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春望》 [中唐·白居易·七律]
《杭州春望》,这首诗作于唐长庆二年(822年)秋至四年夏,当时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望海楼: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堤:即白沙堤。“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入伍员庙,娇嫩的绿柳春色包蕴在苏小小家。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伍员逃到吴国,佐吴王阖庐打败楚国,又佐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受谗毁,为夫差所杀。民间传说伍员死后封为涛神,钱塘江潮为其怨怒所兴,因称“子胥涛”。历代立祠纪念,叫伍公庙。连立庙的胥山也称为“伍公山”。苏小:即苏小小,为南朝钱塘名妓。西湖冷桥畔旧有苏小小墓。
颌联对偶。
颌联描写点赞了杭州的两个典型人文名胜:伍员庙和苏小小墓。
伍员庙伍子胥与钱塘涛一样慷慨激昂;苏小小墓苏小小与杭州城一样滴翠含春。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买美酒饮“梨花”。红袖:指织绫女。青旗:指酒铺门前的酒旗。沽(gū)酒:买酒。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案此二句写杭州的风俗特产:夸耀杭州产土绫“柿蒂(dì)”花色好,市民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颈联描写点赞了杭州的两个典型民俗风物:织绫花色好、酒家繁华盛。“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是谁开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长满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绿色裙腰弯弯斜斜。
尾联描写了西湖白沙堤宛如少女绿色裙腰般美丽。突出点赞了西湖及孤山景色的美丽。
《杭州春望》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集中描写了杭州深厚丰富的人文景观、优雅繁华的市井生活以及西湖春意盎然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杭州景色风物的欣赏、赞美之情和内心的悠然自得。本诗为仄起首句押韵【平水韵:六麻】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