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子曰“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生之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这句古言不难理解,就是告诉人们上天会根据人们的资质而诚笃的对待他们,有德之人为上。 “德是万事之本”一个人知道修养自己的德行,将它作为立世的基础,这叫知本。忽视德行,追求不合道义的名、利,就是忘本。 一个人能站在多高的舞台,取决于他的德行,德行能决定一个人走的多远、站的多高,能不能成为中坚力量,能不能与人和谐相处。 一个人财富多,权力大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能不能长久保持下去,甚至延传后世。投机取巧、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好多手段都可以快速获得财富和地位,但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些方式得来的东西会持久。 有的人很气愤,我明明没做过亏心事为什么还是失去了财富和地位?德不是简单的说话客气、待人礼貌、为人谦逊,不急功近利、不怨天尤人、不嗔恨烦恼都是德。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有一种没做到就会前功尽弃。 德范围太广了,有的人很幸运,天生德行就好,又能继承家族优良的美德,但好多人还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所有要修德。 孔子喜欢用“舜”做代表人物。舜出身低微,父母都不喜欢他,兄弟姐妹也都欺负他,但他依然能够做到孝顺父母,照顾兄弟姐妹。他就是一介平民,没有任何官位,却无论做什么事,在什么地方都能引领他人向善,受到众人爱戴。逐渐被尧帝赏识,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他接替自己君主之位。舜并没有因为尧的赏识就高傲或卑微,而是坚持以往的作风,甚至把两个老婆送到婆家尽为妇之道。 舜娶妻的经历有点像“倒插门”,我想现在社会要是一个穷小子“倒插门”进入名门望族,估计不少人得对外得意忘形,对内卑躬屈膝,少奋斗多少年啊。其实有德的名门望族也不会在乎对方有什么条件,有足够的德就已经让人高看一眼。 郭晶晶出生在一个县城里普普通通的家庭,虽然是世界冠军,但与霍启刚这种豪门还是没有可比性。但两人婚姻低调而甜蜜,霍启刚也对郭晶晶言听计从,甚至因为这种情况被霍家人看不起,搞的郭晶晶想提出离婚。如果郭晶晶没有足够的德,怎么可能被宠上天,怎么可能被霍家认可。 大德者必得其位曾子在《大学》中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有德行,就能被大家认可、拥护,有人拥护才能拥有一方土地,有了土地就能产生财富,有了财富才能方便自己,富裕众人。 纵观历史,那些拥有厚德的人,大多能取得自己应有的位置,即使有些人淡泊名利,他们的德行也能名留青史。 有些人感叹,“我明明业绩做的很好,为什么总是得不到提升?”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是付出多回报就多,业绩好不代表哪都好,做人不圆润也不行。而且业绩好的一般当不了领导,他会拿自己做业绩时候的标准评判部下,反而弄的人们怨声载道,业绩下滑。 大德者必得其名无论哪个时代,大德者必当被人称赞、传颂。古代信息沟通不方便,也没有落下哪位大德,除非这个人彻底隐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也是向善的,他们会主动传颂每一位引领他们进步的人。 现在社会都不能说信息交流方便,应该说人们已经没什么隐私能藏得住了,这确实是一个将美德快速传播的好时代。所以我们要修德行,传德行,就算为了“得其名”,如果全民皆行,未尝不能创出一番盛世。 大德者必得其寿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那怎么才能长寿?大德者必得其寿。人要想获得长寿,就要修养自己的德行,使自己成为厚德之人。 古人讲“善有善报”,有厚德的人心胸坦荡,精神饱满而喜悦,时时刻刻处于放松状态。没有德行的人处处殚精竭虑算计别人,经常担心人家报复或害怕失去名利,这种心理状态怎么可能长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好多外在疾病都是内在心理引起的,这些都有科学依据。 曾仕强教授2016年9月患癌,发现时已经过了手术最佳时间,所有没有手术,也不化疗。他说“与其与癌细胞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不如我给你点生存空间,你也给我点生存空间,我们都活着,不好吗?” 这种心境,这种胸怀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有他能活84岁,我活70岁都没什么信心。 有德之人胸怀坦荡,无所挂碍,无有恐惧,我想这也是每个人都想达到的状态。勤学勤修,时刻谨记圣贤教诲,德不在书本中,德在心中,心中常念德,万事皆顺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