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天津街上走一回

 名言诗句 2021-11-21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立志求学为国强,终生相伴史留香。

鞠躬尽瘁人民爱,一世英名华夏扬。

天后宫

漕运古来生险情,总期神道送安宁。

光知膜拜寄心愿,不信科学信鬼灵。

天塔(新声韵)

水上寄身云里栖,俯观万物亮威仪。

千家万户均光顾,海外中华自可及。

      今年4月1日,从北京出发经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中午时分来到了天津市。一路耳闻导游的介绍,眼观陌生的风光,满心的好奇,满眼的新鲜。

据介绍,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天津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我们来到天津,首先来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也许因为正值中午,这里的温度比北京明显高了许多。我们是身着羊毛衫还外加一件厚风衣,当地人已有好多穿短袖衣服了。

在大门外等候一会儿才进入纪念馆。

一进纪念馆,首先闯入眼帘的是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的塑像,塑像前摆放了花蓝与游客敬献的一片鲜花。

一层楼分几个展室展出的是周恩来总理一生求学与革命生涯的照片。

我们怀着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一一地观看与阅读。

在周恩来总理写于1943年3月18日的《我的修养要则》手稿和印刷稿前,我久久驻足,思索万千。他70多年前严于律已的修养要则,至今都是我们做人的榜样。

突然,一件文书吸引了我。原来,这是1949年10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关于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通知。几十年过去了,仍光彩夺目。

建国后,周恩来总理国家事务的历程也历历在目。

在这里,见到了周恩来总理曾经乘坐过的轿车,他多少年来为国为民日理万机的情景犹在眼前。

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年轻时的合影,见证了他们一生相伴的幸福生活。

纪念馆二楼展出的是邓颖超的革命历程。

至今,我对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所展出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听说,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现有历史风貌建筑877幢。

我们有幸来到德国风情街游览,亲眼见识这些小洋楼的风采。还见到法国酒吧餐厅。遥想当年,这里来往穿梭的是否尽是一些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这里已成为国人游览的景点。欣然坐在标有1927字样的车上,试图穿越历史,驶向未来。

广场上,一个富有异国风情的柱形雕塑依然保存完好。

周边现代化的高楼林立,与那些小洋楼交相辉映。据说,天津包括在建的超过150米的摩天大楼有60余栋,位居世界前列。其中中国高银117大厦高597米,117层,目前已封顶。

在游览中见到了一座高楼,上书“狗不理包子”。说起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国人无人不知。到底是什么来历呢?导游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狗不理”始创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武清县杨村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不安,故取乳名“狗子”。

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部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不久就小有名气了。

已经精通了做包子各种手艺的高贵友满徒后,就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肥瘦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加上各种调料,精心调馅,用半发面作皮,每个包子都有固定的18个褶子,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具有特色,引来十里八村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来吃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和顾客说话,人们就戏称:“狗子卖包子,不理人。”时间一长,人们说顺了嘴,都叫“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就说成“狗不理包子”。

据说袁世凯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大悦,说:“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包子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

在结束行程等待游客购物间隙,无意间路东一条河吸引了我,举步前往,原来是一个码头。之前听说,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我想这一定就是海河了,她就是天津的母亲河。这里的景色宜人,很多游客在此拍照。

又见一处有古文化街标志,回首间,一座古色古香的戏楼进入视线。戏楼两边还有两段小长廊。

穿过戏楼时,见到洞壁上有《古文化街碑记》,才意识到,原来这就是一条古文化街。步入一个广场,四周皆是古建筑。

在广场正中有一处台子撑起了一根高高的旗杆,红漆斑驳,估计是当年供演出之用的。

紧靠西边有一处古建筑,上书“勅建天后宫”字样。勅字,意思是帝王的召书、命令,在此出现,当是有点来头。

据《修建古文化街碑记》介绍:往昔,渔家远洋捕捞,漕官南粮北运,海上航行,时遇风险。故渔民、商贾多乞灵海神以保安全。

元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年)封海神为天妃,泰定三年(一三二六年)于三岔口建庙,庙内塑天妃像,清康熙时封天后,俗称娘娘。春季河开,漕运频繁,海河潮平。天津城由此形成并逐渐发展为大都市。

天后宫前,自腊月十五起,即现春景,宫南宫北,津门工艺,诸如年画、春联、绢花、剪纸、盆景、花灯、风筝、彩塑,摊陈街头,琳琅满目,民族戏曲,高唱如云,古老技艺,争奇斗胜。

可以想见,当年这里是一个戏曲高扬、买卖兴隆、热闹非凡的场所。

1985年,天津市政府对多年毁损的古老建筑进行重修,使元、明、清古代建筑,得复原貌。命名为古文化街,全长为六百八十七米,面积为二万二千平方米,设置商店近百家。

       因时间紧张,来不及走进那条悠长的古文化街,慌忙中,我发现了天津四大民间艺术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魏记风筝和刻砖刘中的泥人张和杨柳青年画两个门店。

据介绍,"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家糊口。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善于观察各行各业的人物,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制出来的泥人竟然个个逼真,一时传为佳话。

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出了古文化街,就在比邻处我好奇老字号:赵士林,就拍下了一张照片,不想,这赵士林不知何意,倒是旁边无意照上的“名流茶馆”内涵不少。

天津“名流茶馆”始建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茶馆行业复苏以来天津第一家具有传统民俗特征和举办民间演出性质的茶馆。名流茶馆是在老舍夫人胡絜青、吴同宾等先生的指点协助下策划、设计的。作为天津曲艺界名流切磋交流的场所,马三立先生题写了“名流茶馆”匾额,老舍夫人胡絜青更为名流茶馆题写“名流”二字,为茶馆提升了品位。

天津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相声和京剧更是天津曲艺的重要代表。

天津的相声兴始于清末民初。那时在天津老城城根开始有了专供艺人演出的两块“明地”。天津著名的相声演员有: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高英培、马季、冯巩、牛群、郭德刚、于谦等。

后来方得知,原来天后宫是天津一个名胜,“名流茶馆”又富有文化内涵,我欣慰自己这次意外收获。

没成想,不久意外收获又一次重演。那天晚饭后在外等车时,已是华灯初上,突然一座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在不远处闪亮,隐约可见下边有标识:天塔。在一顿抢拍后,大家都在估计这塔的高度,有的说有200米,有的说有300米。

经查阅资料证明,我们谁都没说对。原来,天塔总高度415.2米,占地300亩,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二高塔。天塔1991年建成,耸立于碧波与云霄之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势如剑倚天,享有“天塔旋云”之美称。

天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日新月异,仅半天时间的天津之旅,可谓意犹未尽。历史值得回味,名人值得敬仰。那狗不理包子和泥人张,创始人已不在,艺却留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