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奇案 (101) 风尘女子的身世案

 闹市孤猴 2021-11-23

“满仓儿”案:一个风尘女子身世案

  


明孝宗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北京城内,刑部典吏徐珪正坐在书桌前,将已经写好的奏章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罢奏章,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提笔在奏章末尾写下:愿斩臣头,以行臣言。
此刻,徐珪比谁都清楚这封奏章的分量。这注定是一封招来祸患的奏章,奏章中弹劾了东厂、锦衣卫和法司等多个机构。奏章呈上去后,徐珪很有可能引来祸端。可一想到世间的正义,想到事情的真相,徐珪还是毅然而决然地将奏章递了出去。
徐珪的奏章,主要针对一件后来被记录在《明史》的案件。案件要从一个风尘女子的身世说起。
影视作品中的明朝官员
被抢的风尘女子
弘治九年,北京城内的一处青楼,门口传出了嘈杂的声音。一个中年妇女带着自己的儿子等人,强行从青楼中抢走了一个叫''满仓儿''的女子。见对方人多势众,''满仓儿''的主人袁璘,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摇钱树被人掠走。
袁璘是个乐户,乐户是古代专门从事音乐、舞蹈等活动的人。他们属于''贱民'',社会地位低下。乐户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直到清朝雍正年间''乐户''制度才被废除。
描写乐户女子生活的画作
袁璘经营风月场所多年,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处理过稀奇古怪的事。袁璘原本打算送上了银两,乞求息事宁人,将被抢的''满仓儿''赎回。谁知对方号称''满仓儿''是自家的女儿,坚决不肯归还。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了商量的余地。袁璘一纸诉状告到了刑部。
刑部负责处理此案的是郎中丁哲与员外郎王爵。一般情况下,这类案件判决没有什么难度,将双方审问清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酌情处理就可。但这次不一样,这起案件后来的发展,让丁哲和王爵吃尽了苦头。
描述明朝官员审理案件的画作
丁哲和王爵提审了诉讼的双方,很快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抢人的是聂氏和她的儿子吴政,聂氏是彭城卫千户吴能的妻子。她供述了一段让人泪目的辛酸史。
聂氏和吴能育有一个女儿''满仓儿'',因为家贫,吴能计划将女儿卖给他人。一个张姓的媒婆给吴能介绍了皇亲周彧家。周彧是明宪宗周皇后的弟弟,理论上他是明孝宗的舅舅。这个人在明朝时期出过不少幺蛾子,他曾和明孝宗的小舅子张鹤龄两人聚众斗殴。皇帝的舅舅和小舅子两个皇亲国戚,明目张胆地聚众斗殴,曾经成为一时笑谈。
吴能觉得女儿能卖到大户人家,至少也能衣食无忧,他将女儿交给了张媒婆。谁料这张媒婆不安好心,将''满仓儿''卖给了一家乐户。从此,满仓儿从官宦子弟沦落成了社会地位低下的乐户女子。
在第一家乐户呆了三年后,满仓儿又被卖给了另一家乐户。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如此反复倒卖,等卖到袁璘手中时,已经是满仓儿被第三次倒卖了。新的主人袁璘,控制了满仓儿,让她做起了皮肉生意。
再后来,随着满仓儿的父亲吴能去世,满仓儿的母亲聂氏因多年未见女儿音信,开始了寻找女儿的旅程。最终顺着女儿被贩卖的路径,聂氏在歌舞场所找到了满仓儿。
乐户女子在演奏音乐
见到女儿沦落风尘,聂氏才知道上了张媒婆的当。作为一个母亲,她怎能看到女儿遭受如此的磨难。除了后悔和自责,聂氏决定带女儿脱离苦海。
而满仓儿被多次倒卖后,受尽了世家的屈辱,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在一次次的磨难面前,满仓儿早已恨透了将自己卖掉的父母。是他们让自己落入了魔窟,是他们将自己推入了火坑。满仓儿根本不愿再认这样的父母。她矢口否认和聂氏有任何关系。
带着自责和歉意的聂氏,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女儿脱离苦海。于是她带着儿子等人,强行将女儿抢回了家。
案件审理清楚后,丁哲和王爵判决满仓儿由聂氏带回家。这个判决让袁璘很不满意。在他看来,自己通过合法手段买了一个女子,经营手段也是合法的。自己并未触犯任何律条,凭什么被人无缘无故地抢夺?即便满仓儿是被人骗到乐户,那也是之前那几家乐户的事,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站在袁璘的立场,他的想法可能是对的。自以为占理的袁璘在公堂上出言不逊,结果惹怒了审理案件的丁哲和王爵。袁璘在公堂上被狠狠的打了一顿。常年从事歌舞生意的袁璘,身体原本就不是很结实,被打后连病带气,几日后就一命呜呼。从这里开始,案件从一个青楼女子的身世问题,转变为用刑过度,致人死亡的事件。
明朝官员和百姓的形象
袁璘死后,袁璘的妻子想从官府要回丈夫的尸体安葬,刑部的官员虽然装殓了袁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并不打算将袁璘的尸体交还他的家人。
