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1年除夕,原子弹研制人员对着红烧肉流泪:我们一定要争口气

 若悟369 2021-11-23

1961年除夕夜,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办了一场十分特殊的宴会,前来参加宴会的都是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他们当中既有钱三强这样的物理学家,也有在基层从事具体工作的工程师,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充满喜悦的笑容。

主持宴会的周总理告诉科研人员,毛主席和党中央都十分惦记在荒漠戈壁上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在中国人最为传统而隆重的除夕之夜,祖国和人民都希望他们在那里一切安好。

“我们目前的情况比较困难,但中国人一定能够挺起自己的脊梁,战胜所有的困难达到最终的胜利!”

在短暂的致辞后,总理示意大家可以开始吃饭了。然而,整个宴会厅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拿起筷子。这些科学家们看着面前摆着的一碗红烧肉,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周总理在讲话的时候无意中透露的消息,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很难过。

“毛主席和其他的领导人,已经一年多没吃过肉了!”

文章图片1

总理看着大家不肯动筷子,他显得很是为难。就在这时,当时担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站起身来,把自己碗里的红烧肉全部拨到科学家的碗里。他对着大家拱手,然后十分沉重地说道:

“你们要尽快把原子弹搞出来,这样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子,才能硬起来!”

情绪激动的科学家们,在听完陈毅元帅的“拜托”后,自发地唱起了国歌,每个人脸上的神情都是那样坚定。3年以后的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民的脊梁从此以后硬起来了。

这是所有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饿着肚子就搞出了原子弹”。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刻奔赴荒漠戈壁,这群科学家归来时已经白发苍苍,风尘仆仆的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段岁月——那是中国人走出屈辱与压迫的艰辛过往。

这段屈辱历程开头的小插曲,就是从苏联派到酒泉导弹基地专家的一次“罢饭”行动,他们有意无意的举动深深地刺痛了中国科学家。

文章图片2

苏联专家将饭菜倒进了泔水桶

1959年3月6日,一批来自苏联的专家们抵达甘肃酒泉导弹基地,负责接待这些专家的是李福泽将军。当天晚上,李福泽将军倾尽所有,为这些专家到来举办了十分隆重的招待宴会。苏联专家对当天的宴会很是满意,他们在酒足饭饱后向李福泽将军竖起了大拇指。

然而,没过几天,小战士就十分委屈地跑过来,向李将军报告苏联专家的“暴行”。

“他们把肉和饭菜都倒进了泔水桶,一口都不吃,说这是冷冻肉,不能再吃了。”

李福泽跟着小战士来到饭堂的泔水桶边,看着里面油花花、亮闪闪的肉和菜,心里的怒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要知道,这些肉虽然的确是冷冻了一段时间的,但它们却是从战士甚至科学家身上省下来的。大家都舍不得吃,食堂给苏联专家开小灶,他们却倒在了泔水桶。

但李福泽将军不能生气,因为苏联专家是国家请来帮我们造原子弹的。他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笑眯眯地问这些专家们,是不是对饭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都吃了一个多礼拜的冻肉了,我们实在是受不了。”

文章图片3

苏联专家们倒也很直爽,他们告诉李福泽自己想吃一点新鲜的肉。可是,这让李福泽很是犯难,因为导弹基地处在荒漠戈壁,去哪里给这些人弄新鲜的肉。在这些专家们到来之前,李福泽特意向组织上打报告,从全国各地调来了最好的食材。

“大米是东北产的,鱼是浙江舟山渔场的,蔬菜是山东运来的,杂粮是从河北调过来的,猪肉也是挑最好的。”

不过,除了大米、小麦、大豆这样的杂粮外,新鲜的蔬菜、鱼肉到了酒泉,全部都成了“冻品”。没办法,3月份的酒泉十分寒冷,我们的运输条件又十分有限,送到导弹基地的时候食材都是硬邦邦的。可是,在当时的中国人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大家凑齐这些东西实属不易。

没办法,李福泽让翻译谢家彬转告苏联专家们,中国目前处在困难时期,希望他们能够稍微体谅一下。

谢家彬将李福泽的话转达后,苏联专家们马上就不干了,他们闹着要吃鲜肉。李福泽虽然心里犯难,但嘴上还是答应了下来,让这些专家们好好地给我们的科研人员上课。在稳定好苏方人员的情绪后,李福泽马上就给谢家彬下了命令,要求他必须找到一头活猪。

