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根线,如壶之精魂...

 隐遁B 2021-11-22

腰线圆壶是在圆壶的基础上,壶腰加束线而名,是不断被效仿和演绎的传统经典器型。圆器讲究珠圆玉润、比例协调,再加束线,更隽永耐看。

作家徐风再《一壶乾坤》中曾这样描写这根腰线:

这一根线条,如壶之魂魄,若妙曼精灵,乃九命一悬,它不可虚浮,亦不可僵滞,它是虚之实、实之虚,是隐逸的游走,是诗思的微吟,是幽深的佳境,是静穆的天籁。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10把最牛的腰线圆壶,看看这根腰线是如何“画龙点睛”的。

Image

顾景舟制五头高腰线提梁茶具套组

此壶造型光素简洁,古意盎然,具备典型的民末风格,传统而不失时代气息,这与顾景舟先生师古不泥,把创新融于传统的一贯坚持密不可分。盖内钤阳文篆书“顾景舟”方印,壶底阳文篆书“荆南山樵”方印,为顾老早期作品,保存至今,仍能完好如初,极为可贵。

Image

▲清初·陈砺成 线圆壶

壶身用两泥片合成扁球状,口部与半球状盖相切,壶底简洁,设足圈,宝珠钮与盖浑然一体,整个壶在扁圆中求韵味。壶流自壶腹延伸自然,把高挑圆润,与流对应称势。中置一腰带线将全壶提携神韵,变化中求统一,以达完美。底刻“露凝萱草润色借茸香清砺成”,并落二字阳文篆书印款“砺成”。

Image
▲清初·陈砺成 线圆壶

壶作线圆式,为汪宝根代表器型,朱泥砂胎甚为罕见。此壶包浆润泽,胎骨坚致而色艳欲滴,壶身由泥片上下对合,腹中接痕以腰线修饰,提携神韵。流口内敛,圈把浑圆盖内钤“汪”、“宝根”方印,底钤“铁画轩制”篆书方印。壶身上部一周镌刻诗文,书法精妙,镌刻老辣,内容出自南北朝诗人陆凯所作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Image
民国 俞国良制墨绿线圆壶

壶身用两泥片上下合制成扁球状,中置圆角腰带方线,既敷压泥痕,又提契神韵。矮颈,壶口与半球状盖相切,桥纽与盖浑然一体。一弯流,自腰线上部自然伸出。壶把高挑圆润,下流垂耳,与壶流对应乘势,一捺底。

Image

明 陈用卿金钱钮腰线大宫灯壶

此作为乌泥胎质,呈深紫褐色,胎质坚密,孕厚自然,发黯然之光,让人有着一种庄重、质朴的视觉感触。黑褐色的壶体上隐约可见紫砂的独特颗粒,犹如夜晚美丽的星空,令人不禁浮想连连。壶体为宫灯式,造型端庄典雅,气宇高昂,圆肩直颈,弯流与圈把搭配的相得益彰,更曾几分雄伟之气。穹盖上有宝珠形盖钮,并以金钱孔为饰,切面自然工整,于细节之中彰显作者非同寻常的制壶功力。器身一面刻有草书铭文:“山空何似见 一片闲云生”,款落用卿古一式。题铭和落款皆为草书,且斜倒向一边,刀法淋漓,勾抉之间,十分快意,风格独特,为陈用卿之鲜明特点

Image

周桂珍制双线井栏壶

此壶由砂壶经典款式“矮井栏壶”演变而来,此壶壶体呈矮桶状,腹部微微隆起并以双线缠绕,增强了整器的立体感与观赏性;短流、耳状把、嵌盖式、柱状钮。近观整器,彰显出稳重大方、精工细致、动感十足、韵味深厚、圆润敦厚、气韵深蕴的风范,是一件周桂珍大师传统器型创作的精品力作。

Image
民国 陈光明制竹节线圆壶

光素身筒上下接合,接合部位以竹节装饰。高颈,斜肩平顺,高圈足起线。壶盖圆弧饱满,以竹节围沿。把下钤“陈光明”及葫芦形“为记”印,盖内嵌小叶形花款

Image

顾景舟 朱泥线圆壶

此壶底款章“武陵逸人”,因为顾景舟先生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所制作品。此时,顾景舟先生已技艺非凡、令众多制壶人刮目相看,跻身于壶艺名家之列。此壶简洁干练,选用原矿朱泥所制,尤为珍贵。

Image

清 大亨描金线圆壶

此壶秉承大亨一贯风格,泥料细润,线条饱满充满张力,内外明针处理干净利索,一捺底尤显功力,壶身描金装饰。

Image

施小马 《腰线》

款 识:施小马制(底款)
铭 文:身:雨前活火试新茶,记取山家好风味。

[ 完 ]

您看此文用

 Image Image·Image Image

秒,欢迎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