袁璘的妻子为了替丈夫主持公道,将此事告到了东厂。随着东厂的介入,调查结果有了重大转折。东厂调查的真相是:真正的满仓儿确实被卖到了周彧家,涉案的''满仓儿''其实是张媒婆的妹妹。
这个青楼女子到底是谁?此事后来甚至惊动了明孝宗,在明孝宗发了多道圣旨后,才查明女子的身份及案件的真实情况。
东厂的介入
袁璘的妻子,找了东厂宦官杨鹏替丈夫做主。至于为何找东厂帮忙,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宦官杨鹏的侄子是满仓儿的''相好'',现在满仓儿被人''抢走'',杨鹏的侄子也在帮忙找回满仓儿。第二,东厂是监察机构,它原本就有监察官员的职责。刑部官员在审核案件时致人死亡,东厂介入调查也在情理之中。
明朝的''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建立。最初明成祖收买了一批建文帝身边的宦官,用来刺探情报。后来朱棣继位后,在东安门北设立了东厂,专门由宦官负责监督、监察朝廷大臣及黎民百姓。
影视作品中的东厂宦官
东厂的首领叫督主,下面设置掌刑千户、理刑百户。东厂并不全由宦官组成。它的运作方式是,宦官负责管理,厂内兵丁从锦衣卫中挑选。东厂在''理刑百户''下面设置有档头,每个档头下辖数名''番子''。这些番子专门刺探各种情报,每次番子将刺探到的情报交给档头,档头视这些情报重要性给予相应的金钱奖励。
在金钱刺激下,小到京城内的居民打架斗殴,大到官员聚众谋划,都在东厂''番子''的监控之中。东厂最大的特权之一,就是他们可以拘捕、审讯任何人,不需要任何公文。也就是说,如果东厂愿意,他们可以在任意时间,抓捕任何人进行审讯。
东厂的特权,让他们在调查事情真相时方便很多。同样,没有约束的权力也滋生出很多乱象。东厂宦官杨鹏为了帮助侄子,精心布置了一个大骗局。他指使张媒婆指认满仓儿为自己的妹妹,假称聂氏的女儿确实被卖给了周彧。
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杨鹏又指使满仓儿也按照这个说辞来应付审案的官员。恨透了父母的满仓儿,居然和这些人沆瀣一气,反过来诬陷自己的父母和之前审理案件的官员。
事情的性质现在彻底变了质,案件变成了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夺人口,被抢的苦主又被刑部的官员活活打死。按照这个调查结果,满仓儿的母亲等人,以及刑部审理案件的官员,都该被严肃处理。
事情终于闹到了当朝天子那里。明孝宗下旨让镇抚司调查。镇抚司很快就按宦官杨鹏布置的''真相''结案。初次审理案件的丁哲和王爵两人被下狱问罪。
明孝宗似乎对案件颇为重视,除了让镇抚司调查,又让法司和锦衣卫也参与调查案件。
法司和锦衣卫办案的方式非常直接。既然大家都说聂氏的女儿被卖到了周彧家,那么去周家找人出来,事情的真相不就大白天下了吗?不过,找人的队伍在周家没有找到聂氏的女儿。因为周家根本就没买过聂氏的女儿。
下了两次圣旨,调查出两个不同的结果。估计明孝宗的内心也很无奈,他又下了第三道圣旨。让府部大臣、给事以及御史再次审理案件。在明孝宗接二连三的调查下,案情终于真相大白。满仓儿确实是聂氏的女儿,也确实被多次转卖。
张媒婆、满仓儿、宦官杨鹏等人歪曲事实。谁都以为他们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可接下来,案件的判决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最开始审理及复核案件的丁哲、王爵等人,分别被发配、打板子。案件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三十多人被捕入狱。满仓儿的母亲聂氏被判打板子。
这个判决引起了满朝文武的不满,很多有正义感的官员,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徐珪,上书明孝宗要求从重处理涉案的人员和机构。徐珪在奏折中,结合''满仓儿''一案,陈述了东厂的弊端,请求废除东厂,将镇抚司的官员戍边,让锦衣卫下岗等等。

徐珪的奏折虽然说出了当时很多官员的心声,可言辞过于激烈。毫不意外,徐珪惹怒了明孝宗,被明孝宗免官还被重重地罚了一笔款。好在明孝宗收到徐珪的奏折后,可能也觉察出案件判决不太合理。
最终案件被改判,丁哲因为在审理案件时打死了袁璘,被革职为民。同时他还要负责袁璘的丧葬费。王爵等人缴纳罚款后,可免除刑罚,并官复原职。满仓儿被施以杖刑后,送浣衣局劳作。
经过徐珪等人的努力,案件的处理终于显得公平了许多。但东厂的宦官杨鹏等人始终都没有受到处罚。在这起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明孝宗时期,朝堂上的一些状况。
一个简简单单的案子,需要明孝宗三番五次的下令调查,才能得到真相。而那些捏造事实的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那些和东厂沆瀣一气欺骗明孝宗的人,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明孝宗虽然勤勤恳恳,三番五次的过问案件。但明孝宗对东厂等机构的弊端视而不见,又怎能保证所有的案件都被正确处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