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浅议几类常见病的治疗(上)

 罾事物语 2021-11-21

浅议几类常见病的治疗(上)

王东海

从开始接触中医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了,每次看到父辈、祖辈留下的书稿,念及当前医疗之状况,各种滋味涌上心头。偶与友人闲聊,发现好多人都认可这样一个观点:西方科学是后来居上,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等等,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而我们中华文化和技艺,常常都是说“祖师爷很神奇,师父也厉害,往下传是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多”。常静坐自问:论临床用药之精准,自己是远远不如师父祖辈;论对整个理论体系的认识,自己还是能圆通整个中医学理论框架,胜过一部分前人。以前又喜欢与同道辩论,认为开诚布公心底无私地争辩是有益的,可以拨开云雾见日出。如此,年与时驰,学验日丰;今特总结平日临床所验、疗效可靠的几类常见病的治疗,以飨有缘人。

1、冬季下肢夜痒症(西医说是冬令性皮炎)。症状发作常是在冬季的夜晚,表现为皮肤瘙痒、有点干燥起屑,尤其是下肢痒得厉害,皮肤上生出一些平平的小红点。西医认为是由寒冷干燥的气候引起,与穿化纤内衣裤有关。这个说法应该不大正确,寒冷干燥的气候会诱发,诚然不假;与衣服种类实际上没什么联系,而是与“血虚燥热”的体质特点关系密切。穿同样衣服的十个人,三个有这症状,七个没有这情况,就能说明此病的发作,与衣服没什么联系,至少能说明不会是主要因素。而治疗疾病,常常需要抓住主要矛盾,这叫“审证求因,治病求本”。就笔者临床所验,此证病因在于体质素因阴虚血燥虚热,外受微寒所束,更郁其内热不易宣发,夜晚入睡时,血藏于肝的渐多,被窝渐热,冲击于肤表(有“金不平木”之象)而透发,其痒作矣!《内经》有言“肝藏血,心主血”、“厥阴风木,风气通于肝”、“兼风必痒”、“诸疮痛痒,皆属于心”、“寒主收引,热主发泄”,综合来看,病机显然,然必须再察之于舌,舌质必较为红绛,心肝部位尤其显然。于是可知:桑叶、丹皮、归尾、赤芍、生地、连翘、薄荷等应予以选用,桃仁、竹茹、薏米、黄柏等或因瘀滞重或因湿热多,酌情加入,又宜戒辛辣禁香燥烈酒之类,别无它病的患者按此治法,未有不效。其轻者,单用中成药夏桑菊颗粒也能获效。唯今冬寒气甚盛,其初起宜麻黄、防风、羌活、独活之类辛温表散一、二剂,或加入前面应用的处方中;麻黄可用,而桂枝多是不可用,因桂枝虽能发散风寒,但会动血热、使脉大、增咽疼,前贤论之甚详。

2、便秘。便秘在不同年龄段的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责胃火、责肠燥、责气虚推送乏力、西医责胃肠蠕动力不足等等不一,就笔者所验,究其原因,当前责在肝肾阴虚的十有七八,儿童肾阴未充而肝气偏强、老年人肝肾阴分已虚,肝肾主下焦,下焦液虚,自然过多地吸收肠道水分以自救,以致糟粕干燥,涩于下行。补肝肾之阴以润肠,前贤所谓“增水行舟”为治疗此病的最佳方法。用药宜:当归、熟地、生地、白芍、枸杞、柏子仁、肉苁蓉、续断、牛膝等药物中选择;或可稍佐厚朴以助推送(不能多用,嫌其燥);慎不可误用山药,因山药能固大便;兼瘀者加桃仁、丹皮更佳;胃阴不足有火者,多加玉竹等。当前便秘患者,只要不是神经功用已失者,如此辨治,无有不效!

3、老年人咳嗽哮喘。若是体质素因为患,无关外感新邪,笔者常用七味都气丸(五味子、山茱萸、茯芩、牡丹皮、熟地黄、山药、泽泻,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减茯苓、泽泻加当归、白芍、北沙参、麦冬、海参等,大都一服见效,痰松动病势减轻。若兼有新受外感,又需细辨邪之性质、感邪之轻重,往往用药需兼顾内(旧)外(新)因素,且养正与祛邪的药力比例需要拿捏到位。

4、坐骨神经痛、痛风、风湿病肢体疼痛、 腰疼腰椎间盘突出。这几类病可以合论之,病机病因皆是肝肾不足,风寒湿诸邪趁虚袭入经络筋脉;慎不可误信西医说法多端,用手术等方法让轻病变重。《内经》言“肝主筋,藏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乙癸同源,肝肾同源”。笔者据此,临床上常用滋肝养血、活血荣筋为主,辅以“滋水涵木”法(乙木为癸水之子,虚则补其母)、祛瘀止痛法、托邪外出法等方法,在再服药之初,略佐发散疏通(只能是略用,多用则易致疲乏不支),嘱病人慎起居避风寒,大都能病随药轻,只是说分大效速效还是效果一般(多年顽固性痛风,肢体关节形变已久,难有大效)罢了。

5、三叉神经痛。经验此病不多。一个是一位年近六旬的男子,人略瘦,面颊时有刺痛、灼热感闪电一样出现,发作无规律,入冬发作频率有增加,舌底青筋曲张明显,脉细数有劲急之象。辨为肝血虚而瘀,用:当归、白芍、生地、甘草、秦艽、桑叶、蜈蚣、桑枝、佐少量防风、桂枝、红花,服三剂病大减,加怀牛膝、山萸肉服完六剂基本痊愈。另一个是女性患者,症状类似,处方也大致相同,加有赤芍、玫瑰花、丹皮获效。于是越加有理由相信,西医研究神经元,用射频热凝、伽马刀等治疗手段的荒唐可笑。

纵观前贤用药,上元甲子所生之人,体多壮实,能任攻泄;下元甲子所生之人,体多虚羸,不堪攻削,应予以多补(当然,还得辨邪气之多少,不可助纣为虐 以补助邪;又得估量脾胃之能力);当前肝肾不足者,十有八九,况肝血肾阴,易耗而难补,填补非易事,尤宜节制少挥霍。

医疗之现状,真相往往被一些功利性的宣传所蒙蔽;民病之真迹,势必求之于古圣贤的教诲,参以时贤前辈(如:河南百岁老中医、四川离欲上人这样一些不求功名利禄、口碑极佳的纯中医)的教导,才能少走弯路,直指正道。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本公众号概不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