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连续更新了4篇关于耳鸣的文章,在后台私信中收到不少反馈,很是欣慰。但最近两周因参加重庆疫情相关工作,便停止了更新。现在疫情得到控制,便继续和大家分享中医关于耳鸣的诊治经验。 前面我们介绍了“宣肺法”治疗外感导致的耳鸣,化痰开窍法治疗痰蒙清窍的耳鸣,清肝泻火法治疗肝火导致的耳鸣,今天我们介绍 心火内盛导致的耳鸣。 为什么要从“心”论治耳鸣? 因为耳与心在生理病理上有一定联系: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人通于心,开窍于耳”,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对此解释:“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明代医著《医贯》说得更明确:“盖心窍本在舌,以舌无孔窍,因寄于耳,此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心寄窍于耳”的机理分析有以下几种不同说法: 一、心属火而肾属水,心火肾水互济互调,则清净之气方能上达清窍而使听觉聪慧。若心肾失调,水火不济,则易致听力失聪。临床可见因心火暴盛而致突发性耳聋的实例。 二、心通过其主血脉的功能与耳保持密切联系。心气旺盛,心脉和利,方能血流不息,营养周身,耳窍得养。且心经之别络入耳,加强了心与耳的密切联系。《黄帝内经·邪气藏府病形》说:“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说明心气在维护正常听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心通过其主神明功能与耳加强联系。心主藏神,而听觉在中医中亦称为“听神”。故心神精明,助于听神,则听觉聪慧,能闻声辨音。 心火内盛导致的耳鸣发病较急,耳鸣在情绪波动或受惊恐之后更厉害。有时耳内有疼痛感。伴心悸、怔忡,或心中烧灼感,或常发作口疮面赤、失眠、多梦、小便色黄。检查鼓膜多无异常,少数患者可有轻度充血。舌尖红,苔薄少,脉数。 治宜清心火,轻则选用导赤散,重则选用泻心汤。兼存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者,为肾阴不足、心肾不交。治宜泻离填坎,即泻心火补肾水,方选两归汤。 典型处方如:①重在清心火者,用黄连、栀子、黄柏、生地、木通、 竹叶、灯芯草、茅根、菖蒲;②重在补肾水者,用生地、麦冬、墨早莲、女贞子、山药、覆盆子、菟丝子、木通、竹叶、灯芯草、菖蒲。 病案 陈某,女,38岁,1997年12月16日。左耳鸣响3年,伴听力下降,白天以噪声声而较轻,耳内有阻塞感,鸣盛时可泛恶呕吐,吐出物味苦而酸,对外来噪声无明显反应,经期及阴雨天加重,舌薄苔,脉细弦。 案解:开窍于之肾脏亏,寄窍于耳之心火旺,证属虚实夹杂,治疗取伐离济坎之手法。 生地 熟地 茅根 竹叶 川连 当归 白芍 山萸肉 菟丝子 覆盆子 桑椹子 7剂煎服 二诊:1997年12月 30日。药进14剂,鸣声仍然难以低沉宁静,唯耳内堵塞感稍有通畅,鸣时泛恶消失。舌少,苔质正常而润,脉细。 案解:伐离之效已见,济坎之功未来,刻下裁方,克守原旨,唯稍稍向济坎倾斜。 熟地 山药 山萸肉 茯苓 泽泻 丹皮 五味子 当归 泽兰 茅根 7剂煎服 本案例为虚实夹杂证。虚者,久病3年,不拒噪声,经期倍形严重,肾虚也;实者,鸣盛时可泛恶呕叶,吐出物味苦而酸,心火旺也。治疗宜清心火滋肾水,即所谓泻南填北。 〔免责声明〕 @快问中医 本文由「远行中医」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因平台规定,发文须隐藏中药剂量,如需学习交流、咨询病情者,请私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