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史故事:金扁担

 老大姐嗨 2021-11-23

剃头匠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废纸团竟换来了富绅老财的一百两银子。

这是发生在乾隆年间的一段故事。

文章图片1

一天中午,这个剃头匠正在店铺里打瞌睡的时候,一位消瘦慈祥、说着一口苏州口音的老者来铺子里请他给理发。

由于生意冷清,又是素昧平生,百无禁忌,理发的当头,剃头匠便打开了话匣子,天南海北地向老者聊了起来。

剃头匠原为河南人氏,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十年前,为了讨口饭吃,便千里逃荒来到了这个小县城,被一位剃头的老师傅收留,一边做学徒一边学手艺。

文章图片2

老师傅无儿无女,看着这小伙踏实肯干,人又实在,百年之后便将这个小理发铺留给了他来打理。

虽然生意冷清,一天挣不了几个钱,不过日子倒也勉强过得下去。

唯一让这剃头匠窝心的,就是常常受到当地富绅财主的欺凌,特别是一个叫做剻大富的,三天两头派人来抽取这种费那种费的,理发铺挣的点钱根本落不下几个子。

无奈之下,剃头匠联合一些同样屡受欺凌的街坊邻居去告官,但是官绅勾结,反而让官府给赶了出来。

文章图片3

剃头匠又对老者说:“这不,听说这几天新来了一个县太爷,听说是当今的书画名家,还是个爱民亲民的清官,可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真想再次去县衙去申冤啊”。

听了小剃头匠的一席话,老者不觉陷入了沉思。

老者正是剃头匠说的这位新来的县令,到任才两天。

文章图片4

文中老者的画像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为了巴结和结交新来的县太爷,这个唤作剻大富的富绅,伙同其他一些老财们给县衙修了个气派的后花园,取名为南天门。

文章图片5

就在这天早上,这一伙蛀虫们还蜂拥着来到县衙,央求新来的县太爷的墨宝来装点南天门的门匾呢。

文章图片6

老者恶心地看着这些地主老财们,草草地书写了“南大门”三个大字,扔给了这个领头的剻大富,便拂袖头也不回地出了府衙。只身一人微服出访,这才邂逅了这个剃头匠,还不经意间进一步知晓了这伙恶霸富绅的罪恶行径。

文章图片7

关于文中老者的纪念邮票

理完发后,老者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对剃头匠说:“小哥可有笔墨?我想送给你一副金扁担,好吗?”剃头匠大喜,赶紧借来笔墨纸砚,但见老者信手在纸上写了个什么,又缓缓地折叠好,郑重地交给剃头匠,说:“这副金扁担价值一百两白银,请你收留妥当,不日将有人向你索购。”言罢飘然离去。

剃头匠懵懵地看着老者走远了,又打开纸张看了一下,分明就是一个“一”字啊,这是什么金扁担?!怎么这样作弄穷人呢?!他越想越气,便悻悻地把纸张揉成一团,扔在了灶台墙角。

文章图片8

老者刚回到府衙,就看到剻大富一帮人正捧着早上的题字候着他呢。

剻大富满脸堆笑地迎上来,对老者说:“大老爷啊,您老把南天门的“天”字少了一笔啊,成了南大门了,可否劳请您老给添上一笔啊,当今啊,只有您老的墨宝,才配得上这园子哟”。

文章图片9

老者装作不知,接过题字看了一下,说:“唉,确实是老夫笔误,不过既然是天门,这一笔万万不可随意添上,这样吧,我有一副金扁担,刚才留在街西头的剃头铺子里了,你们不妨去请来给添上吧。”

剻大富听了,赶紧跑到剃头匠的铺子里索要金扁担。

“什么金扁担?我这吃饭都成问题,没有什么金扁担!”剃头匠坚决的说。

剻大富气急败坏:“县太爷说刚才把金扁担留在你这里了,休的抵赖!”

原来是这样!剃头匠明白了,心想:敢情刚才理发的老者就是新来的县太爷啊,看来他还真是个向着老百姓的好官。

剃头匠的腰硬了,说:“我记起来了,金扁担是在我这里,不过你要拿走,必须付给我一百两酬银才成!”

软磨硬泡了半天,剻大富没有办法,最终悻悻地掏出一百两银子给了剃头匠,这才从灶台角落取走了一团被揉捏的皱巴巴的题字,赶到县衙后花园里,和其他几个老财们一起把“南天门”的门匾给凑齐按上了。

文章图片10

文中老者的画作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个废纸团换来一百两白银的故事逐渐在民间流传了开来。

现在问题来了:您知道这位新县令是谁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歌颂英雄。

(注:上期的历史人物:晏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