已独揽晋国国政,但也埋下了祸根。第三代赵朔时,全家被诛。才有了程婴救孤,有了藏山传奇。也正因为这一传奇,赵氏后裔才得以保全,才有了雄霸天下的赵简子、赵襄子,从而成了后世的“三晋”…… 万年崖柏夜归来 有意思的是,在众多的古寺建筑群里,还有一间“万年崖柏夜归来”的展室,里面记载和展示了从天而降的万年崖柏。 悬崖绝壁之上的千年悬柏。 藏山寺大门外立的清代“严禁(毁坏)山林条约”石碑。 滴水岩 在这片古建筑的后面,便是滴水岩,崖上岩洞深邃莫测,为一片天然岩洞。洞内终年滴水不断,形成一潭清水,水色泓碧,名曰“龙潭”。内有龙王石雕,外有钟乳石形成的石虎。 登上通往南天门的石阶,再从高处俯瞰这片古建筑群。北嶂石削为屏,崖下深邃,古建依崖建造。这里古木参天,崖上有千年悬柏,地上有潺潺流水,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真是一处汇山水之灵气、缩天地之精华的绝处胜境。 自南天门上山,至山顶约500余台阶,山顶为仙人峰景区。峰顶海拔1700米。中间有一小路,指示有“程婴墓”。因防火暂时封闭,但可绕行过去,遂前往拜悼。小路落叶满地,荒草萋萋,走了半天,只看到一“程婴墓”指示牌,其他什么也没有看到,只好原路返回。 翻山下至北天门,便是莲花景区。 以圣母湖为中心,周围有天地根,老子雕像…… 出圣母湖,便是古莲花寺,被称为北方小普陀,再往下为儒释道三教文化圣地,最后出景区,返回育孤园,出景区大门。 老子雕像 天地根,大地母亲的神奇造化 藏山景区大门外,有藏山村。 责任编辑:秋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