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大学吴广磊教授团队:形貌可控制备的聚苯胺修饰多孔碳,具有显著电磁波吸收能力

 DT_Carbontech 2021-11-21

信息来源: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摘要

利用多孔碳材料来解决电磁波干扰问题的相关报道虽十分广泛,但单一的电磁损耗机制仍然是实现异常吸收的障碍。此研究通过简单的焙烧和后续的包覆工艺合成了一系列三维多孔碳@PANI(聚苯胺)复合材料,详细讨论了多孔碳材料@PANI (PC@PANI)的形貌、纳米结构和电磁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经聚苯胺(PC@PANI-2)包覆的EDTA-2Na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明显优于纯多孔碳材料。在2.6 mm处,PC@PANI-2最宽吸收带宽(RL << span=""> 10 dB)达到 6.64 GHz (10.16–16.8 GHz),最小反射损耗(RLmin)为-72.16 dB。与纯多孔碳材料相比,复合材料的界面极化损耗等介电损耗有所提高。涂覆聚苯胺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损失急剧增加,从而增强了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制备的PC@PANI-2可作为低成本、环保的电磁吸收剂的首选。此外,此项研究丰富了对减振器的电磁损耗机理的研究。

关键词:多孔碳@PANI复合材料;介电损耗;界面极化;电磁波吸收

Keywords: Porous carbon@PANI composites; Dielectric loss; Interface polarization;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成果简介

吴广磊教授(通讯作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结构-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省优青,青岛大学第三层次特聘教授,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系主任)团队研究并报道了EDTA-2Na衍生的多孔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显示,其展现出对电磁波的强吸收性能,有效吸收带宽达到6.64 GHz,匹配厚度为2.6 mm,有望成为理想的电磁波吸收器。此项研究以《Morphology-control synthesis of polyaniline decorative porous carbon with remarkabl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apabilities》为题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

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给人类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伴随而来的电磁波辐射也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电磁吸波材料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具有低密度、低厚度、强电磁波吸收和宽带宽等优点的高性能电磁波吸收材料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欢迎。

近年来,具有多种形态结构的吸收电磁波材料越来越受关注。生物质多孔碳的损耗机理包括介电损耗和磁损耗,但未掺杂其他金属化合物或聚合物。通过提高介质损耗,掺杂金属化合物或聚合物后的样品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显著提高。另外,传统的NiFe2O4、BaFe12O19、ZnFe2O4虽然具有良好的磁性能,但也存在涡流小等缺点,并且存在介电常数低,密度高,热稳定性差,难以实现高效吸收电磁波等局限性。

制备方法

图1 PC@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示意图

图文导读

图2 SEM图像(a) PC-1 (b) EDTA 600 ◦C (c) PC@PANI-1 (d) PC-2 (e) PC@PANI-2 (f) PC-3 (g) PC@PANI-3; (h-j) PC@PANI-2的EDS元素映射

图2e显示PC-2被聚苯胺覆盖,孔径为500 nm。图2c中,由EDTA-4Na制备的PC结构,孔分布十分均匀。图2g-i的PC@PANI-2的EDS图表明,样品中含有N、C、O三种元素。

图3 各样品的电磁参数:(a) 介电常数实部,(b) 介电常数虚部,(c) 介电常数正切,(d) PC@PANI-2的Cole-Cole图

图4 (a-f) 计算出的PC-1、PC-2、PC-3、PC@PANI-1、PC@PANI-2、PC@PANI-3的理论反射损失值三维图像

样品PC-2@PANI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最好。EDTA中的钠离子的存在可以增加离子通道。随着钠离子的增加,放电后离子通道增多,孔洞逐渐增多。当样品的孔越少,阻抗匹配也会越差,这将导致电磁波吸收性能下降。当有太多的孔时,衰减系数不好。当孔洞分布良好时,孔洞可以平衡样品的阻抗匹配和衰减系数,从而提高样品的电磁波吸收效率。

图5 (a) 2.6 mm处各样品的RL值(b) PC@PANI-2的RL值

PC@PANI-2在2.6 mm处电磁波吸收性能最好,EAB为6.64 GHz (10.16-16.8 GHz)。可以看出,涂覆聚苯胺的PC可以有效提高样品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特别是介电性能。PC-2和聚苯胺包覆的多孔碳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影响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因素有两个,包括阻抗匹配和衰减系数。

