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态检视:呷哺呷哺2016年以来基本面新变化解读

 菩萨自度 2021-11-22

2016年3月19日,静逸投资在上海分享会上以港股呷哺呷哺为案例,分享了我们从发现、分析、买入到持有一家公司的全过程。一年多过去,呷哺呷哺基本面和股价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准备在此用两篇文章来延续对呷哺呷哺的分析。第一篇是根据2016年3月19日静逸投资上海分享会演讲现场录音整理的文字记录,参看呷哺呷哺:从分析、买入到持有的投资案例。本篇是截至2017年5月12日我们对一年多来呷哺呷哺基本面新变化的分析

2016年3月19日至2017年5月12日期间,呷哺呷哺先后公布了2015年年报和2016年年报,我们先来看看传统业务的进展情况:

2015年,呷哺呷哺新开店100家,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4.25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净利润2.70亿元,增长45.1%。净利润率提高2.7%,达到11.1%。截至2015年底,呷哺呷哺共有552间餐厅。翻座率从上年3.8降到3.4,同店收入比上年下降4%。呷哺呷哺经营状况总体稳定,继续维持了快速增长。

2016年,呷哺呷哺新开店112家,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7.58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净利润3.72亿元,增长38%。净利润率进一步提高到13.5%。截至2016年底,呷哺呷哺共有639间餐厅。翻座率稳定在上年3.4,不再下降,而同店收入比上年增长3%。

由此可见,呷哺呷哺的经营按照原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经营业绩不断向好。

2016年以来,除了继续向更多地区外延式扩张外,呷哺呷哺从四个方面寻找额外发展动力,建立了新的发展优势:

1.对现有的呷哺呷哺店铺进行升级。

2.推出定位中高端的品牌“湊湊”。

3.扩大呷哺呷哺外卖业务。

4.成立调料合资公司,推出火锅调料业务。

在分析这四个额外动力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2016年3月19日我们在静逸投资上海分享会上谈到的呷哺呷哺外延式扩张的困难。呷哺呷哺是中低端快速休闲火锅,人均40元左右,高性价比,这种定位对南方城市收入较高、口味和体验要求更为挑剔的顾客群来说,扩张有难度。2016年北京的翻座率是4.0,上海只有2.4。2016年,在呷哺呷哺营业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的条件下,上海的营收却下降了。呷哺呷哺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平均为23.2%,而上海只有6.7%。可见,呷哺呷哺在上海的经营状况很一般。并非上海人不吃火锅,海底捞在上海仍然经常排队。呷哺呷哺需要变革,来取悦精致的南方人。因此,呷哺呷哺开始了餐厅2.0升级和湊湊新品牌开发。

一、呷哺呷哺餐厅2.0升级

2016年,呷哺呷哺正式启动呷哺呷哺+品牌升级计划,对品牌logo、店面形象、座位布局、产品种类和顾客体验等进行全方位升级。与升级前的呷哺呷哺餐厅相比,呷哺呷哺2.0餐厅通过现代的餐厅装修设计提供更加高档而休闲的用餐氛围,同时保持高运行效率和优质服务。年轻人是餐饮消费的主体,呷哺呷哺过去的餐厅设计已经不太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餐厅升级能够改进低端品牌的形象。呷哺呷哺历时2年,与海峡两岸十几位设计师交流沟通,最终确定了文艺小清新、小资轻奢华,极简工业风和现代中国禅等近10种风格。

餐厅升级不仅仅是视觉形象的提升,更是为了改善用餐体验。呷哺呷哺2.0升级版餐厅在散台与吧台的设计规划上,也做了相应升级。比如,增加散台区的数量,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私密空间,让呷哺呷哺餐厅成为三五好友欢聚的首选;基于人体工学理论,将原有U型吧台的高度调整为90公分,为消费者提供更为舒适的用餐体验。此外,升级版餐厅还增加了自助调料台,让消费者基于自身口味需求,调配适合自己的调料;全黑经典玄铁锅和全黑时尚餐具的引入,让整体的用餐体验更具品质感。

呷哺呷哺2.0升级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产品种类进行升级。除了推出更高档采购自国外的食材,还引入了正宗台式手摇茶,提供正宗台式经典口味。

呷哺呷哺2.0升级背后隐含着所有内在体系升级。例如IT技术的升级,采用O2O餐饮管理系统,大幅降低顾客的点餐到支付流程,并且提高呷哺员工的效能。

2016年呷哺呷哺可比同店收入增长了3%,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餐厅的2.0升级,虽然当年只是做了几十家门店,对呷哺呷哺整个品牌形象得到提升,也带动了客流有适度的回升。

