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七集 (全文共503个字,阅读需2分钟) 孔颖达《正义》上说,按郑《目录》云:“名曰《内则》者,以其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此于《别录》属《子法》。以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 之所以被称为《内则》,就是指在家族之中,家族之内,男女居室,男女之间怎么样相处。男女有别,怎么样侍奉父母,还有公婆的这些法则。 《内则》,它反映了古人修齐治平的重要思想。《大学》上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而《内则》就是齐家之法。可以把它视为古人在实践层面把伦理道德的规范贯彻于家庭,乃至于国家天下的具体仪轨。 王夫之说:“治天下者修明之以立治教,则治道之行不出于此矣。”如果治理天下的人能够把这个《内则》的道理修好了,明白了,并以此确立治国的政教,那么治道之行都不出于此。就是治国平天下的这个道理,都不出于《内则》所记载的道理。这可以说是以小见大,由此及彼。 为什么齐家就可以治国平天下呢?古人也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原因在哪里呢?因为治国平天下和齐家所需要的真诚恭敬之心,是一不是二。正是在家庭之中与父母舅姑等亲族的相处之中,培养起了一个人的真诚恭敬之心。所以之所以能够以小见大,原因就在这里。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