文章图片4

谢家彬很为难,在这样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人有时候都吃不上饭,谁还有富余的粮食去养猪啊?要知道,酒泉基地所有人员吃的粮食,都是千里迢迢从国内的其他省份运过来的。但李福泽可不管这些,他给谢家彬下了死命令,让他到下面的部队四处找找看。

结果,谢家彬在工兵团有了重大发现,团里的炊事班瞒着上级,偷偷地养了一头猪。这头小猪也是可怜得很,经常有一顿没一顿的,泔水多的时候战士们多喂它一些,泔水少的时候只能掺点水对付对付。

所以,这头猪长得瘦瘦小小,身上根本就没多少膘。不过,谢家彬找工兵团要猪的时候,人家还不乐意给。

“哪有猪啊,整个酒泉基地就这么一头猪,本来想着给战士们改善伙食。现在倒好,还没长大就让老毛子吃了!”

文章图片5

喂猪的战士不同意,工兵团的团长也不同意,因为猪的口粮是全团人员省下来的。谢家彬好说歹说都没用,只好向李福泽报告。李将军得知此事后也没再追究工兵团私自养猪的事情,他考虑到团长回去之后可能不好向战士们交待,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法子。

“猪我们杀了,你们工兵团拉一半回去,你看怎么样?”

工兵团的团长同意了,他回到团里后马上向战士们转达这个消息。战士们看见自己养的猪被拉走了,正在团里七嘴八舌地讨论呢,结果一听到李福泽将军这样说,也很大度地做出了回应。

“猪我们就不要了,全部让专家吃吧,算是让它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做一点贡献了!”

就这样,来到酒泉基地的苏联专家算是开了一次荤。新鲜的肉和冻肉味道肯定不一样,专家们一般品尝美味一边大声称赞,站在一旁的李福泽却高兴不起来——吃一次还行,要是天天要新鲜的肉吃,去哪里给他们弄啊!

文章图片6

李将军越想头越大,他只好专门飞到北京,向当时的总参谋长罗瑞卿报告。李福泽是罗瑞卿的老部下了,罗老总看到他就头痛,因为“这小子打仗的时候不是要这就是要那”。果不其然,李福泽这次找到自己的老首长,就是要一架专门运送新鲜蔬菜肉类的专机。

“送个菜就要一架飞机,还要搭上一名飞行员,这代价也太大了。”

罗老总一开始是不情愿的,因为当时我国的飞机数量很少,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然而,李福泽已经“先斩后奏”地找到了北京肉联厂的负责人,连新鲜的猪肉都分割好了,就等着老首长批条子往回飞呢。

考虑到导弹事业的重要性,罗瑞卿还是批准了李福泽的请求,让飞行员载着满满一飞机的新鲜食材,回到了酒泉基地。此后,这架飞机以每周往返一次的频率,不断地向着酒泉运送新鲜的肉类和蔬菜,以满足苏联专家的生活需要。

然而,即便是我们如此费尽心思想要留住苏联专家,他们还是在不久后撤走了。这件事情不仅对于酒泉基地的战士和科学家们来说是伤害与耻辱,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伤害与耻辱。

文章图片7

他们撤走后中国科学家自己干

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在结束了对美国的访问后,率领苏联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他们到来的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毛主席与赫鲁晓夫等人一同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

就在此时,赫鲁晓夫突然对毛主席提出,要将派到中国的专家全部调回苏联。他认为帮助中国搞原子弹,不符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毛主席早就预料到了此事,因此他十分镇定地应对了赫鲁晓夫,从容不迫地说出了一番话。

“原子弹的事情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你们要帮我们一下固然很好,如果不帮忙,那也没什么关系,中国的科学家也可以自己干。”

此时,赫鲁晓夫又大言不惭地声称,如果发生核战争的话,苏联会成为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保护伞。其言外之意,就是表明其实中国不需要自己研制原子弹,躲在苏联的背后就够了。

文章图片8

毛主席微笑着拒绝了赫鲁晓夫的“好意”,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打了比方——“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不久后,苏联政府正式宣布撤走所有在华科学家,并且终止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合作协议。赫鲁晓夫方面的态度十分坚决,要求“所有专家必须在一周之内撤走,连一片纸都不能给中国科学家留下”。

