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是哪一年了,电视上有一个公益广告。其中的主要角色好几个,小孩子、工人、家庭主妇,还有农民等,她们都在不同的地点跳舞,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管什么身份,都跳的特别的好看,最后的结语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个广告我没有看过很多次,但是结语金句我却记得特别清楚,每当我一人独处,或者是走在路上,我都会突然的想起这句话。而今天,让我想起这句话的缘由是看到一本书,书的名字是——《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作者就是【日】稻盛和夫。 人的一生就像那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在其中,不管你是否愿意,那些发生的事情总逃不过这些味道。但是却有一点很奇怪,明明是同一件事情,遇到的人不同,所尝到的味道却是不同的,这是为何呢?答案就在于“心”。世间万物,都始于心,而又终于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挺传奇的,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5年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1959年,才27岁的他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1984年,年龄高达52岁,却又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就这都够有名气了吧,不只是这样。 2010年2月临危受命,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日本航空(JAL,现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一年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是“全日空”利润的三倍,前一年同期日航的亏损额也有约1800亿,这一来一去将近3600亿日元,超过了为拯救日航日本政府3000亿日元的注资。因宣告破产,日航的规模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二,销售额缩小到前一年的四分之三,然而却取得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高额利润。 稻盛和夫的一生是传奇的,但是他更是一个智慧的人,把他的智慧都通过著作,让我们学习,像《活法》、《干法》、《心法》、《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的哲学》、《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等都是特别具有哲学和智慧的好书,让你从中学习到稻盛和夫先生成功所具备的优秀能力。 《心》这本书可以说是把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智慧都记录下来的一本经典书籍。本文按照构筑人生的基础、动机良善、以强大的心灵成就未来、贯彻正道和培育美好心根这五个部分写下来。就算是没有读过稻盛和夫其它任何著作的我,也是畅通无阻的读下来了。 稻盛和夫说:“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所以,心中描绘什么?抱有怎样的思想?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这些就是决定人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那么,这'心’到底是什么呢?纵观全文,心有三:感谢之心、谦虚之心和利他之心。 一、感谢之心 不管好还是坏,都要感谢。不管遭遇到苦难,都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和境遇,在忍耐的同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持续不断地拼命努力。这样的人才能不断开拓自己的人生。而好运连连,什么事都称心如意,这时候更应该感谢。这样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能够做到的人却很少。 因为,困难时,怨天尤人;好运时,贪心不足。在书中有个小故事,是创建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先生。由于幼年时父亲投机米市失败并破产,不得不在上小学时就辍学当了学徒,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吃尽了苦头。 然而,在这样的命运面前,他毫不气馁,为了让雇主高兴,他一心一意,拼命工作。松下先生这种忠诚老实、乐观开朗的心灵,就是构筑日后松下繁荣事业的基础。 和松下先生一样当学徒的孩子,当时恐怕有很多吧。可能很多孩子会埋怨自己的境遇,而他们却不可能取得松下先生那样卓越的成就。 因此,不要悲叹,不要怨恨,不要总是愤愤不平,要对灾难、苦难和不幸说“谢谢”。用积极的态度接受一切,病加以感谢,抱着乐观的心态不断向前。 二、谦虚之心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拥有感谢之心,当他们认为自己所得到的都是他应得的,那他已经没有感谢之心了。培育感谢之心的源泉,是谦虚之心。 我们中国有句俗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跟稻盛和夫的谦虚之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稻盛和夫共事数十年的干部说,稻盛和夫年轻时经常会讲“谦虚是护身符”这样的话。这是因为,抱有谦虚之心,就能远离灾难,就如同有了人生的护身符一样。 稻盛和夫创办京瓷,经营上了轨道,有了相当的利润。当时也想过:“公司有了这么高的收益,但我的年薪却这么低,不是太亏了吗?” 这利润也是凭了他的才干,因此就是拿现在几倍的年薪也无可厚非吧。心中冒出这样的念头的稻盛和夫,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正在变得傲慢的那颗心。马上就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诫勉。而这件事,之所以让他记忆犹新,也是因为他做了深刻的思考。 三、利他之心 如果动机是善意的,事情自然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动机是利己的,或者是邪恶的,那么不管多么努力,事情都无法顺利推进。 稻盛和夫少年时代起,经历青年时代,一直到踏入社会,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小考初中两次没考上、焕肺结核卧病在床、高考失利,就职也不如意。 但是却有一件事情出人意料的极其顺利,就是高中时代所从事的“纸袋行商”。 稻盛和夫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家宅和工厂都在空袭中被烧毁。父亲失魂落魄,母亲卖掉和服等物品,辛苦支撑贫困的家庭,养活家人。而面对贪玩的稻盛和夫,母亲伤心的对他说,家庭不富裕,怎么还能只顾着玩。 稻盛和夫想起了战争前家里经营印刷,就让父亲制作纸袋,然后他去销售。没想到还很畅销,就连外地来的纸袋商都因他的纸袋很畅销,而撤退了。 那个时期,其他的事情都不顺利,为什么这个纸袋生意获得成功呢?经过稻盛和夫的思考,得出这样的一个道理。 其他的事情,几乎全都是为了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自我保护,或者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好评。与此相反,只有纸袋行商是出于帮扶家计、守护家人的目的,是从“关爱家人”出发的行为。这也就是利他之心。 人的一切行动,都产生于“愿望”或者说“想法”,如果不“想”,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而这所有的一切想法的善与恶都源于“心”。那么,你又当如何安置自己的“心”呢?欢迎大家来看这本稻盛和夫的《心》❤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