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大佛寺,即奉国寺,一直是我想再看一看的地方。念叨了好些年,几成梦境。今年的8月26日下午两点四十五分,当我和同行的朋友来到其山门前的时候,有一种圆梦的感觉。 一晃儿,时间过去近三个月了,我却迟迟不能写关于奉国寺的游记。不知道怎样写。奉国寺太伟大了,奉国寺太国宝了,奉国寺让福成敬畏啊,面对早已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这座古刹,辽代的建筑艺术精华,被称为中国第一大雄殿的奉国寺,福成该怎样去表达呢?犯难呀!
那就,先跟着感觉,去看一看吧。 当天的天有多好啊,我们的车停在寺前小广场里。 祥云漫天 奉国寺山门,应该是后建的,称外山门 圆梦时刻,由衷欣慰。第一次到大佛寺是1979年春夏之际。那次,我们辽大历史系七七一班三十六位同学加老师,都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外山门内,看到大雄殿了。一片华云。 上图是卧虎藏龙兄拍摄的。进入寺院内,沿建筑中轴线行走。奉国寺的建筑格局便渐次展现在面前了。 奉国寺是典型的汉传佛教寺院布局,座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外山门、内山门、牌坊、天王殿、大雄殿。大雄殿东侧是财神殿、菩萨殿,西侧是西方三圣殿,另有当地出土文物展室。 内山门,清代建筑。应该是清至民国时期奉国寺的山门。 内山门墙上嵌有1961年首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汉白玉碑刻。门前有一对石狮。门额悬有“大佛寺”匾。 内山门内两侧墙上有壁画,虽系仿古之作,但也是法古达古,工笔手法也是精到。 内山门后,是牌坊。看斗拱啥的判为清代所立。正在维修。 这个网图是维修前的牌坊全景。下图是拍了一幅斗拱的特写。清代无疑。 牌坊向前一院落,立一建筑,是天王殿。 天王殿原是金代建的,现建筑应该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的。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内中间供奉弥勒佛,从文物价值看,弥勒佛像身后那尊明万历年间所立韦陀菩萨像更为珍贵。下图为网友所摄。 天王殿周围是松槐等树相拥,绿树成荫 过天王殿,便是世间之珍奇,“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梁思成先生语)的奉国寺大雄殿了。 通向大雄殿的,是一段松树掩映的通道。 大雄殿月台下绿地里的奉国寺建造一千年纪念碑(2020年立)。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到2020年正好一千年。初,寺名咸熙,后易名奉国。因雕有大佛像,人们一般叫大佛寺,或称七佛寺。 啊,一看规模,就明确地知道是皇家建筑。千年前,民间不会建这么大的佛殿。这座殿堂,是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萧绰)捐资所建的,义县时称宜州,萧太后的老家是宜州。关于大雄殿建筑,当专篇介绍。先看一看吧。 殿前一对石狮,未知何年代的文物。 殿前钟亭里的“晨钟“ 静静地走进大殿。游人很少,开始也就我们几个人。 大雄殿高大的木柱撑起整个殿堂 千年的大佛,连千年尘灰都开示其古老与伟大 殿内共雕七尊大佛,为过去七佛。关于奉国寺佛造像,待专题详介。我们且拜上一拜吧。 殿内东西两侧墙上有壁画(网图)这些壁画是奉国寺珍宝之一 其实我们在大雄殿里呆了很长时间。因游人少,可以慢慢去品读,欣赏。最后,我甚至不去拍照,就那样静静地立着,呆在那里。 来到大殿西侧别院里。上图为院内辽代古井。院中有一展室,为中华名匾展 院中的辽代经幢 院内的文物,图为正反两面 院落别致,有古松柏数株,更显幽静 走出西院,从西侧看大雄殿 回头经过天王殿西侧 奉国寺回望 站在出奉国寺的墙头处,回头拍一幅照片。时为下行四点半多了。 借用学者周德仓的话作本篇结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东北地区并不是中华文化中心,但是,奉国寺却以它突出的特色和完美的遗存,使辉煌的中华文化通过建筑、雕塑、彩绘等艺术形式展现给世人。 福成要说,奉国寺值得一看。奉国寺有艺术“三绝”,我们当世代守望。 |
|
来自: 安东老王 > 《2021辽西访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