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政治学讲堂第六期 | 段德敏:《佛罗伦萨史》与马基雅维利的“保守转向”

 skysun000001 2021-11-21

11月19日中午,由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政治学讲堂” 第六期于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段德敏主讲,北大政治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费海汀主持。校内外150多名观众通过在线的形式参与了讲座。

图片

本次讲座聚焦马基雅维利晚年写就的《佛罗伦萨史》,其中表达了明显的对平民激进抗争与冲突的反思,以及对贵族政治的好感,以至于有人认为马基雅维利在这里有一个“保守转向”。段德敏老师认为,事实上,《佛罗伦萨史》代表了马基雅维利对共和国中平民立场的最系统性的质疑和反思,但并不表示该书与《李维史论》有着根本的矛盾,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统一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立场背后的一般性政治理论。以下是段德敏老师的演讲要点。

问题的提出

段德敏老师首先回顾了以往在政治思想史中,学者们对马基雅维利的解读。总体上来说,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激进的,从《君主论》中他教导新人获得统治权力,到《李维史论》赞美冲突,声称“把人民的声音比作上帝的声音不是没有理由的”。当代保守主义思潮代表人物奥克肖特曾指出马基雅维利是现代政治理性主义最早的先驱,马基雅维利几乎是最早为“新来者”提供理论依据的思想家;列奥·斯特劳斯将马基雅维利视作现代化三次浪潮的始作俑者;当代左翼思潮中的马基雅维利的形象就更为激进,并且呈现为一种正面角度理解、认识、接受马基雅维利激进的维度。

《佛罗伦萨史》写于马基雅维利晚年,似乎展现了他非常不同的立场,看上去逆转了早期著作中表达的平民政治、激进冲突与变革的观点,变得更偏向于某种贵族政治,批评甚至反对激进的底层民众抗争。古代人在解读历史时,会包含一些杜撰的内容,这其中恰恰是体现了他们自己的观点。

在《佛罗伦萨史》中,对平民形象的刻画与《李维史论》非常不同。左翼学者出于阶层立场最认为有必要对此作正面回应:麦考米克认为这和马基雅维利的写作背景(受教皇克雷芒七世委托)和政治考虑相关,但同时他也认为马基雅维利笔下平民派“声称”要做的恶事和他们“实际上”做的事并不完全一致,平民在行动方面其实是比较克制的。温特认为,马基雅维利笔下的平民所声称要使用的暴力其实是他们绝望处境的一种表现,似乎没有什么办法能完全改变当时上层的统治。

但段德敏老师指出这一逻辑链条的问题在于,在《佛罗伦萨史》中,马基雅维利确实是有非常明确的对平民的批评,实际上很难将它们都归结于政治压力下的某种隐晦写作。从他对平民派立场的批评和反思的系统性程度、出现的频率等来看,也很难认为马基雅维利是在说言不由衷的话。

图片

佛罗伦萨冲突和内乱的解读

马基雅维利批评平民,但在此之上更多体现的是对佛罗伦萨城内内乱、冲突的担忧。在《佛罗伦萨史》的序言中,马基雅维利一开始就将“史论”聚焦在冲突的问题上:“(前人)在叙述佛罗伦萨人与其他君主和邦国的战争时,勤奋之至,准确可靠;而在国内动乱的内部纷争及其产生的影响方面,他们要么三缄其口,要么一笔带过”。马基雅维利十分批评冲突和内乱,如果佛罗伦萨没有遭受到一连串冲突,很可能会创造更高的辉煌。而在这种内乱和冲突中,平民起到最明显的推动作用,因为到14世纪时,佛罗伦萨已经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贵族,因为平民总是获得压倒性的胜利。马基雅维利观察到在这样的冲突、内乱中,整个城市的风气变糟,而平民往往扮演着负面的角色。

上述这种对“冲突”和平民的看法,和《李维史论》中的观点似乎有些矛盾,在后者中冲突、内乱其实扮演着积极正面的形象,“罗马达到完美状态是由于平民和元老院之间的不和”。马基雅维利其实自己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由此他区分了良性冲突与恶性冲突,这样的区分并不足够清楚,恶性与良性的边界并不清晰。马基雅维利在解读罗马平民“撤离运动”时非常明显地参照了李维,但是对这一运动的评论和李维很不相同,他在这里对冲突是持正面态度的。因为如果平民没有法外、非常规的抗争,元老院和贵族是不会做出改变的;正是这种抗争使得平民更多地参与到政治中,而保民官等新制度的建立恰恰也萌生于此。进而,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如果没有这种内部自由,城邦就会腐败,也会失去对外扩张的能力。

图片

为什么佛罗伦萨城内的冲突是恶性冲突,与罗马共和早期冲突相比是不可取的?

总体来说,是因为其主要内容是暴力,基本不包括对话、协商、妥协的成份,一方(主要是平民)获得胜利后往往要将另一方完全排斥出局。佛罗伦萨在十四世纪时其实已经没有传统的血缘贵族,但在一次次平民暴动胜利之后,平民内部总是会分化出新贵族,因此内部极端派系恶斗的基础一直存在。马基雅维利在写《佛罗伦萨史》时关注的就是城内恶斗的不良风气,他明显认为,圭恰迪尼式的精英政治从长期来说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无非是掩盖了冲突,但结果反而可能是更大、更剧烈的对抗。他认为应该从制度上将城内的各种要素,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尽量纳入到政治过程中,即便这一过程肯定会产生各种不和、喧嚣和冲突。

因此,《佛罗伦萨史》与《李维史论》实际上形成了“互文”关系,罗马是作为良性冲突并展示了其积极后果,而佛罗伦萨作为恶性冲突并展示了其负面后果。二者之间并没有根本的矛盾,而是一种互相补充关系,它们共同强调的是多元的、包容的冲突政治,民众需要有广泛的参与,并且这种参与会使民众具备高度政治德性、使整体国家强大。马基雅维利的理论带有鲜明的平民立场,但他思考的最终落脚点不是平民本身,而是超越于平民和贵族区分之上的“政治”,这一政治的主要内容是积极的参与和冲突,其目的是自由、德性与共和国的伟大。

讨论环节

围绕本次讲座的主题,在场师生就讲座中的内容和观点同段德敏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同学们分别就佛罗伦萨与罗马冲突差异的来源、马基雅维利个人情况与《佛罗伦萨史》中“保守”的联系、《君主论》和《李维史论》中的德性等向段老师提问,段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和解答。

活动策划: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

文字整理:俞涵琪

技术编辑:曹政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