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与秦钟姐弟临终之时,都见了他们在贾府最好的朋友最后一面,留下了几句话。 其中,见面的方式有所不同,秦可卿见王熙凤是用托梦的方式;秦钟与宝玉则是当面见着的。不过,与王熙凤、宝玉见面的其实都是魂魄(涉及虚幻,此处不评判其是否迷信),所以其实是一样的。 而他们说的话,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就来看看秦氏姐弟的临终遗言都讲了些什么,有什么异同。 01可卿遗言那天晚上王熙凤记挂护送林黛玉回扬州探父的贾琏,时至三更才“星眼微朦”,恍惚间看到秦可卿来告别,就听她说出一番话来:
看起来秦可卿也是个“金句党”,一开口就是三句至理名言,凤姐虽然没有读过书,却也“心胸大快,十分敬畏”,打问“永保无虞”之法,然后秦可卿在明确表示“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前提下,又指出了一条“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的保永全之法:
概括一下她的“保永全”方案,主要就是趁现在手里有钱,在祖坟旁边多买田舍(同时租出去),以后祭祖费用都在这里出,家塾也设在这里,而这里的租赁、祭祀、供给等等按房逐年轮流掌管。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各房成为利益共同体,不必因此争权夺利,侵吞财产;二是哪怕有罪抄家(应后事),用来祭祀的产业却是不会没收的;三是家族败落了,还可以有退路,一边务农,一边读书,还不影响祭祖。 原来她考虑的是家族的“退步之计”。 同时,这也是秦可卿的真切体会,因为她所在的东府,除了门口的石狮子外,没有一处是干净的;而她自己的死,也大半是因为无法承受与公公贾珍“爬灰”之事泄露而产生的巨大压力。 而“爬灰”本身,又岂不是荣华富贵已极而欲望失控造成的直接后果么? 02秦钟遗言书上说,当时秦钟的魂魄已经被许多鬼判给拘去了,无论他怎么求告都没用,直到宝玉这个“运旺时盛的人”来了,鬼判们才肯放他暂时回来。 秦钟十多岁的人,本来就不甘心如此早死,心里本来记挂着许多事,诸如家中无人掌管家务,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智能尚无下落等等,不过,当他见到宝玉,对这类似乎很重要的事一言未及,说的却是这几句:
说完这几句,秦钟“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核心就是八个字:立志功名,荣耀显达。
我们也并没有听秦钟说过如宝玉所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这样离经叛道的话,但从他遗言里说“见识自为高过世人”可知,也是颇不把“圣贤之言”(主要指解释圣贤之言的高头讲章)放在眼里的。 就是说,他未必像宝玉那样对仕途经济姿态决绝,但也确实有点不放在心上。 而现在,他回顾自己短暂的一生,才发现,由于“交朋友”引发家塾闹剧也好,与小尼姑智能儿你侬我侬也好,都是“自误”,还是得走仕途经济之路。 只不过,后悔无及,他只能把这个经反省而得出的结论用以告诫宝玉了。 他考虑的,是个体的“进步之计”。 这里我们不讨论贾府的变迁,而放在当下,无论是国族,还是个人,秦氏姐弟(也就是作者)所给出的方案,应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以为妥否?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