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梦想没什么了不起

 新用户10734tIE 2021-11-21
11月6日
“15天练一笔好字”,“90天学会一口流利的英语”,“20天教会写文章实现财务自由”,“每天读一好本书”,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这样的广告,这样的速成班你是不是耳熟能详?

每次看到这种广告是不是也有点心动,现代人真是太难了,每天都与各种诱惑打交道,稍不留神就要交智商税。比如我,自认为花钱还是比较理性,绕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坑,结果还是被交了智商税。

话说广告做的好:每天听一本好书,让专业人士为你解读书中的精华,你可以轻轻松松的成为外有气质,内有涵养的高品质人士,看得我也是十分的心动。

日本作家宫崎峻的《起风了》我看过,描述了那种唯美的画面感,那种淡淡的忧伤,令我爱不释手,读书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书的中心思想我觉得没有什么意义。

可是听书的作者硬要把它说成是一个爱情故事,是对死亡不屈的抗争,这么纯粹唯美的书,解释的这么俗里俗气,这样曲解我觉得是对原著最大的不尊重。他打碎了我心中的美好,听得我气愤不已,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听书了,可见读书这事没有捷径可走。

这种把一本书压缩成20分钟左右的语音,把作者认为的精华推销给你,我认为是对原著的最大不尊重。

一本好书,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感受,每个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触动心弦的那部分,每个人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成长为自己的知识。

现代社会什么事都可以代劳,唯有学习和读书必须要亲力亲为,任何的投机取巧都是自己欺骗自己。

11月13日
最近我迷上了听自己的声音,每次微信语音留言后,都会去回听一下自己的声音。不是因为自己的声音有多好听,而这个声音陪伴我几十年了,我居然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声音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好有趣的样子。

闻音识人,在别人眼里稀松平常的事,自己却是需要高科技的帮助下才能了解自己。所以说一个人了解自己其实是很难的。

年轻的时候觉得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征的事,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努力实现的梦想。

现在才发现那些从小就发现自己在某个方面有天赋的人,那些从小就发现自己有某个爱好的人,是极少数的幸运儿。我们大多数的人,以为的了解自己不过是一种假象,是要走过很多的弯路,是要撞过南墙,是要走过很多的坎坷,才能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所谓的梦想不过是或为名或为利刷点存在感。

有梦想没什么了不起的,年轻的时候都没有认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没有在社会上有个立身之本,谈梦想有个屁用。

11月16日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作者觉得自己也是个很善良的人,因为大蒜滞销买了两箱蒜,结果半箱泥半箱指甲盖大的蒜,只好做泡醋。因为柑橘滞销买了柑橘却感觉是去年的陈柑橘,由此觉得,中国农民贪婪愚蠢的一锤子买卖最终还是会害了自己。

有个朋友就很生气,他说他弟弟网上卖苹果,是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即要满足净重量还要凑齐个数,包装也是层层叠叠,生怕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作者为什么总是买到烂货,是物以类聚吗?也许他有什么样的心,就招什么样的果。

这倒不是物以类聚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样的心招什么样的果的问题。我觉得作者最应该考虑的是一分钱一分货的问题。

这个我有经验。我有一次因为商家买一送一的牛排,拿到手牛排真的很差,但我想想价位低啊。我最应该反思的是我以后绝不买这个价位的牛排了,而不是商家的不诚信。有一次9.8元买了一根密码锁的棒带,第一次用密码就坏了,我都没有去商家反馈,想想快递费都要好几块,没有密码也可以用的。

指甲盖大的蒜,去年的陈柑橘,难道像美国人一样倒掉吗?中国人还没有奢侈到这个地步吧,那么低价出售给不同档次的人,不也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吗?你想花低价享受高品质的产品自然是办不到的。

没有买到物有所值的东西当然会有,被欺骗当然也会有,给商家给个差评就好,没有必要牵连更多的人,又是中国农民贪婪愚蠢了,又是中国人不讲诚信了。

如果中国人都像作者说的这样,中国网售不会这样发达的。绝大多数的农民和网商都是兢兢业业讲诚信的,作者这样的评价是对这些人的践踏。

我觉得现代社会在诚信方面真的要比上世纪80年代好很多,中国人的总体素质是在进步的,而不是像作者说的:没有反思,没有认知,没有改进,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可怜无穷尽。

把农产品的滞销,把农民的贫穷都归于农民的咎由自取,这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这就是懒政思想。

连最基本的就事论事原则都没有,还妄称自己是善良的人,怪不得朋友说他是烂人得烂果。


上篇:说两件我身边真实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