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十恶不赦”,也要万般敬重?

 胡之杨 2021-11-22

赵姬,

这个中国历史上独特存在的女人,

在赵政眼里已是“为母不尊”“十恶不赦”,

为何,

最终让秦皇冰释前嫌,

并万般敬重

她是神?她是仙?

她是万物之灵的存在?

都不是。

而恰恰因为她是女人,

她是人类之祖的母亲。

“罪行滔天,突破底线”

作为太后,她的所作所为显然突破秦皇的底线,赵政也终于忍无可忍将其一怒之下赶出甘泉宫。

但是,朝中大臣为大秦前途计,极力相劝,有的甚至不惜舍弃生命劝谏,但统统被秦皇一概否决。

这其中包括他的仲父吕不韦,在他流放临走之时仍念念不忘,拼尽最后一力。

但秦皇就是秦皇,依然毫不松口。

“茅焦出现,皇旨反转”

最后茅焦的出现改变了秦皇的看法。

茅焦以囚禁母亲不孝、无法让人信服为由进行讽谏,促使秦皇茅塞顿开。

实际上,此种说法有不妥之处。

从秦皇统一六国的谋略作为来看,他是一个相当全面、相当精明的人,既有大智慧又有小算计;既博览群书,又活学活用。

他之所以执意囚禁母亲,惹起群臣起谏,最后又迎回母亲,有为人之子的良心发现,也有洗清洗白自己,进而塑造大度、隐忍、道德高洁、孝行天下的帝王形象之嫌。

评价秦皇,评价他的言行,除了立足当时社会环境之外,还应考虑他自身的境界和能力。对于个别杰出的非常之人必须跳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以非常之眼看待。

秦始皇就是这样,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想超过“三皇五帝”,且让子孙后代世世代代将帝位传下去,他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自信精神决定了他的恢弘气度和睥睨一切。

“评说历史,因人而'’鉴”

有人说,迎回太后是为了平衡后宫势力,这是没有深入研究秦皇的心理作出的判断,试想以秦皇的自信能担心后宫失火?会惧怕楚系一枝独大?从秦皇灭六国不杀遗族并允许保留其宗庙来看,他是绝对自信的一个人,所以他迎回太后绝非为了平衡后宫势力,他连六国的遗族报复都不忌惮,他还担心一区区女人?唯一的解释就是良心发现和树立个人皇威、利于统一六国的需要。

“母爱之威,滴水穿石”

母爱是本源之爱,是阳光之爱,尤其对赵政来说,他最无助最幼稚最无力最恐惧的童年是和母亲一起度过的,在这种情景下建立的感情无法用语言形容他的坚固和深邃。

赵政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皇帝。

这些,他怎能忘记?

所以,对任何人而言,孝道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她是一切一切的根。不管母亲犯了多大的错,囚禁母亲都在基本道义上都是讲不过去的。

母爱的力量不仅表现于她的坚韧与博大,还表现于逆之而丧的颠覆性反作用。丧失孝道无异于弑君之罪,会遭众叛亲离。秦皇如果不迎回母亲,有损个人德义仁厚的完美形象;如果不迎回母亲,可能为六国合纵抗秦留下口实;如果不迎回母亲,他的良心会被深深的谴责;如果不迎回母亲,会让群臣非议,君臣疏远;如果不迎回母亲,就会引起群臣效尤,朝纲紊乱;如果不迎回母亲,自己就少了份根本底气。这些,秦始皇不会想不到,茅焦的出现不过是秦始皇等待的一个火候罢了。

声明:图片系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文中思想仅表个人观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