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周周末 今天是2021.7.25 看资治通鉴的第318天 逐渐接近了尾声哈哈哈哈 诺,已经23本啦,还剩一本 练字的144天 学习国画的第35天,乐极总是生悲的 还是不要高兴太早 这不,今天发生一件悲剧的事情,写了好几个小时,没有保存,game over了 哭哭 就随便扯扯 最近看完了《了凡四训》这本传说中的改命神书,其实主要内容,就是积德与修身。 关于积德,了凡四训当中讲,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 意思多做有利于人的事情。 什么叫做道德,道德到底是什么?大小、分寸、是非就是道德——曾仕强教授用这六个字高度概括了道德。“道”的本义是指行走的道路,“德”的本义则是行走道路所获得的良好效果。行于正道而有所得,即为道德。 所谓的大小,分寸,是非,不外乎是做合乎时宜的事。 当然,行善积德也是技术活, 以前鲁国有法律规定,鲁国如果有人赎回被俘虏到别国的奴隶,都会得到官府赏赐的金子。子贡赎回了奴隶却没有接受官府赏赐的金子。孔子听说后很不高兴,说:“子贡做错了。一般圣人的行为,都是可以改变风俗的,还可以用来教导百姓,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现在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如果接受官府赏赐的金子就是不廉洁,那么以后谁还去赎回奴隶呢?从今以后,再也没人会从其他国家那里赎回鲁国人了。 子路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个人用自己的牛感谢子路,子路接受了。孔子高兴地说:“以后鲁国有人落水的话,一定会有人出手相救的。”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金子的做法是正确的,子路接受牛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是孔子则赞赏子路贬低子贡。要知道人们行善,不仅当时有效果,以后也会有影响;不能只看到一时的效果,还要看长远的效果;不要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要看对天下大众的影响。 关于修身,更是技术活了。 这个要画重点了 书法家柳公权之侄孙,柳玭,唐代后期,社会风气很不好,许多权贵子弟不务正业,整天是斗鸡赛马、花天酒地、仗势欺人。有的家庭,先辈为官正直,不畏强暴,很有骨气,子孙却是胡作非为,别无其他本领。 柳玭一直被众人尊敬,昭宗想让他当宰相,宦官憎恨他,被贬谪在外。这样的人都能被栽赃,更何况一般毛病多多的人呢。他的肺腑之言就是,门第越高,越使人惧怕,如果为人处事,一件事出现失误,招来的罪祸就比别人多。门第高就产生骄纵之心,家族昌盛受人妒忌,即使美好的善行,真才实学,别人也不会相信,稍微有点失误,就会受到众人指责。所以,学习更该更勤奋,行为应该更加勤勉。 当初老子留下, 老子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第一句: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释义:这句话非常深刻。说的是假如一个人非常聪明,而且能观察到问题实质,从而能够看透人心,但他又特别喜欢议论别人,评论别人,那么,这个人就离死不远了。
第二句: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释义:拥有博学强识并且有远大志向的人,身家性命往往也会遭到不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人看到的太多太深,经常会不自觉揭发别人短处和缺点。
第三句: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释义:这句话就更深奥了。讲的是作为子女,不要整天只想着自己的事,为人臣的也是一样的道理。
袁了凡在其位,谋其政,孝顺父母,做人做事,对的起自己良心,无愧于心,无悔无情。又不断进行修身,努力改过,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这么多年,就是以次方增长啊。优秀又谦虚。符合于正道。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能改变自己本性的,能一以贯之的。 这样的人,又能不改变命运吗? 最后 附上袁了凡的一段小句子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 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 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 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 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 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曾国藩把自己的书房,寓意为求阙斋,阙者缺也。盛极则衰。花盛开了,必然谢了。这是规律。 所以了凡先生,通透啊。 一枚小花花, 闲时碎碎念 心情|阅读|鸡汤|电影|牢骚 花开满园,每周更新 |
|
来自: 新用户15578685 >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