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更好地获得和给予"反馈"?

 新用户36625prl 2021-11-23

每周五,我们都会有团队内部的相互分享,这次轮到我,我借机把准备在行业中进行的一个分享,先在内部进行了介绍,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收到了很多很好的反馈,比如有一页,我本想表达“简洁性”,但是我用了一个“奥卡姆”,我原以为听众都知道,但是发现好几个同事反馈不太理解,而真实的听众和我现在同事是相同的背景,所以我将其进行了简化,而如果没有他们的反馈,我是很难发现这个盲区的。

这让我再次感受到“反馈”的重要性,为了更好了解反馈,本周我专门阅读了名为《反馈》的一本书,本文分享书中对我的一些启发,主要会从三个方面介绍:

什么是反馈,对我们有什么用?

反馈的1个比例和3个要素?

如何更好获得和给予反馈?

什么是反馈?

维基百科的定义:

反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它们之间存在因果的回路,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

韦伯词典的定义:

the return to the input of a part of the output of a machine, system, or process机器、系统或过程的部分输出,返回到输入)

这两个定义通俗讲,就是“输出”的一部分又重新反回给“输入”,从而影响输出,如果这个输入进一步增强了“输出”,就是正反馈,而如果是抑制了“输出”就是负反馈。

这两个定义都比较清晰,如果把我们自己看成一个系统,简单理解,就是我们根据做事的结果来调整我们的做事的方式,从而改变我们的做事方式。

听上去挺简单,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发生,从我个人的体验上,我观察到几个现象让“反馈回路”不那么容易发生:

输入和输出的因果关系常常不是那么清晰,即使获得了差结果,你也不知道如何去调整输入,因为有时可能就是运气导致的;

有些需要改变的输入,你自己常常因为盲区而看不到,而看到了它的人,为了避免麻烦和影响关系,常常不说,大家都知道“忠言逆耳”,而不是所有人都“从谏如流”;

输出和输入有延时,比如你运动了3个月,自己的身体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感知;

那有更好的方式吗?有的时候,定义的转变,就自带方法,在《反馈》这本书中,作者将反馈重新定义为:

仅为帮助个人或集体提高、成长和发展,而被人主动寻求或给出的,具体明了的信息。

在这个定义有几个要点:

①“提高、成长和发展”,这是反馈的目的,而且是仅有的目的;

②"主动寻求或给出”,这个说明了反馈的“双向性”,也就是既要主动获取,也要在必要积极给出;

③具体明了,反馈不能是泛泛而谈,只有具体和明了,才能知道深入该如何去调整。

其实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也发现了“反馈”的价值所在——提高、成长和发展。

为什么反馈能起到这个作用?我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发现盲区和提供动力。

发现盲区,比较好理解,需要强调的是,盲区不仅包括对自己不足的盲区,也更包含我们对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的盲区;

另外,反馈也能够给我们提供前进的动力,当别人发现你的进步,并明确指出的时候,你就能体会我的意思。这就像我们打游戏一样,为什么游戏能够让我们持续不断的玩下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能提供及时的反馈,而且常常是正面的反馈。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正面呢?这里就要提到了反馈的"1个比例"和3个要素了。

1个比例和三个要素

2.1  5:1

书中提到了约翰.戈特曼特博士关于婚姻稳定和幸福的研究,戈特曼博士发现,幸福稳定的婚姻,正面互动和负面互动的比例至少是5:1,而《反馈》的作者将其引申到反馈中,认为在反馈中,正面的反馈的比例也要高于负面的反馈。

我理解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情绪方面,毕竟负面反馈常常让人不易接受,这种比例有利于反馈的持续;另外就是正面的反馈,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强化我们的优点和优势。

所以,我们在使用反馈的时候,可以考虑这种比例关系。

2.2 反馈的三要素

除了5:1的比例关系外,作者还提出了反馈的三个关键要素:公平公正、焦点明确和频繁交流。

公平公正:就是我们给出的反馈或者是希望获得反馈,最好是符合事实,不能有偏见;

焦点明确:指的是让反馈具体细化,目标明确,简洁明了,只有非常具体明确的反馈,才有利于后续的进行;

频繁交流:就是反馈的频次要高,而且要及时。这个就像前面提到的玩游戏,即时反馈是游戏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而反馈也是,如果你做了一个事情,过了一年之后才有人给你反馈,这个时候你可能都忘了当初具体怎么做的了,更谈不上改进。

关于反馈的及时性,我的一个同事的做法,让我印象深刻,在公司当中,我们经常需要汇报,有些汇报效果很好,有些不如任意,但无论结果好坏,他都会第一时间和汇报人进行复盘,从而强化印象。

如何获得和给予反馈?

