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与女

 一棵树2021 2021-11-22

女孩子的成长似乎更让家长操心些,尤其是对于像我女儿一般大的孩子更让人操心。家长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孩子的学业,孩子的身体健康,人格的健全,青春期教育……
        
在我看来,无论问题多少、大小,做家长的一定要重视首次出现的问题,一定要谨慎处理,一定要重视“首次效应”。假如处理不妥的话,会留下后遗症,说不定在哪天爆发。
     
这几天浏览网页,还是会看到女孩遇难的新闻,我在为年轻生命不幸凋零而感到惋惜的同时,我也会想到:难道这些女孩毫无自我保护的意识?难道这些女孩没有甄别益友损友的价值标准?固然这些意外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但从个体成长的内在因素看,家长给孩子的第一课没有上好,没有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美国人的生命价值观中,认为生命至上,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生命遭受到威胁,那么除了生命,一切都可以牺牲。所以,当我们观赏美国大片,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片段:美国大兵齐刷刷地举手投降!反观日本影片,为了所谓的信仰,高声大喊:天皇万岁!然后以刀切腹或者饮弹自尽。
       
面对同样的生命窘境,美国人和日本人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生命。这里面固然有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的影响,其实更不容忽视的还有生命教育,而与生命成长的种种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当中发生。关于这一点,在《菊与刀》这本书中也有提及。
        
所以,把好孩子成长的第一关,家长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周三傍晚,女儿到同学家进行小组学习。我负责去接孩子。据女儿说,这位女同学是她最好的朋友,两人形影不离,亲密无间。这位同学父母都是有稳定工作,孩子妈妈还是学校家委会成员,孩子自己也很勤奋,上进,喜欢阅读,尤其是性格开朗。女儿和这样的同学交往,我很放心。结交一位好朋友,如同阅读一本好书啊!
      
手机收到了一则qq讯息,女儿用同学的手机发来的。大意是,同学希望她留下来,要继续秉烛夜谈啊!呵……印象中,这是女儿第一次跟我提出这样的要求,怎么办,我的大脑高速运转。
       
一口拒绝,以女儿的倔脾气肯定会和我起冲突,满口答应,对于女儿和家庭都不负责。比较之下,只能和她解释商量。于是出现了下面的对话……

晓同学:叔叔,晓晓可以在这过夜吗?都这么晚了!
晓:爸爸,我行吗?

我:不可以的,晚上要回家。
晓:我下来了!

我:再说,住人家的决定突然了些,叔叔阿姨家也不方便啊!
晓:好吧好吧,改天行吧?

我:再征求下妈妈的意见。
晓:噢噢噢噢噢噢!

回去的路上,女儿和我聊得很多,可以看得出来,我俩沟通的结果应该还不错!对这首次出现的问题处理得还不错。
      
其实我无非想告诉孩子:首先,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回家,尤其是女孩子要注意安全;其次,既要考虑自己的感受,也要体谅别人的感受;其三,爸爸的意见不能代替妈妈,我们家不需要专制,也可以发扬民主,播撒爱心。
        
孩子,希望你记住: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走多远,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家中那一盏灯始终为你点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