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之谜:仁宗朱高炽为何会突然驾崩?

 书鸿生 2021-11-21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二十八日,明成祖朱棣于北征蒙古的返回途中,不幸病逝于榆木川军营,享年六十五岁。左右辅臣担心泄露消息,会引发京城皇子的储君之争,于是秘不发丧,及至快到北京郊外,这才派人通知皇太子朱高炽,治丧过后,很快于九月七日顺利登基,次年改元洪熙,是为明朝第四位皇帝,史称明仁宗。

朱高炽是明成祖的嫡长子,十七岁被立为世子,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和后来五次出征蒙古,他都负责守卫京师,也算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朱高炽即位后,一改其父朱棣作风,施行仁政,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下诏赦免关在狱中的建文朝老臣,并加以平反冤狱。军事上,停止大规模对外用兵,重修武备,卖剑买牛,大明天下呈现出一派久违的祥和氛围。

可是,就这样一位好皇帝,在位不到十个月,却于洪熙元年五月一天突然崩逝于钦安殿,享年仅四十八岁,就在头三天,他还和大臣们有说有笑的商讨着朝政。《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记》均未提及他的死因,明朝学者黄景称其“实无疾骤崩”。壮年天子,登基不到一年,猝然而死,这其中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玄机?

据后人猜测,大概有两种死因!首先说仁宗死于纵欲过度。

朱高炽本人形体肥胖,从小喜静厌动,走路也要侍从搀扶,否则就会摇摆跌撞,体质本来不佳,却还要贪欲好色。

话说仁宗即位不久,朝臣李时勉便上了一份奏疏规劝他,大意是:“听说陛下派人从建宁一带挑选入宫侍女,令当地百姓人心惶惶,纷纷传言:天子禁宫,自古便有祖制,大孝尚未结束,正宫娘娘也未册立,便欲左拥右抱,这恐怕有伤风化,还望陛下三思。”朱高炽看罢,不禁勃然大怒,当即对李时勉动用大刑,险些都将李时勉给打死。这事对朱高炽刺激极大,就在临终前,还咬牙恨曰:“李时勉可恨,竟敢如此侮辱我!”并留下遗言,让太子日后继续审讯李时勉。

从此事看出,仁宗确有纵欲无度的习惯,李时勉一针见血,触及到他最大痛点,否则也不会耿耿于怀。因此,太子朱瞻基(明宣宗)即位后,立刻诏令抓来李时勉,当堂御审,且大声责问他:“你一个小小臣民,怎敢侮辱朕的先帝,你写那份奏疏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时勉此时浑身是伤,却依然叩首回道:“臣劝先帝在大孝期间不该亲近女色,作为继位太子理应守护帝灵左右。敢问陛下,臣哪句说错了?”听完这话,朱瞻基沉默良久,半晌才叹了一声:“李时勉真乃忠臣也!”于是将他官复原职。

从这段叙述看,太子对仁宗嗜欲之癖也是十分清楚的。另外,明代陆钱所著《病逸漫记》也有记载,说仁宗朱高炽突然暴毙,很可能是患了淫邪之症,为重抖龙威,不得不大量服用“金石之方”,乃至中毒而亡。

第二种说法是仁宗死于太子篡位。

仁宗本性纯良懦弱,然太子朱瞻基的性格却恰好相反,他年少善骑射,工权谋,像极了成祖爷,因此深受朱棣的喜爱。所以仁宗继位后,虽然立下朱瞻基为太子,却偶尔发现他有非分之想,所以屡次加以规劝不要心急。按理说猜测并不当证据讲,可在仁宗突然暴毙前后,很多疑点,都指向太子有不轨行径。

洪熙元年三月时,仁宗命太子南行祭奠祖陵(按祖制要去凤阳的皇陵和南京的孝陵),朱瞻基于四月十日离京后,却没有按既定行程走,而是直接去往南京。更可疑的是,朱瞻基没等离开南京,南京城便流出“仁宗上宾”的话来。就是说,北京还未发丧,但仁宗死讯便已经被太子或太子身边的人知道了。

当时,朱瞻基还曾言:“……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显示他有超出常人的安排,在匆匆北返的途中,他还终于等到赍诏而来的宦官海涛,这个海涛本是朱瞻基的亲信,却又一直随侍着明仁宗朱高炽。

六月三日,朱瞻基抵达北京城,有大臣曾劝他人心汹汹,对皇位不可掉以轻心,然朱瞻基却自信满满地说:“天下神器并非靠智慧和武力就能轻易得到,何况祖宗有遗诏,谁有天大的胆子敢生二心呢?”表现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此种说法虽然令人浮想联翩,却大有漏洞,试想?太子朱瞻基就算再急着上位,也不至于他爹登基不到一年便弑父吧,这在父子人伦上也说不过去,另外,宣宗作为明朝少有几个有作为的帝王之一,谁愿相信这是一个靠谋杀亲爹上位的皇帝呢?

所以,按主流说法,仁宗还是纵欲过度,死于常吃“金石丹药”的可能性更大。

网图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