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4次破袭水门桥 1950年12 月的第一周结束时,美陆战一师的大部分人员以及其他联合国部队都已在古土里集结,在古土里的“联合国军”人数为14229人。向南的撤退行动计划于12月8日(星期五)黎明开始,步兵连将蛙跳至公路两侧的高地,而装有大量物资的海陆1师车队将前往黄草岭,经过黄草岭前往真兴里。在黄草岭下,海军陆战队队员预计将发现陆军步3师的部队,他们负责守卫咸兴和兴南港的外围防线,但道路还没有打通。 陆战1师史密斯师长12月4日获悉,位于黄草岭以南一半路途的一个关键桥梁第三次被志愿军所炸毁,从长津湖水库出来的水在那里通过坑道注入四个巨大的管子,桥在某个地方跨越了管子,而道路一侧就是陡峭的悬崖。如果陆战1师想让其坦克,火炮和车辆通过,那么缺口处将要架桥。 从空中拍摄的水门桥 这座桥在 12 月 1 日和 12 月 4 日两次被志愿军炸毁,每次都由美国工兵修复(前两次维修由陆军第73工兵营完成,第一次建了个木桥,第二次搭了个一节长的M2车辙桥,所以水门桥在美军地图上被标为车辙桥),但桥梁在第三次被炸毁的受损情况更为严重。由于志愿军第三次炸毁了位于黄草岭山口的水门桥,给陆战1师的撤退行动带来了非常麻烦的问题,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史密斯师长称:“在变电站的下坡一侧是一座单向混凝土桥。那里的山坡陡峭。没有绕过的可能性。这座桥的完好无损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没有它,我们将无法撤出我们的车辆、坦克和火炮。” 当这座桥第三次被炸,阻碍了向古土里以南撤退的行动时,美国陆战队第1工兵营营长和驻古土里所有工兵部队的指挥官约翰·帕特里奇中校12月6日对被炸桥梁现场进行了空中侦察,以评估需要什么物资。他认为,需要四个M2车辙桥预制桥梁部件,要跨越的缺口为 19 英尺(5.79米)。 四次遭到志愿军破袭的水门桥 第一工兵营 D 连的中尉大卫·佩平接到了在缺口上架设新桥梁的工作。12 月 9 日早些时候,天气转好,两辆布罗克韦卡车再次驶向现场。佩平随后注意到被炸毁的桥附近有一堆木材。早在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之前,日本人就曾将这些东西放置在这里,以作为备用枕木。当佩平测量桥上的缺口时,发现它太宽了,无法被 M-2车辙桥桥梁预制件覆盖。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因为自几天前帕特里奇进行空中侦察以后,志愿军设法某种方式对桥梁造成了额外的破坏,缺口宽已扩大为29英尺(8.8米) 遭到志愿军四次破袭的水门桥 那么,对水门桥进行四次破袭的是哪支志愿军部队呢? 网上流传的文章称,第一次是58师的部队炸毁(也有的说是60师),第二次不详,第三次由27军80师240团7连连长姜庆云带队炸毁。但是,由27军的部队跑到黄草岭以南的水门桥来炸桥,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回看一下当时各部队的部署,我们大体可以推断出炸桥部队。 11月27日九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发起第二次战役,第一线投入了20军和27军,26军是预备队,远在鸭绿江边的中江镇地区。27军80师(配属81师242团)进攻长津湖东侧的新兴里,27军79师进攻长津湖西侧的柳潭里,20军58师负责进攻长津湖南端的下竭隅里,20军59师负责切断柳潭里和下竭隅里的联系,20军60师负责切断下竭隅里和更靠南的古土里之间的公路。可以看出来,战役初期,27军的作战地域在长津湖东西两侧,跟远在古土水以南的水门桥没有任何关系。 当美军撤退至古土里时,志愿军第9兵团下令,各部队要集中一切力量,坚决堵截住美军,其中第20军主力,坚守黄草岭及其附近阵地,阻敌打援,坚守1081高地和水门桥,待26军南进时,全力攻歼古土里之敌。第20军第89师于运动中截击逃敌配合主力作战。志愿军官兵围歼美军的唯一希望就是依托山势天险堵住对手。 美军地图标志的水门桥位置,红色箭头处 古土里周边地区是20军60师的作战地域,其178团和179团于11月27日夜占领了古土里以北公路两侧高地,180团占领了古土里以西和西北的山头。当时古土里以南,除了20军侦察营,并没有其它部队在活动。到了28日、29日,180团又奉命派部队占领了古土里以南的高龙、在院里。迟至12月2日,水门桥及其周边的门岘、堡后庄及1081高地都还没有志愿军占领,从南边真兴里出发的陆1团1营的巡逻小队向北通过水门桥,一直到了古土里以南的高龙、在院里才和志愿军接触(180团3营)。再后来180团1营占领黄草岭以南各山头,包括门岘、堡后庄及1081高地,这支仓促出国时每人身上仅携带3天玉米粒的部队因几天前意外地获取了美军飞机空投的野战食品,一直在那里苦苦坚持,在主峰上战斗的是180团1营2连。 在11月29日1时25分,20军军长张翼翔在回复参谋长俞炳辉报告时即指出:在古土里的南边要坚决破坏公路,这一任务由军侦察营负责。因为军侦察营始终联络不到,20军副军长廖政国致电俞炳辉已派180团副团长都曼令率一个营去黄草岭继续破击公路。俞炳辉回电:已进行更彻底破坏。 至此我们可知,破击黄草岭地区的公路桥梁这一任务,是由20军侦察营和180团执行的,从《阵中日记》后续的记载来看,更多是180团。 综上所述,四次破袭水门桥的志愿军部队应当是20军侦察营或者或20军60师180团,这两个部队可能参加了破袭水门桥的行动,志愿军27军的人员是不可能穿越过水门桥去炸桥的。 破袭水门桥是否发生了激烈战斗? 网上流传的文章称,志愿军曾冒着美军严密的炮火对水门桥进行破袭,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实的,因为美军和志愿军的原始档案材料都显示,志愿军在破袭水门桥时没有遭遇任何阻力。 美军的资料显示,美军从未派部队占领过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的任何一块阵地。按照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制定的撤退计划,既然他的手下都在古土里,他会沿着道路两边的高地向南派遣各个营,目的是将志愿军从关键的山地阵地赶走。 这些步兵部队将得到同样向南蛙跳的炮兵部队的支援。 利威斯-普勒上校的第1团的大部分兵力将守卫古土里的外围阵地,担任后卫任务,直到所有其他部队撤出。位于古土里以南 10 英里处的真兴里的唐纳德·施穆克中校的陆战第1团第1营将向北前进并占领占据黄草岭山口的高地,特别重要的是1081高地。 由第7步兵师第3营组成并得到坦克,火炮加强的美军“狗”特遣队在米德准将的率领下由12月7日中午时分抵达真兴里,换防了施穆克中校的海陆第1团第1营。第1营随后前往真兴里以北数英里的集结区域。因此,陆1团第1营北上是12月7日以后的事情,而且它的攻击目标是被志愿军20军60师180团1营所控制的1081高地。 我军的档案资料可知,黄草岭地区各处公路、桥梁根本没有美军驻守,所有阵地都在180团控制之中。美军只有战斗工兵营在不停修路,志愿军与这些战斗工兵营发生过很小规模的交火。从《长津湖阵中日记》可知,20军军长张翼翔共10余次指示、命令对黄草岭及以南地区公路、桥梁进行破击。20军侦察营和180团坚决执行了任务。但志愿军没有记载任何一次破击公路、桥梁时发生的战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