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身边的长辈们聊天,了解到村委会已经下发通知,要求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不少长辈委托我帮忙代缴,在帮他们缴费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农民朋友,在缴纳居民养老保险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这4大误区,我建议农民朋友们都看看,不然将会影响到你将来的养老金水平。 农民缴纳养老保险,经常会犯这4大错误,看看你中招了吗? 第一,缴费档次不能更改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按年分档次缴费的,不少农民朋友错误地认为缴费档次一旦确定,便不能随便更改,如果后期想要提高缴费标准,之前几年的差额也要一次性补齐,因此很多农民不敢随意改变缴费档次。其实这完全是误读,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自由选择,并且缴费档次“每年”都可以随意调整。 农民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是政府全额补贴的;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式为个人账户本息余额÷计发月数(139个月),个人账户本息余额主要来自个人缴费,如果你坚信缴费档次不能改的错误理论,始终按照最低标准缴费,那么将会影响你的个人账户本息余额,将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养老金水平。 农民缴纳养老保险,经常会犯这4大错误,看看你中招了吗? 第二,到了60岁就能领钱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2009年确立的,在政策实施时已经年满60岁的,如果子女缴纳了社保费,老人可以直接领取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到退休年龄一次性补缴至15年,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但是很多人看问题只看表面,忽略了子女缴纳社保费和补缴社保这一环节,认为社保只要随便交几年,只要一到60岁就能领到养老金。这是很多人存在的社保缴费误区,其实农民想要领取养老金,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社保缴费满足15年的最低要求,二是年龄要达到60岁的最低要求。 第三,漏缴不会影响养老金 很多农民朋友比较神经大条,也没有意识到社保的重要性,经常会漏缴社保,认为漏缴对于养老金待遇没有影响,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缴费误区。其实城市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缴费,另一部分是政府补贴,如果农民漏缴导致社保缴费不满足15年的最低要求,到60岁需要一次性补缴时,补缴的年份就无法享受政府的补贴,将会导致个人账户本息余额缩水,也会直接影响到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 农民缴纳养老保险,经常会犯这4大错误,看看你中招了吗? 第四,缴费档次越低越划算 这里我们以山西省为例大致计算一下,每年缴费200元和缴费2000元的差距。每年交200元,政府补贴35元,那么15年后个人账户累计总额3525元,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3525➗139≈25.4元,加上政府补贴的基础养老金103元,每月养老金共计128.4元。一年就是1540.8元,而农民15年个人缴费总共才3000元,也就是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回本了,从第三年开始就是纯赚。 农民缴纳养老保险,经常会犯这4大错误,看看你中招了吗? 如果每年按照2000元的档次缴费,政府补贴180元,那么15年后个人账户累计总额(2000+180)*15=32700元,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32700➗139≈235.3元。加上基础养老金,你每月到手的养老金是338.3元,一年就是4059.6元,而你15年共计缴费三万元,那么回本就需要7年半左右,之后你领取到的养老金才是你赚到的。因此不少人觉得缴费越少越划算。但其实我国的养老金是终身制的,如果按照高标准缴费,只要你在世一直能按照较高的水平领取养老金,就算你没领回本就离世,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也可以退还给你,农民朋友也不会吃亏,所以缴费档次越低越划算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如果有能力最好选高标准缴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