图6 PC@PANI-2的电磁波吸收机理

PC和PANI可以为电子在材料中的传输提供导电路径,从而增加了材料的导电损耗。多孔结构内部电子运动将使电磁波转化为热能,消耗电磁波能量。另一方面,多孔结构中的缺陷和杂原子可以作为极化中心,进一步提高电磁波吸收性能。电子会聚集在大量的非均匀界面中,有利于界面极化损耗。电磁波在PC@PANI多孔结构中的散射增加了电磁波的透射路径,从而增强了电磁波的吸收特性。上述两种介质损耗方法的协同作用使样品能够有效地衰减入射电磁波能量。

结论

以EDTA-2Na为碳前驱体,通过简单的制备和聚苯胺包覆工艺,成功合成了高孔隙率的PC@PANI-2,具有O和N杂原子与均匀分布的碳骨架。PC@PANI-2在厚度为2.6 mm时,最小RL值为-72.16 dB,最宽有效吸收带宽达到6.64 GHz (10.16-16.8 GHz)。PC@PANI-2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归因于其丰富的介电损耗,包括非均匀界面引起的界面极化损耗,O和N异质原子和缺陷引起的偶极极化损耗,以及多孔碳骨架和聚苯胺的高导电性导致的导电损耗。PC@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可为高性能电磁吸波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文章链接:

Morphology-control synthesis of polyaniline decorative porous carbon with remarkabl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apabilities, Composites Part B, 204 (2021) 108491. https:///10.1016/j.compositesb.2020.108491

免责声明 |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2021第六届国际材料大会

多孔碳材料论坛

2021年12月13-15日 | 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

2021年12月13日 下午,星期一

13:30-13:35

开幕致辞

13:35-14:05

参考议题:生物质基活性炭吸附材料研究与展望

蒋剑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14:05-14:30

酚醛树脂微球的分子尺度设计及光催化生产双氧水

刘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4:30-14:55

功能介孔碳材料的设计合成

李伟,复旦大学教授

14:55-15:20

参考议题:多孔碳与碳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探索

吴张雄,苏州大学教授

15:20-15:45

茶歇 & 展区参观

15:45-16:10

超级电容器用电容炭研究与产业化

陈成猛,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6:10-16:35

多孔碳商业化评价方法及流程

安仲勋,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6:35-17:00

参考议题:多孔碳材料的结构调控及传导分离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

17:00-17:25

超级电容器用多孔碳材料的可控构筑及其产业化研究

杨维清,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8:00-20:00

欢迎晚宴

2021年12月14日,星期二

09:00-09:25

新型催化炭材料技术支撑的贵金属减量化与替代

李瑛,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杭州佳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09:25-09:50

@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污染物去除性能研究

杨世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09:50-10:15

新一代净水MTP滤芯介绍

许鑫,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

10:15-10:45

茶歇 & 展区参观

10:45-11:10

多孔碳功能材料设计与能源转换

张进涛,山东大学教授

11:10-11:35

石油焦制备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的研究与产业化

左宋林,南平元力活性炭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11:35-12:00

电化学应用导向的纳米多孔碳的设计与合成

张国新,山东科技大学教授

12:00-13:35

午餐 & 展区参观

13:35-14:00

生物基碳材料创制-问题与挑战

张亚刚,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14:00-14:25

生物质基碳材料在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应用

张延荣,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14:25-14:50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制备与储能应用

彭新文,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14:50-15:15

金属盐晶辅助构筑先进碳基纳米材料及其储钾性能研究

崔永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师资博士后

15:15-15:45

茶歇 & 展区参观

15:45-16:10

参考议题:碳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多尺度调控和性能

于畅,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16:10-16:35

泡沫碳的制备与应用探索

黄形,博士/广东煤基碳材料研究有限公司碳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16:35-17:00

参考议题:泡沫炭的制备与应用

李凯,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防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17:00-17:15

隔热承载一体化材料及其高温演变规律

郭鹏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

2021年12月15日 上午,星期三

09:00-09:25

活性炭制备关键问题及性能思考

陈永,海南大学教授

09:25-09:50

活性炭在全氟化合物(PFAS)的应用

贺鹏,卡尔冈炭素(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09:50-10:15

Structural Design of Carbon Materials for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黄小萧,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0:15-10:45

茶歇 & 展区参观

10:45-11:10

功能性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张世国,湖南大学教授

11:10-11:35

以生物质碳为原料的超级电容活性炭的工业化生产

张永林,北海星石碳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11:35-12:00

三维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5V高电压超级电容单体中的应用

赵磊,岭南师范学院物理系副主任

12:00-14:00

午餐 & 展区参观


联系人

陈曦  市场经理
手机:18094599260 (微信同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