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老妈】我亲爱的老女孩

 清池片语 2021-11-23

放假回家,我坐在院子一边玩微信一边心不在焉跟老妈聊天,她正坐在我的对面使劲儿揉盆里的面团。突然,微信响了一声,她猛地抬头看过来,笑着让我给她也弄一个微信。我虎背一震,心想不妙,连忙坐直翻了翻自己的朋友圈,寻思要不要设置一下朋友圈权限。看我答应不爽快,老妈以“微信通话能省电话费”为由让我帮她快点开通微信。我吐着舌头只能从命。

老妈已经快六十岁了,但年龄并不未阻挠她一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相反,这些年来,在我心中她始终少女心不老。

记忆中,老妈一直都特别能干,高个头的她干起活儿来总是麻利有力,总觉得有她在的地方,就是天下最安全的港湾。闲暇时,她总会操起针线活儿静静地守在家里,针线在她的怀中跳跃,一件件漂亮的布鞋、毛衣在她怀里跳出。

平日里,老妈喜欢我跟她絮叨学校的见闻,我想,老妈是有校园情节的。听姥姥说,过去因为家里缺少劳力,成绩优秀的妈妈只能忍痛割爱彻底做了农民。对于未圆的校园梦,她只能在我细碎的闲聊中重温。

在相对闭塞的农村,获取一线资讯的渠道基本靠电视,新闻联播和本地都市快报是老妈每晚必看的节目,此外她还喜欢追综艺节目或是现代都市剧,追得起劲儿时,手中的活儿就会慢下来,时不时跟着插话念叨:“哎,这不就是那个演谁的谁嘛?!”爱剧透的老妈时不时招来家人一阵“嫌弃”。

过去,一到周三晚上,全家人都自觉将频道切换到老妈最爱看的戏曲综艺节目《秦之声》上,咿咿呀呀的秦腔响起,老妈安静看戏,不自觉就成了最后一个吃完饭的。我说老妈是在弥补少年缺失,她不免激动地辩解:“我们小时候只能从生产队的广播里听马友仙的秦腔,你看,人家现在还那么年轻。”

老妈也追星,她最喜欢的歌手是毛阿敏,最喜欢的主持人是陈爱美。因为毛阿敏,她没事儿就爱听《渴望》——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因为陈爱美,她每期《秦之声》一集不落……

在辛劳的农活外,老妈总能找到生活中的趣事,这大概得益于她乐观开朗的天性,也或许缘起于那颗赤诚的少女心。

读寄宿学校后,我回家次数渐少,即便回家也像把积攒已久的瞌睡在家里狠狠补回来,少了一些跟老妈拉家常的兴致,倒是她时不时挑起新鲜话题让交流继续,从微信高科技到国际新闻,蹩脚、片面又好笑,我能做的只有耐心跟她纠正、讲解,比如耐心教她怎么用微信聊天、发照片。

最近几年,老妈爱上了用手机拍照,800万像素的旧手机里,有许多存照——盛开的月季、葱茏的韭菜、家里睡着的猫咪、前屋的柿子树、静置的铮亮铁锹、休息或劳动的父亲还有她的自拍照……

看着看着,我的眼角湿润,一抬头,阳光投照在妈妈的银色发丝上,折射出一道耀眼的亮光。

一篇六七前年写的稿子,现在看文笔似乎还有几分稚气。和老妈的关系,似乎分三个过程——22岁之前求学阶段的无限依恋;22岁毕业后到结婚前的矛盾期,其中因为催婚,关系一度剑拔弩张;29岁结婚后的平衡期,老妈的关注点不再过多放在我身上,我似乎也成熟了一些。

关于母爱,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说清的,希望老妈少一些操劳,多爱惜自己,也能像别的一些大妈那样,吃好、穿好、少种点地,多享受生活,毕竟操劳大半辈子了。

文章已见刊,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简介
清池,一个写字的宅女,个人微信号ID:zmq0615,欢迎交流合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