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者培育 | 用行动去看到为希望努力成长、为生计努力奔波的人

 乐康居 2021-11-21
图片

在2021年的秋天,协作者启动“流动书桌助学计划”秋季走访。协作者社会工作者、协作者学堂学员、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和志愿者通等过实地走访、探访以及电话回访的形式,了解困境流动人口家庭的情况。我们希望通过六位志愿者在走访中的观察与思考,来看困境儿童及其家庭面临的挑战,愿“汇聚你我声量,点亮儿童未来”。

“孤独是在他成长过程中的主题”

吴芳锋/湖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10月国庆期间,我参加了江西协作者的困境儿童家庭走访。在两天半的走访中,我对小俊一家的情况感受尤为深刻。

小俊今年十岁,在新余的一所村小上五年级。小俊的爸爸去世后,妈妈便改嫁了,重新组建了自己的新家庭。小俊目前与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在一家食品厂上班,月收入不高,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

小俊家的屋子是自己家里建的,与邻居家的屋舍并排相连。家用的东西都上了年纪,灯泡因为用久了,即使开了灯,屋子里的整体光线都是偏暗的。家具比较简陋,屋内堆放的东西较多,所以看起来有些杂乱。小俊说,自己和奶奶住在一间房间,家里有一台电视机,奶奶用的手机是老人机,疫情时上网课都不方便,只能用家里的电视。

图片

吴芳锋(左)与社会工作者在讨论困境走访内容

妈妈有了新家,并不常见到,小俊很喜欢伯伯,但是伯伯在南昌工作,只在节假日才会回来。奶奶年纪大了,还要赚钱养家,有时候遇到小俊犯错,采取的处理方式也多偏向打骂,小俊有了心事也不会和奶奶说,就只能自己解决。村里的其他小孩都随外出务工的爸爸妈妈一起去了随迁地,村里可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其实也并不多,多数时候他都是自己玩自己的。

图片

当我问到小俊未来的理想、梦想时,小俊说“不知道”。对小俊来说,未来好像很遥远,他能看到的未来也就只是来自学校里老师的描述和大人们的只言片语。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也许是家人的陪伴,但对小俊来说,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奶奶的年纪渐渐大了,有时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小俊的想法,两人时常也会因此而感到不愉快。而身边很少有其他玩伴,对于小俊来说,孤独似乎是在他成长过程中的主题。偶尔他会坐奶奶的电动车出去吹吹风,这种时候对小俊来说也是弥足宝贵的。

“我看到了很多不被媒体关注到的人”

刘刚/内蒙古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在北京协作者组织的关爱困境儿童走访活动中,我还有幸见证了一座儿童自助图书馆的诞生。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关注到这些不被媒体关注的困境人群,还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社会工作者这个职业对社会的意义。

在这次志愿者活动的前两天,我带着“社会工作到底是做什么的?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呢?”的问题,从内蒙古乘坐高铁来到北京。到达北京之后,我联系了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任老师。在未得到具体的志愿者活动地点、时间之前,我的内心是焦虑的,担心不能参加;直到在国庆的前一天晚上,任老师把我拉到“协作者志愿者交流群”,我一颗悬着的心才落地。

图片

10月1日,志愿活动当天上午,我来到活动集合地,也就是北京协作者的服务中心并进行参观。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非常有爱心的、优秀且低调的小伙伴。参观过后,我们参加了“生命影响生命,公益启航”主题培训。在培训的开始,任老师让我们每个人以让小朋友理解的方式介绍自己。随后,她向我们介绍了困境儿童及其家庭为什么依然脆弱、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以及协作者正在做的事情。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人员分组以及营养包、健康包的分类。整理后,每一个伙伴便大包小包、兵分三路前往困境家庭。

下午,任老师带着我、李欣睿、吴雨潼、牛俣尧、康耘(编者注:都 是f协作 者的志愿者)来到居住在一个偏远村子里的小杨和小雅两家,发放营养包和健康包,并在前期走访基础上和儿童一起改造儿童自助图书馆以及帮助小雅选活动的地点。

图片

见到小雅的时候,我被这个开朗、爱笑的小女孩所感动。我们一行人,帮助小雅在她家旁边的空地上建好微型的图书馆。在整理好物资后,每个人拿着书开始招募喜欢阅读的小孩子,第一批读者是小雅邻居家的姐弟俩。姐弟俩虽然开始有些怯生,但很快在小雅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找到了心仪的书籍阅读起来。

之后,我们开始选第二次做图书阅读活动的地点。在小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篮球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处于同样困境的儿童。我们邀请并且招募他们在小雅下次活动的时候来参加读书活动。

其实,我在北京工作过几年,也曾来到这次服务的地方。我以前就听说过这个地方住着很多收入并不高的人群,但从未想到会有如此多的困境儿童。通过此次帮助困境儿童建立微型图书馆的活动,我看到了很多不被媒体关注到的人,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学好这个专业、去帮助更多困境儿童的决心。

“帮助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是具有紧迫性的事情”

冯卫平、吴琳、冯珊珊/一家三口

冯卫平(志愿者):

10月1日上午,我们全家参加了协作者组织的志愿者服务交流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支持城市流动儿童建立图书馆,帮助他们在处境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阅读建立自尊、独立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图片

午饭后,在协作者工作人员池艺的带领下,我们去到昌平区某村,这是一个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村落,据说村里许多楼房都租给了外地人。

我们首先见到的一个家庭是一位母亲带着一位小女孩,这位母亲骑了一辆电动车,人很利落,对人热情。她来自于河北农村,不幸的是,她患了癌症做过手术,我们还听说她和丈夫关系不是太好。她的小女儿很可爱,写的字很漂亮。我们与这位母亲交流后了解到,因为生病,她有一阵很绝望,她最大的担心是如果自己离世了,孩子怎么办?但她仍然很坚强,在照顾孩子之外,还在科技馆找了一份服务工作。

