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病辨证 1.气虚证以全身功能活动低下为主要特征。气虚可导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阴挺等。气虚证常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缓弱”。气虚证与脾虚证有一定联系,但在证候上有所区别。 2.气滞证是以全身或局部的气机不畅与阻滞为主要特征。气滞可引起月经后期、痛经、经行乳房胀痛、子肿、难产、缺乳、癥瘕等。气滞证常见“胸闷不舒,小腹胀痛,脉弦”。气滞证与肝郁证有一定联系,但在证候上也有所区别。 3.气逆证气滞证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气逆证,引起妊娠恶阻等。在气滞证的基础上,兼见咳逆喘息,或恶心呕吐,或头晕胀痛等症。 4.气陷证气虚证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气陷证,导致崩漏、阴挺等。在气虚证的基础上,兼有头晕目眩、小腹空坠等症。 (二)血病辨证 1.血虚证以血虚不荣、全身虚弱为主要特征。血虚可导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动不安、胎萎不长、产后腹痛、不孕症等。血虚证常见“头晕眼花,心悸少寐,皮肤不润,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2.血瘀证血瘀可引起崩漏、闭经、痛经、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胞衣不下、癥瘕等。血瘀证常见“刺痛拒按,痛有定处,腹内积块,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或弦涩”。 3.血热证血热可导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等。血热证常见“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4.血寒证血寒可引起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闭经、胞衣不下、不孕症、癥瘕等。血寒证常见“小腹绞痛或冷痛、得温痛减,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