二、推出中高端品牌——“湊湊”

2016年6月,呷哺呷哺首先在北京三里屯推出中高档餐饮品牌“湊湊”,成为餐饮界的网红,每日客流如云,大排长龙,好评如潮。截至2017年5月12日,湊湊已经开了7家店,其中北京5家,上海、深圳各一家,开一家火一家。

湊湊的定位是满足中高端年轻人朋友、家人、商务聚会和社交的需求,人均消费是120元左右,和海底捞处在一个价格带,但湊湊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不以极度热情的服务取胜,而是靠独特的产品和环境氛围取胜。湊湊是创新的跨界复合业态,将火锅和茶文化结合起来。“火锅解决了亲朋好友聚餐的需求,茶饮则满足了休闲聚会的需求,这两种业态嫁接在一起,能发挥出1+1>2的效应。加入茶憩服务,能够将上午、下午的非用餐高峰时间利用起来,提高经营效率。

湊湊提供非常独特优质的用餐环境。装修上采用园林式设计,配以中式风格,餐桌用屏风隔开,营造私密的社交氛围。餐具非常有特色,古色古香。

湊湊的菜品兼具美味和颜值,更有稀缺性。比如一款叫“仙境龙脉”的菜品是从阿拉斯加深海鳕鱼脊骨中抽出脊髓,涮煮后配上秘制蘸料,口感醇厚浓郁。这种做法极费人工,供应商一天只能做出十公斤左右。湊湊提供的茶饮也不是普通茶,而是地道的台式手摇茶,经由台湾、印度、锡兰、越南、中国大陆等地遴选最佳的原叶好茶,通过创新的配方,调制中西合璧口味。湊湊的火锅和茶饮非常有特色,而且很稀缺,造型美观独特,这也使得很多年轻人忍不住要发朋友圈,从而形成口碑效应。

呷哺呷哺推出湊湊品牌,和原有的中低端快速休闲火锅业务有巨大协同效应。湊湊可以和呷哺呷哺餐厅共享原有的供应链,例如湊湊北京店的所有蔬菜食材全部来自呷哺的蔬菜基地。湊湊的高端餐厅设计、茶饮、高端食材等经营理念、特色以及产品均可以引入到呷哺餐厅,提升原有呷哺呷哺品牌的形象。呷哺呷哺经营18年,形成的管理体系、后台系统、扩张策略也对湊湊未来的快速扩张提供了经验。湊湊还可以打破呷哺在南方经营困难的瓶颈,从上海湊湊开业以来每天排长队就可见一斑。

湊湊CEO张振纬曾说过湊湊的愿景:“湊湊火锅计划2017年分别在上海、深圳、杭州、武汉、西安等地再开20多家店。预计三年内要开到100家,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每家店平均营业额每年3千万至4千万之间,三年后必须做到40亿的销售额规模。”如果能够实现,湊湊将再造一个呷哺呷哺,甚至发展速度超过呷哺呷哺。

三、扩大呷哺外卖业务

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传统产业,其中对餐饮业影响最明显的是外卖的兴起。根据美团点评今年5月份发布的《消费新升级,餐饮新主场: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2016年全国餐饮行业的增速为10%,但互联网餐饮的增长却高达300%。报告显示,2016年外卖行业总体交易额超过1500亿,占餐饮业总体交易额的4%,增速迅猛。到2018年,外卖交易额有望占据餐饮行业总体的10%。而每10个中国人中即有3个是外卖用户,有近一半的用户每周叫外卖超过3次。外卖已经成为继做饭和堂食之后国人的第三种常规就餐方式。

不同于互联网对零售、出行、传媒等传统行业的颠覆,外卖对餐饮业更多的是促进而不是颠覆。外卖大大降低了餐厅对线下客观条件的依赖度,餐厅的位置、门店面积的大小、服务人员的多寡以及用餐排队拥挤等压力会得到缓解。2016年外卖行业入驻的商家数量累计为245万,有近四成的餐饮商家与外卖平台进行合作。

小吃、快餐等餐饮品类非常适宜外卖,而呷哺呷哺所在的火锅外卖相对有一定难度。真功夫、肯德基等快餐用餐方便,很容易打包配送。海底捞、呷哺火锅需要锅具、汤底、很多份菜品,用餐程序比较繁琐,不如直接到店里用餐方便。所以,我们可以从大众点评看到,真功夫这样的中式快餐几乎每家店铺都开了外卖业务,单品月销量动辄几百份;而海底捞尽管好评度极高,但点外卖的人很少,外送业务总体上不温不火。而海底捞旗下的U鼎冒菜的外卖业务占到一半以上,可见火锅改造为冒菜和麻辣烫形式更适合外卖,但客户如果在意自助涮火锅的用餐体验,就不太容易改造。所以,外卖对海底捞这样的火锅来说,始终有一定难度。

