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门炮战急先锋——1956年式85毫米加农炮

 卓尔不凡36 2021-11-22

苏联陆军师在1944年装备了一种85mm加农炮,型号D-44。这种炮由卡车牵引,在二战后期属于性能不错的加农炮。

加农炮也叫“战防炮”或者“野炮”,它弹道平直,可以有效摧毁敌军坦克和防御工事。经常伴随步兵作战,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在中国军队中有很长的装备历史。解放前很多兵工厂都可以制造加农炮,大多仿制自欧洲,但普遍口径较小。中苏签署友好协议之后,苏联拟定援助中国的武器清单中,列入了口径达到85mm的D-44加农炮。

文章图片1

D-44

位于山西太原的国营247厂,领受了试制D-44的任务。选择247厂,是因为这个工厂实力雄厚。1898年诞生的“山西机器局”,是247厂的前身。民国时曾与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重庆兵工厂被称为“中国四大兵工厂”。

247厂早在1952年就已经开始有苏联专家进驻,并接受苏联技术与支援,只不过那时156个援助项目还没有启动。

1954年,247厂生产出了新中国第一门制式火炮——76.2毫米野炮(后统一改称为加农炮),为此毛主席还专门发来了嘉奖信。从此,247厂就成为新中国的加农炮生产基地,由他们来仿制D-44,也是水到渠成。

文章图片2

D-44行军和作战状态

1956年4月,仿制工作完成,新炮下线。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将其命名为“1956年式85毫米加农炮”,简称“85加”。

“85加”的仿制成功,对我军火炮生产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是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其次,建立起了完整的生产科研体系。有了这个生产班底,就为我军自行设计和生产火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文章图片3

军事博物馆内的85加

85加全重1.725吨,最大射程15公里。属于标准的师属加农炮。虽然他经常被误认为是“专业反坦克炮”,但其实85加是个“多面手”——它不但可以打坦克,还可以摧毁工事、火力点、步兵集结地等目标,实施直接火力支援。

虽然1.7吨的重量在中大口径火炮中已属较轻,但“85加”仍然需要卡车来牵引,成为我军第一代摩托化行军的火炮,一个炮班8个人,包括班长和牵引车司机。

文章图片4

牵引卡车

“85加”从一诞生就开始大规模生产并装备部队,从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它始终是我军加农炮的主力,更是反坦克炮兵的中坚力量。1959年,“85加”的生产计划为全年500门,到了1963年全军共拥有85加2300余门。

1958年,“85加”在金门炮战中首次参战。

其实在参加金门炮战的各型火炮中,“85加”的性能并不拔尖。它威力居中,射程也刚刚够用,和重炮比起来,似乎在跨海炮战中没什么优势。

文章图片5

指挥员选择85加出征,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独门秘笈”。


打得准

85加是直瞄射击,而且瞄准镜设计得还非常出色。炮手们发现,在实战中85加直瞄精度远远高于同时期其他火炮。在提前测好距离的情况下,对敌人工事基本上是一炮报销一个。

文章图片6

利于隐蔽

加农炮的炮管仰角通常不超过45度,85加的最高射角是35度,炮管大部分时间几乎和地面平行。这个特点让85加的火线高度非常低,利于隐蔽。金门炮战我军的战术是突然开火,攻其不备,因此隐蔽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战术指标。

文章图片7

射速快

为了满足对反坦克作战的需求,85加在设计之初就比较追求高射速,它的炮闩为“立楔式”半自动炮闩。首发装填后,可以自动关闩、开闩、抽出药筒,战斗射速较高,最高可以达到每分钟20发。而同时期我军122毫米以上火炮,每分钟只能发射不超过3.5发,威力巨大的160迫击炮最大射速也仅达到每分钟1.8发。

文章图片8

鉴于85加这些优势,我军在炮战之前将多个85加炮兵营埋伏在了大嶝岛。在开战前,我军经过周密侦查,将敌方的指挥所、码头、机场等固定目标的坐标、距离等都侦测完毕。

炮击金门时,在整个厦门地区我军一共部署了8.5万兵力和总数高达31个营的炮兵,有重炮380门,高射炮146门。

1958年8月23日,在海岸线绵延200多公里的两个炮群,数百门的火炮全部准备完毕,只等开炮命令。

下午5:30,厦门云顶岩指挥所下达了开火命令。瞬间万炮齐鸣,各种口径大炮开始了怒吼。

文章图片9

我军第一轮炮击就摧毁了金门岛上敌人的6个主要炮兵阵地,敌人只能用残余火炮零星还击,丧失了大规模反击的能力。

85加在炮战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性和直瞄射击的特点,他们白天对金门的机场、码头进行测距,夜间突然开火,用游击扰敌的战术使敌人飞机不敢起飞、舰艇无法进港,起到了重炮不能发挥的作用。

不过,由于85加射程较近,因此只能抵近前沿部署,这就给敌人火炮的反扑提供了可乘之机。

1958年9月中旬,国民党军处心积虑报复,想要清除威胁港口和机场的我军85炮阵地。他们集中了几十门火炮,上千发炮弹,对我军前沿炮兵阵地进行了连续半个小时的突然袭击。

文章图片10

虽然我军预先已经构筑了比较坚固的工事,但在敌方155毫米重炮的轰击下,很多工事的钢板顶盖都被炸弯,85加部队受到了部分损失。

据一位参战排长回忆,曾经有一发敌人的炮弹,从阵地射击口钻入爆炸,班长和副班长当场牺牲。还有一发炮弹击中了弹药室,造成炮位上近百枚炮弹爆燃。由于敌人对85加的抵近射击非常头疼,因此对85加阵地的报复也更加凶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前沿加农炮阵地平均每平米落弹36发。

金门炮战之后,85加还参加了1969年珍宝岛作战。战斗中85加利用树林作掩护,抵近对苏军坦克装甲车射击,有效支援了岛上步兵的战斗。不过,珍宝岛一战也引起我军极大的震动——“85加”在战斗距离内,已经无法击穿T62的正面装甲。此时我军反坦克能力开始承受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新一代火炮。

文章图片11

1972年,85加开始进入停产阶段,产量逐年减少。70年代后期,随着73式100毫米低膛压滑膛炮和86式100毫米高膛压滑膛炮的装备,以及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陆续服役,“85加”逐渐从一线部队退役。退下来的85加,仍然被编入地方守备师和民兵预备役中继续服役。

“85加”虽然在70年代中期就已经不是我军的主要反坦克主战兵器,但作为“多面手”,它在79年南疆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部分战例较多,后续会专门撰文,敬请期待。

文章图片12

厦门警备区的85加

247厂档案记载:从1956年4月开始,85mm加农炮一共生产11780门,援助国外1820门


军工档案:曾援助两国40万支56冲锋枪,此时我军尚未全部换装

“56式”初入美国受追捧,为适应市场多次魔改,94年戛然而止

苏联送近2万张图纸到昆明,16个月后国产机枪定型,成火力中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