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闯闯聊天,说到很多有趣的话题。我发现婚姻法所做的就是财产的瓜分,尤其是所谓弱势群体的保护。婚姻法不保护爱情不保护情感,全是赤裸裸的财产分割。而婚姻是建立在所谓情感的基础上的,细想也恐怖,情感不过是幌子而已,而已。找对象都有条件的,就我,年轻时认为好看是首要的,其次是工作学历,至于个性什么的,不懂。那些都是条件,都是凑合成婚姻的面子。不懂的,恰恰是最重要的。或许大部分人都如此吧。当脸皮撕破,就开始赤裸裸地财产争夺,当然,我什么也没争,该有的还是自然地都有了。人是多么缺乏安全感,婚姻或许也是寻找安全感的,一切比较荒诞,像一个巨大的公认的谎言。谎言重复多了,就是真实。可见,如果自己能给自己安全感,其余真的要随缘些,人的消耗也少些。 再看文学作品,经典的爱情故事都不是门当户对的,都不是平凡的,都是阻力重重的,阻力也无非地位金钱以及长辈社会他人在那基础之上建立的看法。那所谓的爱情,不过是人的热力一时不可扼制的能量的爆发,爆发终有终结之时,所以后面又不写下去了,不是死就是不写下去了。 一切基于自身需求的,不管婚姻还是爱情,所以哪有什么崇高到哪里去。放到一个国家层面,管理层要考虑整个社会结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等,目前是鼓励结婚,并且生三胎。鼓励结婚,呵呵。 看英国贵族婚姻,他们特别推崇门当户对,其实或许全世界都如此,但是含蓄优雅到极致的英国人这一点做得很明了,婚前爵位和钱财都很分明,有很多直接写入文书,西方现在有些人也这么做。但是如果要在我们这个环境里,那肯定要用各种仁义道德批判的,其实,翻起脸来却是最惨不忍睹的。 昨天闯闯还说到一点,婚姻法是保护感情的,比如不是有30天考虑期了吗?我今天一想,这也不是保护情感的,不过是国家看离婚的多了,增加离婚的难度,增加冷静期,想当然地以为可以保护婚姻。这和保护情感根本不是一回事。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类学课题,呵呵呵。但是增加了考虑期,考虑了,不离了,数据好看了,一切都改变了吗?即便没离,就美好了吗?只是靴子还没落地而已,一切照旧。 昨天还想到了另一个有趣的问题。关于熵。熵增和熵减的问题。晚上想得有点拨开云雾了,写时有些迷糊,我会想清楚的,想清楚了再记录。 我喜欢北野武。他说的话好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