毛主席听到这样的消息后有些生气,但他老人家还是安排周总理以及中国政府的其他官员,为这些苏联专家们举办了十分隆中的欢送仪式。主席请周总理向这些专家们转达自己的谢意,表示虽然双方就这样中止了彼此的合作,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不会忘记他们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贡献。

从1953年到1960年,许多苏联专家长期生活在中国,他们被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打动,与之结下了十分深厚的情谊。在宴会结束的时候,许多来自苏联的科学家与他们挚爱的中国朋友相拥而别,留下了依依不舍的泪水。

但是,苏联专家撤走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原子弹是造还是不造?

文章图片9

对于此事,毛主席的态度是斩钉截铁的:“造,中国人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自己的原子弹”。他马上指示了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宋任穷,要求他尽快地完成部署工作。同年12月,宋任穷制定了“原子能事业8年规划纲要”,几乎所有的干部都被动员了起来,大家在“齐心协力,自力更生”的号召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原子弹的研制。

趁着苏联专家还未完全撤退,宋任穷抓紧时间做了两件事情,它们可以说奠定了我国原子弹研制的基础。

第一,利用苏方还留在中国的一些设备,不惜一切代价抢建“浓缩铀厂主工艺厂房”,在苏联专家完全撤退之前调试好所有设备安装的硬件。这样一来,苏联方面就必须履行之前的合约内容,为我们交付所需的设备;

第二,尽快组织科技人员,与苏联专家进行对口学习,将他们的技术和资料都搞到手。当然,有很多专家在后期态度十分消极,宋任穷也示意不要过多地干预他们,只要这些人不搞破坏就可以。

正是宋任穷的调度统筹,使得我国的浓缩铀厂主工艺厂房在十几天内就建造完成,这远远小于苏联专家预期的“一个多月”。同时,很多苏联专家也愿意帮助我们建造原子弹,我方科技人员凭借着良好的态度,还是学到了不少的技术。

文章图片10

终于,苏联的专家已经全部撤走了,正如赫鲁晓夫所指示的那样:“连一张纸片都不要留下”。宋任穷此后来到核武器研究所,对邓稼先、朱光亚等科学家进行了谈话,语重心长地鼓励大家努力干。

“人家预言我们的原子弹成不了,我看我们一定要争口气,把这项事业搞成功!”

所谓的“预言”,是指苏联专家在1960年7月份撤走时,对我们阴阳怪气的嘲讽:“你们守着那堆破铜烂铁,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来原子弹。”

这番话极大地伤害了导弹研究院以及核武器研究所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执勤人员,也深深地伤害了被毛主席“点将”的宋任穷。他就很不服气,难道中国人就比苏联人要笨一点?我们的科学家也很不服气,大家心里当时都憋着一股气。

就这样,一场规模空前的没有销烟的战役就此打响,在这一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不是士兵,而是无数默默无闻、藏身沙漠的科学家。可是,他们面临的困难远不止缺少经验、仪器与技术,还有粮食、副食不够的“三年自然灾害”。

文章图片11

全国人民都支援原子弹建设

科学家们在荒漠戈壁上吃不饱饭,大家连续工作营养跟不上,很多人都病倒了。国防科委的干部没有办法,只好向聂荣臻元帅报告此事,当时在协和医院住院的聂帅着急得不得了。

“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都不吃肉、不吃蛋,和群众一起忍耐艰苦的日子,但科学家们要吃啊。吃不饱饭、营养跟不上,怎么有精神做复杂的计算,怎么能研究出原子弹呢?”

聂帅的心里很是愧疚,因为他知道很多在导弹研究院和核武器研究所的科学家,放弃了原本十分优渥的生活条件,跟着大部队跑到戈壁荒漠去搞试验。一些人放弃了美国的高薪诱惑,和中国人民共同进退。一些人从此隐姓埋名,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家人一面。

聂荣臻元帅想来想去,还是拿起电话向总理报告此事。他先是汇报了各大研究所科学家吃不饱、吃不好的现状,然后提出了一个请求。

“总理,能不能以我聂荣臻个人的名义,向各大军区的战士们'化缘’,好支援一点肉蛋、豆奶、海带这样的副食品,给我们一线的科学家们补充营养?”