作为快餐式小火锅,呷哺呷哺相对海底捞而言,就餐程序更加轻量化一些,外卖业务发展虽不如小吃快餐,但比传统的大火锅要好一些。在外送方面,呷哺呷哺主要做火锅外送,但是通过呷哺呷哺做的调查,30%以上的顾客也会从呷哺呷哺购买生鲜产品。呷哺呷哺外卖门店中最火爆的产品是2元钱每包的经典麻酱,单店月销售量一般在1000-2000份,可谓爆款。此外,呷哺呷哺外卖的牛羊肉、蔬菜等菜品也非常实惠而且干净、质量好,所以难怪有人直接从呷哺呷哺购买生鲜。根据呷哺呷哺CFO赵怡的说法,呷哺呷哺现在是火锅外送市场最大之一,外送业务其占母店销售额13%左右,而且缓解了餐厅的压力。

图片

呷哺呷哺外卖业务总体上达到了预期,但由于火锅外卖天然的不便,对其也不宜抱太高期待,外卖业务不太可能占据很高比例。

四、推出火锅调料业务

201610月,呷哺呷哺公司和董事长贺光启个人共同成立调料业务合资公司,以从事研制、开发、生产及销售汤底、蘸料、调味酱产品及多种复合调味料,以及面向中高端客户的精美包装限量版产品等调料产品,目前已经研发11款调料产品,产品还在试售期。

呷哺呷哺成立独立调料公司的逻辑似乎很自然。呷哺呷哺餐厅目前的麻酱非常受客户欢迎,也是贺光启创业之初试验数万遍才得以成功。如前所述,呷哺呷哺外卖最流行的爆款居然是2元一包的麻酱蘸料,可见呷哺呷哺麻酱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呷哺呷哺有生产调料的经验和产能,并且2019年后预计有上千家呷哺呷哺餐厅和外卖通道,可以作为销售调料的线下渠道。应该说,呷哺呷哺做调料有自己的优势。

但是,火锅调料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呷哺呷哺的产品并没有实现明显的差异化。呷哺呷哺的火锅调料定位在中高端,定价甚至高于高端品牌海底捞,这与呷哺呷哺自身的中低端快餐火锅品牌印象不是太匹配。

海底捞已经将自己的火锅调料业务独立出来,颐海国际已经在香港实现上市。颐海的调料使用的是海底捞的品牌,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目前10亿营收,其中60%依然依赖海底捞及其关联公司,只有4亿营收来自第三方。颐海是高端火锅底料的领导者,也会是呷哺未来调料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客观地说,呷哺呷哺的品牌力跟海底捞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对调料业务不必报太高期待。从呷哺呷哺调料试运营情况看,结果还不能说太理想,客户对2元的麻酱很感兴趣,但对定价15-20元的其他呷哺呷哺调料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当然,呷哺呷哺公司对调料业务的初期投入只有600万美元,哪怕完全失败,也对呷哺呷哺基本面影响不大,当然我们希望调料业务能够成功。 

图片

图片

综上,对近一年呷哺呷哺基本面新的变化,我们总结如下:

1.呷哺呷哺对餐厅实行的2.0升级改造,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有利于提高呷哺呷哺品牌形象和顾客体验,提高客单价和利润率,从而促进内生增长。

2.推出的中高端品牌湊湊独特而富有魅力,以良好的社交氛围,精致的设计,特色的中高端菜品取胜,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有可能再造一个呷哺呷哺,而且和现有的呷哺呷哺业务有很大协同效应。

3.呷哺呷哺在南方的业务没有太大起色,但餐厅的升级和湊湊的推出有利于在南方的扩张。原呷哺呷哺品牌应进一步巩固北方市场。

4.呷哺呷哺外卖业务运作良好,已经占到外卖门店业务10%以上,但由于火锅外卖的天然不方便的特性,最终不会占门店业务特别大的比例。

5.呷哺呷哺新推出的火锅调料零售业务,有一定优势,但特色不明显,面临激烈的竞争,还需进一步观察。

总体而言,一年多来,呷哺呷哺业务大幅度向好,并建立了新的发展优势。股价虽然翻了一倍有余,已不如2016年初的显著低估和有吸引力,但实际上和内在价值差距没那么大,依然合理。

呷哺呷哺是一家非常优秀的餐饮企业,股价也没有极度高估,我们会继续长期持有,并且按既定策略持续关注和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