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坐虎针龙 孙思邈有一头毛驴,他平时到深山采药或到远处为群众治病时,就赶上这头 毛驴为他驮载药囊、药材等;他走乏了就骑上毛驴代步。他非常喜欢这头毛驴,一时也离不了它。 有一年夏天,他同他的徒弟赶着这头毛驴到离家乡不远的五台山去采集药材。他们来到一处山谷口,发现药材很多,就将毛驴拴到树上,然后走进山沟采药材去了。 他们走了不大一会儿,忽然一只猛虎大吼一声,从松林里跑了出来,直扑毛驴,用两只前爪将毛驴压倒在地,张开血盆大口,吃掉了这头毛驴。 当孙思邈和他的徒弟闻声赶来时,老虎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只见地上血肉模糊,剩下一大堆横七竖八的驴骨头。这头毛驴被虎吃掉了,采集的药材如何运回去呢?今后采药、出诊又该怎么办呢?孙思邈看到这情景,非常生气。 说来奇怪,那只吃了毛驴的老虎走了没多大工夫,又慢慢地走了回来。他立在了孙思邈的面前,垂下了头,眼中流露出哀求的神色,口角流着鲜血,温顺的简直就像只猫。 孙思邈详细观察了一会儿,看出这只老虎已经有了伤病,是前来找他治疗的。这只老虎吃掉了他的毛驴,孙思邈很生气,便不理睬它,转过身向远处走去。可是这只老虎也跟着他走,眼里流着泪水,看样子喉咙疼得实在难以忍受了。 孙思邈看见老虎有悔过的样子,便叫徒弟去看看虎口里有什么毛病。徒弟走到老虎眼前,将医铃放入虎口,把虎嘴撑开,定睛一看,原来一根骨签扎在了老虎的喉壁上,鲜血不住地往外流着。孙思邈从铃口伸进去一只手,很快就把那根骨签取了出来。 老虎的伤病治好以后,孙思邈就指着老虎训斥道:“你这个作恶多端的野兽,吃掉了我的毛驴,被骨签伤了喉咙,乃是自作自受。我本不愿给你医治,但见你疼痛难忍,且有悔过之意,才给你治好了病。你现在快走吧!” 老虎走去不远,又返回来走到孙思邈的面前卧了下来,做出让孙思邈乘骑的姿势。 孙思邈与徒弟看见老虎的表情,想了一会儿也就明白了。徒弟对老虎说:“你若是愿意代替毛驴为我师父驮药的话,就把头点三下。”他刚说完,老虎果真点了三下头。于是,徒弟便将采集的药材搭在老虎背上。老虎这时看了看孙思邈,还是不走。徒弟又对它说:“你难道还要把我师父一起驮上吗?”老虎听后又点了三下头。孙思邈见老虎执意要驮他,就骑在老虎的背上。这时老虎才站立起来,迈步向前赶路了。从此以后,这只老虎就经常给孙思邈驮载药囊、药材,还让他骑在背上到各地给人们看病。他们师徒有时在深山老林里遇见了盗匪、猛兽,由于有这只老虎跟着,盗匪、猛兽也不敢前来伤害他们。 现在,陕西耀县药王山上还有一块地方叫“聚虎坪”,相传就是孙思邈救这只老虎的地方。后来人们给孙思邈塑像时,总要塑一只老虎踞在孙思邈身边,也就是这个原因。 坐虎”的来源 “药王”孙思邈有一次进山治病时被一只猛虎挡住了去路。当时他要逃跑已经来不及了,想拿起挑草药的扁担搏斗怕又不是猛虎的对手。可是这只虎并不追扑他,只是俯伏在地上张开大口,眼里露出哀求的神色,并不住地向孙思邈点头。孙思邈十分惊奇,走近细看,只见老虎喉咙口横着一根白色的东西。这时老虎露出哀求地眼神,孙思邈再走近仔细地一看,原来是一根很大的兽骨卡住了老虎的喉咙。他想为老虎掏出兽骨,却又怕虎性发作咬断他的手臂。忽然他想起药担子上有只铜圈,就取来放进虎口撑住上下颚,叫老虎衔着,自己伸手从铜圈中取出兽骨并为老虎的伤处敷上药物,然后再取出铜圈。老虎连连摇尾点头,似乎表示感谢。 此后,外出行医的郎中纷纷将铜圈作为行医的标志,表示自己是能医龙治虎的药王弟子;更因为孙思逸用这只铜圈救了老虎而没被吃掉,郎中便把它作为自己行医的护身符了。 “针龙”的来源 话说一天大雨骤降,药王掬起一捧屋檐之水,看了看,嗅了嗅,随口说,此降水之龙生病了。不一会儿,见一老者前来求医。药王为他诊脉,便知他是龙,让他现出原形,才为他诊病。 药王随后配了一桶药,良药苦口,可龙觉得难以下咽,药王数落了它几句,龙便很不高兴,嘴巴轻轻一吹,起了一股风,差点把药桶吹翻。药王见这家伙野性不小,怕它闯出祸来,悄悄用银针对准龙角旁一个穴位,迅速扎了下去。龙疼的大叫,但是一点力气都没有。 药王又取出一根针,在龙眼前晃了晃,让它快把药喝了,否则还要扎。然后,骑在龙脖子上,抓住龙角,将龙头按在桶里喝药。 龙喝完药后,便舒畅了很多。对着药王连连道谢,以示感激。 “坐虎针龙”历经千年,这些神奇的故事仍然脍炙人口。直到今日,各地宫观中供奉药王孙思邈,大多取“坐虎针龙”之态。道教药王崇拜代表中国民间防治疾病、追求健康的美好理想,同时也寄托了民众对历代名医的纪念和崇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