文章图片12

总理沉吟了一下,因为当时不比其他时期,各大军区的粮食也十分紧张。不过,最终他还是同意了此事,并且批复“要尽快办好”的字样。

很快,各大军区的战士们纷纷响应,拿出自己的口粮支援一线的科学家们。除了肉蛋、黄豆、海带这些副食品之外,还有十分珍贵的水果、蔬菜、干货等等,都源源不断地涌入戈壁。各大军区所在的位置不同,他们送来的东西也不同,总之大家能搞到什么就送什么。

除了军区的战士们大力支援外,一些民间组织也纷纷响应,勒紧自己的裤腰带捐赠了许多食物。聂荣臻元帅看着这些物资很是欣慰,不过,他还是马上召集国防科委的干部们开会,十分严肃地交代他们:“这些都是给科学家们吃的,行政人员一口也不许动,我聂荣臻都不能吃。”

其实,当时聂帅也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一样,靠着普通伙食来补充体力。即便是开会累了,大家额外增加的补给也只是红薯或者是一些掺杂了玉米面的馒头,主席以身作则很久都没有吃肉和蛋了。

文章图片13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和军委以各自的名义,向数以万计的国防科研人员发放副食,大家在领取食物的时候都流下了泪水。在这些人中,有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这样年轻有为的核物理学家,也有钱三强、钱学森这样驰声世界的大科学家,还有屠守锷、谢光选、任新民这样的导弹设计师。

大家都知道国家这几年有困难,也听说了主席和总理带头不吃肉蛋的事情。但是,他们节省下来的副食,都原封不动地送到了知识分子的手里,这多么令人感动啊。聂帅不时地到国防科委各个机关去检查,他主要抓的就是有没有行政人员“偷吃偷拿”,一经发现马上就严肃处理。

用聂帅自己的话来讲,那就是“科学上的事情我帮不上忙,生活上的事情我聂荣臻可以抓一抓”。他在开会的时候多次提出,要尽可能地满足科研人员在生活要求,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原子弹的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章图片14

1961年夏天,在北戴河召开的国防工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就原子弹和导弹“上”还是“下”的问题爆发了激烈的讨论。部分同志认为当前国家经济实在困难,原子弹的事情应当先停下来。不过,包括聂荣臻、罗荣桓、陈毅在内的几位老帅,都表示“原子弹应当继续搞下去”。他们委派张爱萍与刘西尧等人,对浓缩铀厂、核武器研制基地等单位进行细致走访,最终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原子能工业建设总的情况是好的,如果组织得好、抓得紧,极有可能在1964年实现核爆炸试验。”

就这样,原子弹是“上”还是“下”的争端结束了,我们的科学家更加努力地向着目标前进。1961年除夕夜,中央为了对这些科学工作者表示谢意,特意在人民大会堂宴请他们。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每位与会科研人员的面前都摆上了一碗红烧肉,这让大家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要知道,周总理在回到西花厅之后,与邓颖超等人吃的年夜饭,也仅仅是小米粥和素包子。

正是全国上上下下的齐心协力,极大地鼓舞了一线的科研人员。1962年,我国自主建成的“二氧化铀简化法生产厂”,提供了吨量级的高纯度二氧化铀和四氟化铀,这两种物质是生产原子弹的重要原料。这一突破,极大地加速了我国原子弹的研究过程。

在数万科学家焚膏继晷、呕心沥血的努力之下,1964年10月16日下午,大家终于等到了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文章图片15

随着指挥部广播的一声“起爆”响起,被安排在距离爆炸中心数十公里外的科研人员,亲眼见证了那一朵巨大蘑菇云的升起。远处的火球翻滚,巨大的声响传入耳中,在场的所有人都喜极而泣。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一心的伟大见证。仅仅在26个月之后,我国的第一枚氢弹也爆炸成功,这意味着中国人再也不惧怕任何国家的核威胁,我们从此以后能以更挺拔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之巅。

试问,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是饿着肚子搞出原子弹的?唯有伟大中国与伟大的中国人民,成为这一奇迹的缔造者。风雨兼程,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必定迎来更多的奇迹——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