随后,我们见到了另外一位在村里的老人,她已经60岁,来自于吉林省农村,她靠拾荒也就是俗称“收破烂”谋生,每天骑着一辆平板车穿越大街小巷,她要养活的是在上小学的小孙子。

这位奶奶和孩子在村里租了一个很小的房子,孩子爷爷在工地打工,收入不稳定。这位活泼的男孩子父母已经离异,而且也都不管他了。奶奶告知我们,她有一些病痛,甚至有时候会因为犯困直接就在平板车上睡了,这样的处境既艰难还充满了危险。

在见到这位奶奶和孩子后,我们去到村里为孩子找流动图书馆的场地,分别看了停车场、体育活动场地、老年活动场地,感觉要为孩子找到合适的建立流动图书馆的场地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与村委会沟通并得到他们的帮助才行。

图片

我们见到的第三位,则是在上中学的男孩子,他穿着运动服,很有活力。听说他们家是来自于哈尔滨,他与奶奶、父亲合住在一个面积很小的出租屋,他的奶奶有病,父亲也好几个月没有上班了,经济上面临困难。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一种震惊:“在城市日常的繁华之中,还存在这样一些来自于外地的身处困境的家庭和孩子!”

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总体上,这些流动儿童的父母和家人,往往来自于外地农村,居住在北京城乡结合部村庄,孩子们在打工子弟学校上学;孩子的父母离异,家庭成员生病,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很难承受类似新冠疫情这样的事件造成的冲击。

协作者组织的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和组织工作,动员更多力量来为这些孩子和家庭提供帮助。这已经是非常具有紧迫性的事情了。

吴琳(志愿者)

走访的三个困境家庭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孩子的父母亲或是离异,或是关系不好,夫妻关系对于一个家庭的发展包括孩子的成长来说太重要了。

我和我老公成长经历差异较大,这次走访我发现我们二人对于困境家庭的压力感受也差异较大,看来阅历浅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也有局限。

我曾经觉得协作者这个机构名称怪怪的,但在参加培训过程中我就开始觉得团结协作、自助助人说得太好了,协作者的工作很专业。

图片

冯珊珊(志愿者):

我在十一时,被妈妈拉去当了一天的志愿者。

活动内容主要是走访困难家庭,有一个家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家本身也不算富裕,但是为了帮助别的困难家庭,她自己买了一箱牛奶和一些山核桃去给了别人。不仅阿姨去当了志愿者,连她自己的女儿“萱萱”也和妈妈一起做公益,我忙活了一阵子,感觉腿都软了,而萱萱却一直坚持到了活动结束,最后她竟然靠在电动车上睡着了!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到了做志愿者服务的艰辛与生活的不易。

图片

“还有一群人即使放假却依然在为生计奔波”

宋洁婵/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活动当天上午,社会工作者对我们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并带领我们整理物资,下午进行了入户发放健康包和营养包。

令我很意外的是,早上我还沉浸在胡同每家每户门口都插着红旗的浓烈节日氛围中,下午到了困难家庭才发现他们没有过节的喜悦:“今天大家出去玩了,都没有人来买东西,一天才卖了100元。”“今天没有出去玩,就在家里待着。”“谢谢你们的物资,我现在赶去上班了,我在(超市)里面卖东西。”

图片

在社会认知或者我的定势思维中,放假大家应该出去玩或者在家里休息;但我却忽视了还有这么一群人即使放假却依然在为生计奔波。

当物资递到他们手里,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有了一箱牛奶、一袋奶粉、一箱坚果、一盘鸡蛋,他们或许一个月都不用为孩子的营养发愁了。

我住在昌平,如果以后还有昌平的志愿者活动,我还想参加!

延伸:

2021年10月1日,15名来自高校、社会人士、中学生等在内的志愿者,和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齐聚协作者东四童缘小院。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任文欣通过实地参观、专题培训和情境演练等方式为志愿者开展“生命影响生命,公益启航”主题培训。儿童志愿者冯珊珊在培训间隙找到社会工作者交流:“文欣姐姐,我可以见到那个小朋友吗?我好想和她一起开展服务,感觉她很自立。我以前周末主要逛街,如果能参与到这个活动,我可以调整时间去参加公益服务。”

“我希望通过志愿服务,了解很多不被媒体和大众看见的弱势人群,看自己可以做一些什么。”“接触到协作者主要是通过社团,让我理解志愿服务不仅是一腔热血,它一个系统的服务,需要进行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助人自助。”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Bridge爱心社志愿者吴雨潼和李欣睿分享道。

因为想了解社会工作到底在做什么“我已经工作了,偶然间了解到朋友在读这个专业,感觉它很好,也希望自己可以再学习,所以考了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在这个假期,就想来北京看看社会工作者到底在做什么?如何做?”来自内蒙古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刚分享道。

培训结束后,志愿者立即投入到营养包、健康包分类、整理中,每一个伙伴大包小包兵分三路前往困境家庭。并在前期走访基础上和儿童一起改造儿童自助图书馆。本文即使参与本次志愿者培训与困境走访服务的志愿者在参与后的所撰写的文字。

协作者为儿童、家长、高校学生、打工者、企业员工、社团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等搭建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培育志愿精神和专业助人理念,开展专业能力建设,助力志愿者投身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培训、督导,打造专业社会工作者引导专业义工的志愿者服务模式。


如您希望

成为协作者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参与

报名参与北京协作者志愿服务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报名参与南京协作者志愿服务

1、关注“南京协作者”公众号志愿者报名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