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经、太学生、南京国子监

 荷香月暖 2021-11-21

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谓之进士,以经义取士谓之明经。到明清时代,明经便作为贡生的别称。宋代科举除进士外,诸科中亦有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学究等科,乃是经由唐代明经科转变而来,考试之法亦与唐相近:明经与进士二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嘉佑年间,又于进士、诸科外别设一明经科,分二经、三经、五经,考试时问大义十条,试时务策三条,出身同于进士,直至宋神宗时方废除。

 

明朝最初的首都是南京,朱棣夺得天下后,将都城迁到了自己原来的封地北京。但整个明朝,却在南京保留了一套以六部为主的备用中枢机构。

洪武5年到永乐19年在南京,以后在北京。童生在地方考院试出秀才,秀才在省城考乡试出举人,举人就该进京赶考了,在礼部的贡员考出贡生,然后在殿试上被皇帝和大臣们分出个一甲两榜的进士。

明朝明成祖朱棣篡位以后定都北京自此以后科举都在北京了,之前的明朝都是在南京。大明成祖朱棣(136052日-1424812日)。永乐十年(公元1142),二月份举行会试,三月份举行殿试,这是明朝在南京举办的最后两场考试。从永乐十三年开始,明朝的会试和殿试都改在了北京举行,

 乡试试场设在各省省城,即布政司衙门所在地,南北直隶的试场分别设在应天、顺天二府,即今北京、南京。乡试开考时间是八月初九日。届时,来自全省各地的考生齐集省城,南北直隶的考生则分赴二京府。

会试的时间在乡试的第二年即丑、辰、未、戌年的春二月,所以又叫“春闱”。考场设在礼部,称“贡院”。

会试也分三场进行,时间为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考试内容及要求与乡试相同。

《明史。选举一》:“天下既定,诏择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子学。又择年少举人赵惟一等及贡生董昶等入学读书,赐以衣帐,命于诸司先习吏事,谓之历事监生。……府、州、县学岁贡生员各一人,翰林考试经、书义各一道,判语一条,中式者一等入国子监,二等达中都,不中者遣还,提调教官罚停廪禄。……十八年迁都,乃以京师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而太学生有南北监之分矣。……在检验认识的,而监生与荐举人才参用者居多,故其时布列中外者,太学生最盛。……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于是同处太学,而举、贡得为府佐贰及州县正官,官、恩生得选部、院、府、卫、司、寺小京职,尚为正途。”

 

明朝江西九江府属于九江道,辖饶州、南康、九江三府。南康府驻星子辖四县:星子、都昌、建昌、安义。九江府驻德化辖五县: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乡试在省城南昌参加。明南京城,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府治所在地,亦是明朝前期首都,后期陪都。

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中选拔,亦有由捐纳而得者,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然通谓之国子监生。国子监是古代官专办的国家最高学府,属他的生源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勋臣的子嗣,二是各府县通过层层推荐而来的当地最拔尖的秀才。国子监生经过考试,优秀者是可以获得官职的。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应天书院改升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