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广东氢能生态圈构造逻辑 抢抓机遇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氢能作为零碳能源,是业界公认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过渡和转换的桥梁。大力发展氢能,将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石化以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为愿景,全力探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打破痛点 作为新能源,氢能拥有取材广泛的优势,但落到实际应用上首先面临着终端网点相关政策、标准不完善的难题。用地审批如何进行、网点建设标准如何定、设备运维如何做、质量监控如何保障、专业人才如何培养等,都要经历从零到一的摸索与突破。 抢占先机 转变思路,广东石油依托中国石化加油站网络和成熟的安全、技术管理经验,专业的人才队伍,采用综合能源服务站的建设模式,加快推进氢能网点建设。不仅大幅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能获得在技术、管理和人才队伍上的先发势能。 主动作为 抓住氢能转型新机遇,广东石油利用现有油站网点建设“油氢合建站”,以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紧迫感投入到氢能网点的建设中,不断丰富网络布局,为客户提供“油气氢电服”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能源服务站。 抢抓机遇 随着汽车工业规划从数量发展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的转变,车用能源行业迎来了战略转型期。近年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氢能源汽车向百万规模市场迈进。目前广东地区氢燃料电池车辆已经突破了2400辆,氢能汽车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重要组成部分。 打破痛点 对政府而言,油氢合建站从无到有,相关审批流程、制度建设亟需企业主动推动。对企业而言,要实现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商业化运营的角度,破解新能源加注效率难题,获得可靠稳定的客源。 抢占先机 作为能源供应终端的加油站亟需转变方式、升级服务,通过网点布局、完善标准、提升服务,广东石油主动适应新变化、新格局,推动技术与商业实践互促互融,发挥加油站网络优势,借氢能发展东风大力发展综合能源网点,推动传统油气生产企业,向综合洁净能源供应升级。 主动作为 针对加注效率问题,创新引进加氢预冷设备,采用双氢气压缩机设计,加注效率3.6公斤/分钟,成为了国内加注速度最快的加氢站之一。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一次只需要4分钟,续航可达400公里,极大满足客户效率需求。推动政府加快氢能应用落地,在氢燃料电池私家车推出之前,首批锁定公交车、物流配送等政府扶持的氢燃料电池车辆,获得可靠稳定的客源,满足商业化运营的需求。2020年,樟坑油氢合建站加氢部分盈利96万元,成为全国首座实现商业化盈利的油氢合建站。2021年6月起,河滘油氢合建站也开始实现了加氢部分每月商业化盈利,为氢能网点商业化运营摸索出了成功经验。 抢抓机遇 作为中国石化销售终端下游,广东石油在推进氢能应用落地,加快建设氢能供应网点的同时,善于发挥集团优势,加强与中上游融合,助力构建供燃料电池车用氢产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大力发挥炼化企业制氢手段丰富、产氢量较大、制氢技术成熟等优势,并依托现有成熟的油品配送网络,打造具有竞争力和经济性的氢能物流体系,推动构建极具竞争优势的氢能生产-配送-供应一体化产业格局。 打破痛点 无论是氢站建设标准、规范化安全运行标准还是氢气检测标准,都是氢能应用领域“卡脖子”的核心环节,牵住这个“牛鼻子”,对未来氢能产业规模化建设意义重大。 抢占先机 2019年,广东石油在首座油氢合建站的实际运营中,提炼技术标准、总结管理经验,形成国内首套系统化加氢站建设标准和操作流程,以满足高标准建设安全规范化运行的要求。 主动作为 建设全国首座具有国家资质认证的氢气检测分析实验室,既满足广州规划成为华南地区氢能枢纽的检测需求,又从质量把控上取得了战略高度的话语权,为实现“每一克氢都是承诺”的质量新承诺奠定基础。同时,着力打造中国石化销售系统“氢能人才摇篮”,已经培育储备了首批53名氢能管理和操作人才,对外接待学习超过3000人次,为大力推广氢能网络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 |
|
来自: yi_ran2008 > 《综合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