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进电动成功过会上市后的一些思考

 理明易 2021-11-22

最近看到精进电动成功过会,于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的消息。我在10年前就访问过他们在北京的研发办事处,此时为其贺喜之余,也有一些想法与诸位分享。

精进电动的业务模式,是为新能源车提供核心的动力系统,包括负责控制电机的逆变器,大功率充电器和在高低压之间变换的DCDC变换器,以及系统总成,变速箱和电池方案。动力系统加电池是任何新能源车成本的核心,如果是内饰不太豪华的低配电动车,动力加电池系统可以占到全车成本的1/3甚至更高。

这个业务模式,在精进电动08年创立时可能属于国内领先,然而在美国,这个业务模式早已有之,然而最终证明此路不通。

我曾经在2010年时加入美国一支发展电动车的力量–Enova Systems,这家公司前身成立于1976年,当时的名称是US Electric Car (美国电动车),从这个名字可以知道这家公司在业界的历史之久。然而虽然曾经叫美国电动车,但是公司的业务模式是和精进电动一样,研发整体的动力系统来销售给终端的车厂。

在我加入的时候,这个公司满打满算只有不到50个人,工程师不到一半,但是可以做所有类型的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串联混动,并联混动,后来还能做燃料电池车。而且除了电池和电机采购自其他公司以外,所有的机电系统都是自己研发的,包括电驱动,充电,仪表,整车控制,线束,整车集成。

图片

我2011年离开Enova时和我们做的电动货车合影

当然,Enova公司因为有其历史的传承,所以可以靠很少的人就做多种很复杂的电动车系统,但是从另一侧面,读者可以想象其实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并非特别难,是加以时间,资金投入和找到合适的人就可以做好的。从特斯拉2013年ModelS跑车获得巨大商业成功以后,美国几家对开发电驱动有经验而硕果仅存的公司,例如US hybrid, AC propulsion, Quantum, UQM等公司也曾经一度进入投资人的视线。在电动车行业大发展的今天,这些做电驱动的公司虽然曾经有很好的产品,然而或者早早破产,或者苟延残喘,或者低价被人收购,并没有任何一家在今天能够做大到接近传统汽车Tier1供应商的程度(例如博世,大陆),这其中又是为何呢?

其实质的问题,是在于电驱动和传统汽油发动机在商业上的一些区别。

  1.  电驱动的整体研发,比起汽油发动机的整体方案要简单很多。电力电子是可以以理论来决定设计,硬件加软件的仿真与实际结果差距不大,测试验证相对简单很多;而汽油发动机更多需要实证的工程开发,工作循环和寿命测试要多几个数量级。又加上发动机需要大量昂贵模具开发,大量Tier2公司子系统的支持,整体难度非同一般。因此车厂自己做发动机设计难度很大,一般以向巨型Tier1采购为主(以波音的规模实力,航发也要拜托GE,PrattWhiteney等公司来做),中国车厂多数在中高端汽油发动机上仍然无法自主掌握。

  2. 电驱动和电池占电动车整车成本的比例,又显著高于发动机占传统车成本的比例。传统车因为要加上变速箱,发电机,各种泵等一系列设备,这些设备又来自各家Tier1或Tier2, 要完全自行设计生产这些设备,这笔帐算不来。然而电动车如果去掉电驱动和电池,剩下的部分已经很少了。因此,有远见的车厂如果要大规模生产电动车,必然会走自行设计和生产电驱动的途径,不会采购电驱动公司的产品,否则成本就无法竞争。比如比亚迪就是这样的做法。国外如通用,福特,特斯拉,丰田等莫不如此。(电池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有规模经济的问题,因此宁德时代等电池公司的业务会随规模增大而更具竞争力,但电驱动的成本未必随规模增加而好转)。

    当然,电驱动公司如果想到股市上来圈钱,而抢先用低价销售扩大市场的策略(所谓互联网思维),也是无可厚非而符合中国国情的。因此精进电动为求生存,从财务统计来看,其毛利已经低至5-6%的水平,过去三年累亏超4亿元,扣非后净亏损超6.5亿元。在美国,这样的公司无法上市,电驱动或者类似的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经济不同,即使获得资金扩大了运营,然而无法借此获得独占市场的优势。

    图片

  3. 国内新能源电驱动市场早已杀成红海,并非能力都很强,实在是“借鉴”的水平很高。部分电驱系统只要打开壳子,全部BOM都肉眼可见,反向抄袭的难度不大。因此即使做出了原创产品,在抄袭的产品出来以后,几乎唯一的应对之法就是降价,因此精进电动的商用车电驱动系统单价已从2017年的21893.14元/套下降至2019年的14276.35元/套,单价下降34.79%。而且,因为对于零部件的成本没有定价的话语权,2019年商用车电驱动系统的单位成本同比上升24.47%,进一步挤压公司的利润空间。

    在全球范围内普遍的情况,是对于电驱动这样的市场,其终端车厂客户随着自身研发能力的提高,其要求电驱动的成本越来越低(否则就自己研发而不用采购了),而电驱动所用芯片等零部件的价格越来越高(因为近年来的芯片和原材料短缺),那么这样实在不能说是好的生意,而且短期内难以改善。 

此次精进电动IPO拟募资20亿元,计划投向中高端电驱动系统研发设计、工艺开发及试验中心升级等项目。其中5亿元要投向菏泽“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产业化升级改造项目”。一边是产能利用率低下(2017-2019年,精进电动乘用车电驱动系统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1.73%、53.26%、31.72%),一边还要再继续扩产,原有的产能精进电动已经无法完全消化,进一步增加产能无疑会造成更多的设备闲置,而且设备的闲置意味着比较高昂的折旧费用,这会增加公司的经营负担,导致亏损扩大。

虽然,高端电驱动仍然有相当门槛(例如特斯拉的设计,作者有深度参与,可见本公众号前文),然而高端设计并不需要上市资金才能研发,其关键是人,和合适的合作伙伴。

精进电动现在虽然亏损很大,仍然有很多条路可以走,比如干脆寻求被车厂收购,我相信有很多车厂仍然很有兴趣(而上市后因为收购所需资金要大得多,难度更大),又比如上市后可以寻求与IGBT模块生产商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深度合作和兼并以降低成本,又比如开拓海外市场(14276.35元/套比海外的供应商要低得太多),又比如针对一些特殊市场做定制化产品,如物流车,清扫车,消防车,等等,甚至挂靠到军工口,做混合动力坦克都是可能的方向。

部分原始数据来自 爱集微 《【IPO价值观】产能利用率和毛利率双低,精进电动持续亏损何以为继?》一文,在此表示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