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读写成为生命行走的方式

 一棵树2021 2021-11-22

    
    
在我看来,读书是自己与他人的无声切磋,心灵对话;写作是自己与自己的独白。无论何种方式,都可以视做自我精神生命的发展。

人行走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上,在维持物质生命个体的基础上,恐怕得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充盈而有力量。只有如此,才不会让自己成为丢了魂灵的躯壳,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行尸走肉。

精神世界充盈有力,我们看待这个客观存在的世界才会多彩和充满温情,才会乐观、坚强得面对困厄的生活逆境,期待这样一种理想的生活:理性和浪漫并存,神圣与荒诞交织。甚至于,我们因此能够比较正确的对待自我、他人、自然、社会。
由此看来,阅读与写作对于心灵涵养抑或心灵重建有多么重要。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读得深刻与肤浅,都可以表现在他的神态中,谈吐中,思辩中,即所谓“吟咏叹息之气”。我对这点深信不疑。

时间追溯到2015年,在此之前,我的阅读基本是处于年阅读量10本左右,而且种类单一,以小说为主,这种状况直到2015年才有了变化。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成为汪昌兵名校长工作室的学员,工作室的第一次工作例会上,汪校长向每位学员赠送好书:《红楼梦》、《教育的勇气》……有些书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在教育前辈的侃侃而谈中,我顿觉自己就是一菜鸟,一井底之蛙,羞赧之情难以言表。

既然有书,就读吧。读消遣类的书,不觉时间匆匆流逝;读专业类的书,那真的需要耐下性子,如春蚕嚼叶,一点一毫去参透。即使困乏不已,掩卷思得一二,便着实满足。这种精神上的愉悦,胜过身着名牌服饰,赛过品尝珍馐佳肴,精神上的满足指数相当高阿。

现在看来,阅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我自己读,也动员孩子和爱人一起读。没有书香的家庭是可悲的。过去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所强调的无非是精神传承的必要途经——读书的重要性。
对于孩子的阅读,在其五年级之前,我基本上不加丝毫干预。她读书的品类,读书的时长,读书的方法,读书与写作的结合,我没有任何要求。很幸运的是,孩子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习惯了有书陪伴的日子。但进入到五年级,孩子学业压力加大,这个时候要强化她的阅读力了。
过去,有一种谬论:阅读就是语文学科的事情,持这种腔调的人还很多。其实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科本位领域内的语言,文字,修辞,逻辑,文学,文章,当然是重要的知识,但这些专业知识也是学好其它学科的重要条件。我是坚信,培养阅读力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我比较在意孩子阅读的效果反馈。她可以说,可以画,可以写作。对于我而言,我欣赏孩子动笔,一举多得。

就像今天,巢湖边的一次夜游,结束后孩子很兴奋。我及时鼓励他:每天一篇小记,争取暑假结束,能出一本自己的“文集”。

除了纸质阅读,这几年我也主动地参加教育行走。每年暑假七月中上旬,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衷阅读的美人相约,其乐融融。我尤其钦佩那些来自祖国西北部的老师,在极其不理想的教育环境中,坚守心中的教育理想,做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对于读书,行走,只是纯粹的喜欢。

行走,阅读,写作,这样的生活方式应当是生命的正常状态。在喧嚣,浮躁和功利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保持内心的淡然,坚守自己梦想的家园,做一个快乐的读者,知者,行者。

不为别的!仅仅因为喜欢!






                                       期待关注,期待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