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分子喜欢朱高炽这样的皇帝(明仁宗-明宣宗)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3-03-21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崇尚儒学,对知识分子胃口。


1

 
仁宗朱高炽历史评价很高,虽然他在位只有不到一年。
 

仁宗任用以“三杨”为首的贤臣,政治开明,与民休息,降低负担,废除苛政。
 
他的政治理念与父祖不同,采取偃武修文的策略。

停止了洪武、永乐两朝的大规模用兵,也停止了郑和下西洋。
 
在边事方面,从仁宗开始,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不再大规模出击漠北。
 
这当然是减轻了朝廷的军费负担,但是也造成了北方瓦剌的重新崛起,给后世埋下了一个不小的隐患。
 
在他临终前,还曾想将首都迁回南京,执行更为纯粹的弃武从文政策。
 
仁宗虽然在位不到一年,但之前他当太子时,已经多次监国辅政,所以永乐朝的盛世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仁宗本人是崇尚儒学,仁义为先的,这非常符合文人士大夫的胃口。
 
仁宗、宣宗也以仁义、崇文这样的战略方针,得到了不低于太祖、成祖的历史评价。
 
但我对于仁宗、宣宗的治政功绩,以及他们个人的品德,总是觉得有些怪怪的,直觉来讲,都有评价过高的嫌疑。
 
这点我们还是在最后再分析。
 




2

仁宗的死,是个历史谜团。
 
仁宗是在洪熙元年五月暴毙,此时距他登基还不到一年,年仅四十八岁。
 
《明史》和《明实录》中,对仁宗的死因都只字不提,这不由得让人产生怀疑。
 
后世对仁宗死因的猜测,主要是三种原因。
 
第一就是病死;

第二是纵欲而死;

第三是中毒而死。
 
病死之说有一定道理,毕竟古人四十八岁也不算年轻了,仁宗身体肥胖,又长年有足疾,身体状况一直不好。

 
所以因为肥胖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猝死,也是正常的。
 
纵欲而死之说主要出自一些野史,比如明代陆釴《病逸漫记》中记载,仁宗死于“阴病”。
 
另外仁宗临死前,严惩了大臣李时勉,原因就是李时勉上疏议论政事。

仁宗认为他当朝侮辱自己,勃然大怒施以酷刑。
 
这事对于善施仁政的仁宗,确实比较反常。
 
之后宣宗登基,质问李时勉,你到底在奏疏中写了什么,才让先帝这么震怒。
 
李时勉回答,其中一条就是劝谏仁宗居丧期间,不要亲近嫔妃。
 
从宣宗赦免李时勉来看,李时勉这条意见应该也不是编造的。
 
如果再往后推,明朝后期还有一位光宗,也是熬了多年太子,一朝继位,一个月便死了。

光宗明确就是纵欲过度,服食红丸而死。光宗生平与仁宗颇为相似,仁宗好容易熬死了爹,享受一下也是正常的。
 
第三种中毒而死,是有些学者推测的,认为仁宗是被他的长子朱瞻基暗害的。
 

这个结论十分惊悚,也没有什么史料可以作证,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我们后面讲宣宗继位前后的风波,会窥探到其中有些颇堪玩味的细节。
 
总的来说,仁宗之死的谜团,也为这位开创盛世的君王,其光辉形象埋下了一丝阴影。
 




3

当初朱高炽得到皇位,儿子朱瞻基贡献了重要力量。
 
所以仁宗登基不久,就将朱瞻基立为皇太子。
 
在仁宗驾崩之前一个多月,因为仁宗想要还都南京,所以派太子朱瞻基去南京,拜谒明孝陵,同时为迁都做准备工作。
 
没想到仁宗的突然猝死,给了这次本来毫无波澜的继位,平添了一份风波。
 
仁宗死前,派人宣召朱瞻基回京,但很快仁宗就暴毙了。
 
朱瞻基日夜兼程,赶回北京,入宫发丧。
 
朱瞻基早就是“好圣孙”,钦定的皇位接班人,所以他虽然有九个弟弟,但这些弟弟们并没有觊觎皇位之心。
 
真正觊觎皇位的,还是那个矢志不渝的叔叔朱高煦。


朱高煦封地在乐安州,就是山东,是从南京回北京的必经之路。
 
朱高煦得到消息,暗中派出伏兵,打算在半路截杀朱瞻基。
 
但是朱瞻基非常轻易的躲过了伏兵
 
朱高煦可是战场上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朱瞻基完全是小菜鸟。
 
朱瞻基虽然跟爷爷上过战场,但并没有什么出色战绩,更多是一种军旅体验。
 
这次交锋,以朱瞻基完胜告终,值得探究。
 
朱瞻基时年二十七岁,事起仓促却能从容应对,还说:“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
 
回京后又大臣劝诫,怕生变数,朱瞻基回应:“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
 
看起来朱瞻基在回京过程中,是早有准备的,从时机把握,到行动速度,都是超常发挥。
 
回到上面的那个问题,朱瞻基对于父亲的死,自己回京继位这件事,真的毫无准备吗?

这也成为有人质疑仁宗死因的一个根由。
 
我们没有证据,也不过度猜测了,朱瞻基毕竟是顺利回京,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
 
明宣宗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置二叔朱高煦的反叛。
 
这位叔叔将做成烤肉了,我们下篇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