清楚了反馈的重要性,以及关键要素,具体该如何做呢?

为了便于操作,作者将反馈活动的角色分成三种:征求反馈者、接受反馈者和提出反馈者。我将这三者的核心动作概括为:主动征求、理智接受和高效提出。

3.1 主动征求

如果你认可反馈的价值,并希望通过它来提高和发展自己,就不能等待别人的反馈,因为提到过,处于各种顾虑,人们通常不会主动提供反馈,这就是需要我们就主动征求。

比如我最近对自己的工作有些思考,我希望得我上级的一些建议,于是我就主动和他约谈,介绍我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而且,我们在寻求反馈的时候,也不要局限在上级那里,因为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如果能有不同的人给予反馈,就会得到更加全面和完整的反馈,比如和我们同级的人,常常可能更了解我们,他们的反馈有时更具体和直接。

在主动征求反馈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反馈的人员外,还有一个维度就是频次,一年只有一次反馈和每周都有反馈肯定是不同的,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人-频次”模型,我觉得很形象,如果我们能够高频次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得反馈,就能为我们的改进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方向。

3.2 理智接受

能够收到反馈固然很好,但我相信,除非这些反馈都是来自于你的下级,否则很难保证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达到5:1,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听到让你感到不舒服的反馈,这个时候,而且即使是正面的反馈,也并不总正确,这就需要我们用理智去接受那些对我们有益的反馈,书中提到有两点我觉得很有启发:转变思路和主动提问。

①转变思路

转变思维的关键,就是转变我们对“反馈”的看法,我们要降低“负面反馈”对我们情绪的影响,不把其看成是证明自己好或者不好的证据,而看成是我们改进的机会,主动接纳,而它和德韦克教授讲的“成长性思维方式”直接相关。

②主动提问

当别人给你反馈的时候,为了搞清楚具体的内容和细节,你需要主动提问题,书中提到很多条,我认为核心的是4个:

问背景:什么情况下,你做了什么事情?

问细节:具体是哪个环节做的好或者不好?

问影响: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造成什么结果;

问建议:有什么改进的建议吗?

3.3 高效提出

作者特别强调,反馈是一种双向的,不仅要主动获取和接受,也需要积极给予。

你可能会担心给别人负面反馈,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从而会影响关系,这很正常。所以,回到前面提到的”5:1”比例,我们可以先从“正面反馈”开始,一般没有人会反对正面反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正面反馈不是简单的“你刚才的汇报真棒”这种笼统的,而是需要回到前面提到的三要素之一——焦点明确,我们需要具体指出是哪个地方做的不错,比如一个报告中可以提及是逻辑部分,还是排版设计等。

即使提供正面反馈,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它需要我们主动去观察和发现别人的好,并且能够真心地欣赏,因为别人是能区分出真心的肯定,还是虚伪的奉承。我以前没有意识到这点,但是当我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身边人的好,并且第一时间给予反馈,常常能收获不错的协作关系,也让我去思考别人做的好的地方,从而改进自己的做法。

除了正面反馈,我们常常也需要给予别人负面反馈,特别是对于你的下属,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成长。但是需要注意方法,书中提到很多,但是我影响深刻的有2点:

①不是带着预设答案,而是带着探究问题

在给予负面反馈的时候,常常是我们看到结果不好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常常掌握的信息是不全的,所以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去了解发生了什么,然后一起讨论出改进的方案,这样别人才有可能接受和改进,而不是直接告诉它你的答案。

②一次一事

毕竟负面反馈会带来情绪的波动,所以最好一次一件事,这样也更容易聚焦,并且提前就明确好大家要沟通的事情。

③形式灵活,高频反馈

为了增加对同事的了解以及给予反馈,我尝试过和一些同事约定了固定时间和固定的地点进行沟通,但有时效果不是很好,后来一个同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就是可以降低这种比较正式的形式,而提高日常非正式的反馈,比如吃饭中,共同工作中,我觉得很有启发。

总结

反馈是仅为帮助个人或集体提高、成长和发展,而被人主动寻求或给出的,具体明了的信息。

反馈有正面和负面之分,两者的比例最好达到5:1;

反馈三个要素是:公平公正、焦点明确和频繁交流;

如何获得和给予反馈?可以采取:主动征求、理智接受以及高效提出的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