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开朗热情的人,实际上内心却封闭低沉。一个看似冷漠难以接触的人,内心却热情坦荡,待人如亲。一个表面沉静如冰的人,内心却翻腾似滚烫的岩浆,没有一丝一毫的停歇。 人的心灵,是有门的,只愿意为自己想打开的人打开。哪怕相隔天涯,却心在咫尺。所以有心有灵犀一点通。哪怕同床共处,却也有同床异梦。哪怕是父母兄弟姐妹,血肉相连,也有永远难以弥合的裂痕。 造成这些的,往往与心灵的感受有关。往往与经历有关。 爱,是心灵的钥匙。唯有真的,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爱。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生死相依,才能心灵紧紧的在一起。这既适合于和孩子的相处,也适合于和爱人的相处。 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成绩不尽如意,排名落后。父母紧张焦虑忧郁,责骂、恨铁不成钢,嫌其不争气。不努力。贪玩,不自律。甚至有很多缺点,比如打游戏、看小说。等等。看的人心急,提出各种意见建议,刚刚改正过,马上又犯。恨不得一脚踹飞。这都不是好办法。 好办法,是走进他的内心,了解他的心灵,做他心灵的好朋友,最亲的人。哪样,才能得到他的款待,才能让他有所感受。有所改变。如果,只是针锋相对。只能让他紧闭心灵的大门。永远也难以敞开心扉,向外人表白真实想法。 很多人来往的过程中,会产生心结。比如因为某些事情,对对方的情感、品质产生了怀疑。对对方对自己是否有真实的情感产生了怀疑。这个时候就容易产生心结。时常希望通过深入沟通能够解决心结问题。实际上,真实的沟通,又何止是语言呢?因为,我们人的心灵最有灵性,会非常敏感的感知到对方的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表面应付。观其言,查其行。唯有真真正正的维护对方的利益,真正的爱对方,呵护对方,根本不用任何语言的解释。 心理,是特有的心灵感受和思维活动现象。直接影响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 心理活动往往表现复杂,不容易掌握。但可以通过观察其行为,来推测其内心心理活动变化。也可以通过影响其心理,进而改变其行为。 这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和规律。所以形成了独立的心理学学科。引起了很多人对这一问题的兴趣。 欢迎大家共同探讨。尤其是青春期孩子们,高考前的心理活动变化。以及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法。只要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都可以深入的交流。期待对这些有深入研究的老师和我交流,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