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PP反诈软件:到底是谁骗走了你兜里的血汗钱??

 胡之杨 2021-11-22

当前,

反诈软件安装铺天盖地,

声势浩大,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也是当前最基本

最基础

最根本的办法。

或许,

对于当前的电信诈骗,

基于当前的水平,

只能如此应对。

那么,
为什么那么多人上当呢?

都是哪些人呢?

侥幸的人,有人说。

这是很概括的说法,

因为几乎一切的上当受骗,

几乎所有的安全事故,

都于此有关,

所以,
侥幸当之无愧背了一个硕大的

理所当然的“黑锅”。

投机取巧的人。

有的人好逸恶劳,

不喜欢劳作,

喜欢守株待兔,

喜欢天降馅饼,

相比起艰辛的劳动,

这种人往往更容易相信别人,
尤其容易相信周围的人,

他们醉心于喜欢听那些一夜暴富

和侥幸暴富的故事,

因为他们实在不愿意施展肢体,
通过劳动致富,

发现天赐“陷饼”,

自然如蚁附膻。

盲目自信的人。

当下,

天地之间充斥的书法家和画家,

铺天盖地,很多,很多,

乡间也不少。

论真实水平,

实在不敢恭维,

但他们敢于恭维自己,

骨子里高度自信,

认为自己己是高手,

水平已属上乘,

造诣己超或远超界内名家名人,

但苦于没有关系举荐,

没有财团运作,

加上本身不会包装吹嘘,

自叹为遗落尘世间的珍珠,

日夜梦想着成名的机会,

当类似电信诈骗出现的时候,

他们便惊呼:机会来了———

一展宏图之才的机会来了!

一吐扬眉之气的机会来了!

一雪被耻被鄙被辱的机会来了!

于是上当受骗,
就理所当然和

毫无防线了。

生活所迫的人。

有的人受生活所迫,

现实中不但找工作很难,

找到工作赚钱更难,
受疫情影响,
搞个体创业更是难上加难,

一不小心可能全盘皆输。

于是,

碰到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便全然失去理智和冷静,

不顾一切的盲目投资。

结果呢?

可想而知。

怀有讨好奉迎心理的人。

有的以领导的名义,

有的以孩子班主任的名义,

行使诈骗。

当事人看到这些电信“邀约”,

心中乍喜,正中下怀,

平时找机会表达还找不着呢?

“此时不表何时表?”

此种情况,

又不便于核实身份及真假,

于是冒然和欣然打款,

致上当受骗。

“记吃不记打”的人。

有的人就是记吃不记打,

吃过亏,

上过当,

当再骗他时,

他仍然上当。

记得有个骗子说过,
不少人明明知道卖狗屁膏药是骗人的,

他还是相信,

他还是上当,

让人匪夷所思。

情感落寞的人。

有的人恋爱婚姻不顺,

内心痛苦不堪,

尤其是女同志
尤其是早期,

几乎走不出来。

这个时期

是极端危险的窗口期,

内心渴望关怀和温暖。

有些骗子就死死的抓住了这些,

瞄准软肋,

精准发力,

一举成功。

对于这些人来说,一句温暖的话,

能激起她心中的千层浪花。

为了达成目标,

原则之外的事,

你让她干啥她干啥,

让她打点款

又算什么呢?

当然,还有未成年的孩子,

心智嫩,阅历浅,

判断力和自控力差,

知道父母的账号密码后,

被骗打款上当。

还有反应迟钝、身体不好

追求长寿、减少病痛的善良老人,

受保证保健长寿承诺的巨大诱惑,

纷纷上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